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0

类型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2 .ppt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22175
  • 上传时间:2025-11-05
  • 格式:PPT
  • 页数:20
  • 大小:1.56M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2 2017 高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江苏 专用 课件 第一 部分 古代 诗文 阅读 专题
    资源描述:

    1、增 分 突 破学案2 文言虚词增 分 突 破文言虚词在表情达意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江苏卷以前从不单独设题考查虚词,而是把虚词放在翻译中考查。但在2014年高考中,江苏卷单独设题考查了一个虚词,这点尤须重视。在2015年、2016年高考中,江苏卷没有单独考查虚词,但在2017年的备考中,也不可轻视。考试说明对文言虚词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所谓常见文言虚词,具体是指考试大纲明确提出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如能熟练掌握其用法,文言文阅读定可获得四两拨千斤之效。增 分 突 破四法虚词含义明一是可以根据句子的对称关

    2、系来推断。文言句子讲究整齐、对称。抓住这一点,考生可从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推知相应位置的另外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而”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那么“以”也应该和它相同,做连词,表修饰关系。二是可以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所做的成分来推断。词语所做的句子成分的不同决定了词语的词性和用法的不同。如“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和“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两句,第一句中的“其”在句中做主语,做代词“它(指鹤)”讲;后一句中的“其”不做句子成分,只表反问语气,为副词。增 分 突 破增 分 突 破技法点拨“乎”常用在动词之后,事物名词之前。在“动词乎事物名词”的语

    3、法结构中,“乎事物名词”通常做补语,“乎”做介词,可译为“于”。上例中“超乎群”即属“动词乎事物名词”的语法结构,“乎”用在“超”和“群”之间,带有比较的意味,可翻译成“于”。另一种情况,“乎”和“焉”等虚词,常在重叠的形容词的后面,充当形容词词缀,表示对某种状态的描摹,可翻译成“的样子”。上例中“恢恢乎其于”即属“形容词词缀”的语法结构,“乎”翻译成“的样子”。再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焉”也有类似的例子,如“盘盘焉,囷囷焉”。增 分 突 破【即时小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增 分 突 破解析两个“乎”都是助词,表反问语气。A项可抓标志词,这个“者

    4、”是定语后置的标志,而中的“者”构不成定语后置,应是代词,“的人”,“少有全者”即“很少有保全的人”。C项的两个“之”均为标志性词语: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禽兽之不若”即“不若禽兽”;中的“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爪牙之利”即“利之爪牙”。相比较而言,D项有一定难度,如能知道出于愚公移山,这个“焉”做语气助词,再将其代入,确认中的“焉”不是助词,可以得出答案,否则,只能通过语法分析来推断。中的“造”可组词“造访”“登峰造极”,可见,它是“到、去拜访”的意思,因此,它的后面须带宾语,所以这个“焉”应是代词。全句意为“于是带酒挟琴去拜访他”。而中的“反”通“返”,为“返回”的意思,“一反”即“回去一

    5、次”,无须带宾语,所以它是语气词,不译。答案 B增 分 突 破文言虚词常常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它在句中的位置大多是固定的,记住了这些标志,我们也就能够迅速地确定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宾语前置常见的虚词标志有“惟之(惟弈秋之为听)”“孰(孰与君少长)”“焉(且焉置土石)”等。定语后置常见的虚词标志有“者(求人可使报秦者)”“之(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再如“所”字结构,即“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所”是助词。只要我们记住了这些标志,就很容易确定它的用法和意义了。增 分 突 破增 分 突 破【即时小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增 分 突 破解析B项,两个“且”均

    6、当“将要”讲。A项,前者的“而”,句子前肯后否,明显表转折;后者连接了两个主谓词组,用法显然不同。C项,前者表陈述语气,后者句中无动词,明显表判断。D项,前者是宾语前置的标志,而后者是前置的宾语,所以两个“之”字用法不同。答案 B增 分 突 破所谓“单复”,即看加点词是单个的虚词,还是和其他词构成复音虚词。常见的复音虚词有:何以(即“以何”,拿什么、凭什么)、所以用来的方法、的原因、为所(表被动)、有(无)所有(没有)用来的、之谓也(说的就是啊)、以为(把当作、看作)、是以(因此)、于是(对此、从此)、见于(被)、孰与(跟比较,哪一个)等,此外,还要注意,该虚词后是否有省略,如“以”后常省略“

    7、之”。在试题中,加点的如是复音虚词中的一个,它一定和单个的虚词用法不同。增 分 突 破增 分 突 破【即时小练】比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所”字,对其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增 分 突 破A./B./C./D./解析与为复音虚词“所以”,它们应为一类,答案圈定在A、B中;与“为所”构成被动,应为一组,所以答案为B。答案 B增 分 突 破文言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用法,就必须联系语境进行具体分析,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增 分 突 破增 分 突 破技法点拨理解“其”的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分析。A项,“所忧者其实也”,是一个判断句,“其”位于判断句的后半部分,做判

    8、断陈述部分的定语,“他(老师)的”。C项,“仆幸非其人”,“其”用在名词“人”前面,做指示代词,译为“那样”。D项,“而不敢当其礼者也”,“礼者”为名词,“其”位于“礼者”之前,也做指示代词,与C情况一样。唯有B项,“吾子其详读之”一句,首先,从语境来分析,“吾子”暗示是人称代词,如果“其”也做代词,翻译成“他”,势必与“吾子”的称呼相矛盾;其次,从整个句子表达的语气来看,该句是一个祈使句,而“其”在这个位置,恰恰起到表示祈使语气的作用,“其”在这里表示“可要”“应当”的意思。增 分 突 破【即时小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增 分 突 破解析两句中的“而”,都是连词,表修饰,可不译。A项中的“与”,为介词,可译为“和、同、跟”,可组词“参与”,“与”应读y,是动词,当“参加”讲,“与师”是参加了军队,两个“与”,一个是介词,一个是动词,不仅意义不同,而且词性也不同。B项,是动词,与“以”构成“以为”固定格式,可译为“把当作”;是介词,当“替、给”讲,所以二者用法不同。D项,是代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动词性词组或主谓词组后,组成“者”字结构,用以指代人、事、物,这里指代人,相当于“的人”;为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相当于“的”,“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即“河南上助贫民的富人”。二者词性与意义均不同。答案 C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2 .ppt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2175.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垃圾桶”还是“垃圾筒”.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垃圾桶”还是“垃圾筒”.doc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 《拿来主义 》(共21张PPT) .ppt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 《拿来主义 》(共21张PPT) .ppt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国事”与“国是”.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国事”与“国是”.doc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 《念奴娇 赤壁怀古》2 .ppt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件 《念奴娇 赤壁怀古》2 .ppt
  • 山东省淄博市五中2012-201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淄博市五中2012-2013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刹那”与“霎时”.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刹那”与“霎时”.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凸现”、“凸显”和“突显”的区别.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凸现”、“凸显”和“突显”的区别.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八达岭”的由来.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八达岭”的由来.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乖乖隆地冬”——南京方言不得了.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乖乖隆地冬”——南京方言不得了.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不尽人意”还是“不尽如人意”.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不尽人意”还是“不尽如人意”.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不可叵测”不通.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不可叵测”不通.doc
  •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件:劝学2 .ppt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件:劝学2 .ppt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万事具备”还是“万事俱备”.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万事具备”还是“万事俱备”.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100多”这样的写法可以吗.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词汇)“100多”这样的写法可以吗.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这里应使用什么标点.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这里应使用什么标点.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用法表.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用法表.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标点符号40问.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标点符号40问.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巧改标点自传.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巧改标点自传.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反问句末尾能不能用叹号.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反问句末尾能不能用叹号.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到分号处算不算一句话.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到分号处算不算一句话.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关于省略号的用法.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关于省略号的用法.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信封上的括号.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信封上的括号.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想”字后标点怎样使用.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标点符号)“想”字后标点怎样使用.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文字)颐.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文字)颐.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文字)表“年”之字.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文字)表“年”之字.doc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二中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二中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文字)汉字间架结构表.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文字)汉字间架结构表.doc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二中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写作 秋景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二中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写作 秋景导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doc
  • 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文字)汉字结构的划分为何众说纷纭.doc小学语文 语文常识(文字)汉字结构的划分为何众说纷纭.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