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配套课件第四单元 17 与 妻 书.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配套课件第四单元 17 2014 2015 学年 高中语文 粤教版 配套 课件 第四 单元
- 资源描述:
-
1、第四单元 文言文(1)17 与 妻 书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林觉民(18871911),近代民主革命者,字意洞,号抖飞,福建福州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14岁进福建高等学堂学习时,即深受民主思潮影响,倾向革命。1907年赴日本庆应大学留学,加入同盟会。1911年春,得知黄兴、赵声将发动广州起义,即归国返乡,组织几十名革命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负伤被捕,在督衙受审时,他毫无惧色,且当众演说,声讨清廷反动罪行,宣传革命思想,后从容就义。遗有绝命书,表示献身革命的坚强决心,充满爱国主义的革命精神。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作 者简 介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爆发。在攻打
2、两广督署衙门的敢死队中就有林觉民,起义失败后林觉民英勇就义。就在广州起义前三天即1911年4月24日(夏历三月二十六日)夜林觉民写下两封绝笔信,一封写给父亲,一封写给妻子。本文就是写给妻子的那封绝笔书,题目是后人加上的。形式上是一封书信,实际上是一篇感情真挚、说理深刻、感人至深的抒情散文。全文千余字,倾诉了对妻子真挚的爱,更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催人泪下,令人感奋。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写 作背 景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1注音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ujnxiojunjitnchnchnnnnn2通假字(1)几家能彀(_同_)(2)吾 灵
3、尚 依 依 旁 汝 也(_通 _,_)彀够旁傍靠近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3解释词义自身,代词孕,名词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_(2)汝幸偶我_(3)汝泣告我_第一个“老”“幼”字,均为形容词作动词,分别为“敬爱、敬重”“爱护、爱抚”意;第二个“老”“幼”,均为形容词作名词,分别为“老人”“孩子”意名词作动词,嫁名词作状语,哭着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4)瓜分之日可以死_(5)不能竟书而欲搁笔_(6)卒不忍独善其身_(7
4、)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_名词作状语,像分瓜一样使动用法,使完毕形容词作动词,完善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5古今异义(1)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古义:_今义:指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对职工生活(食宿、医疗)等的照顾,如“福利费”、“福利事业”等。(2)汝可以模拟得之古义:_今义:指模仿。幸福想象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6分析句式类型(1)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2)必以告妾()(3)天灾可以死()省略句,“先”后省略介词“于”,应为所以取“先(于)汝而死”省略句,“以”后省略宾语“之”,应为“必以(之)告妾”省略句,“死”后省略宾语“人”,
5、应为“天灾可以死(人)”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4)厅旁一室,为吾与汝两栖之所()(5)钟情如我辈者()判断句,“为”表示判断状语后置句,状语“如我辈”后置,应为“如我辈钟情者”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1)“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这几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答:_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精 读探 究答案:当时国家腐败,社会黑暗,灾难深重。作者假设了人们命运的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死”随时随地都有生命危险,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方死去;第二种情况:“离”“即可
6、不死”,也可能“离散不相见”,“较死为苦”。“今日吾与汝幸双健”,但眼看“天下人”的“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又怎能忍受?这就是林“敢率性就死不顾汝”的原因。作者采用了反问句式,启发妻子深思,让妻子理解、谅解自己的行为和心情。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精 读探 究(2)作者在抒写“吾至爱汝”的感情时,主要回忆了哪几件事?作用分别是什么?答:_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精 读探 究答案:作者追忆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夫妻谁先死的谈话,说明自己本不愿因先死而“留苦”给妻子;第二件事是新婚的甜蜜生活情景,说明自己“真真不能”忘记爱妻;第三件事是两次离家未能将实情告诉妻子的原因和心情,
7、说明自己“至爱”妻子,怕妻子承受不起沉重的悲痛。这三件事的共同之处是都反映了作者对妻子的眷恋之深,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的人,即“吾至爱汝”。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精 读探 究(3)这封信中,作者是怎样将中心思想“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贯穿全文的?答:_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精 读探 究答案:第1段说明了写信时的心情和原因,引出“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第2段直接提出了全文的中心:“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第3段举夫妻谁先死的例子点明中心前半点“吾至爱汝”。第4段开头部分抒发了“吾真真不能忘汝也”的感
8、情,再次呼应中心前半部分“吾至爱汝”。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精 读探 究然后第4段中间部分逐层深入地论述了“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这句话所蕴含的道理,呼应了中心后半句的“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第4段结尾部分表达了作者“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的心愿。第5段慨叹“幸”与“不幸”,实际上也是紧扣中心:“幸”,“吾至爱汝”;“不幸”,使自己“就死”。第6段希望妻子“当尽吾意”,这里的“吾意”,就是信的中心,以此结束全文。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精 读探 究(4)这封绝笔书中用了许多典故,其中“司马青衫”“骨化石”“独善其身”这几个典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0、《有的人》 |人教新课标(共14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