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2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 学案2 2017 高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江苏 专用 课件 第一 部分 古代 诗文 阅读 专题
- 资源描述:
-
1、增 分 突 破学案2 文言虚词增 分 突 破文言虚词在表情达意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江苏卷以前从不单独设题考查虚词,而是把虚词放在翻译中考查。但在2014年高考中,江苏卷单独设题考查了一个虚词,这点尤须重视。在2015年、2016年高考中,江苏卷没有单独考查虚词,但在2017年的备考中,也不可轻视。考试说明对文言虚词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所谓常见文言虚词,具体是指考试大纲明确提出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如能熟练掌握其用法,文言文阅读定可获得四两拨千斤之效。增 分 突 破四法虚词含义明一是可以根据句子的对称关
2、系来推断。文言句子讲究整齐、对称。抓住这一点,考生可从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推知相应位置的另外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而”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那么“以”也应该和它相同,做连词,表修饰关系。二是可以根据词语在句子中所做的成分来推断。词语所做的句子成分的不同决定了词语的词性和用法的不同。如“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和“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两句,第一句中的“其”在句中做主语,做代词“它(指鹤)”讲;后一句中的“其”不做句子成分,只表反问语气,为副词。增 分 突 破增 分 突 破技法点拨“乎”常用在动词之后,事物名词之前。在“动词乎事物名词”的语
3、法结构中,“乎事物名词”通常做补语,“乎”做介词,可译为“于”。上例中“超乎群”即属“动词乎事物名词”的语法结构,“乎”用在“超”和“群”之间,带有比较的意味,可翻译成“于”。另一种情况,“乎”和“焉”等虚词,常在重叠的形容词的后面,充当形容词词缀,表示对某种状态的描摹,可翻译成“的样子”。上例中“恢恢乎其于”即属“形容词词缀”的语法结构,“乎”翻译成“的样子”。再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焉”也有类似的例子,如“盘盘焉,囷囷焉”。增 分 突 破【即时小练】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增 分 突 破解析两个“乎”都是助词,表反问语气。A项可抓标志词,这个“者
4、”是定语后置的标志,而中的“者”构不成定语后置,应是代词,“的人”,“少有全者”即“很少有保全的人”。C项的两个“之”均为标志性词语: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禽兽之不若”即“不若禽兽”;中的“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爪牙之利”即“利之爪牙”。相比较而言,D项有一定难度,如能知道出于愚公移山,这个“焉”做语气助词,再将其代入,确认中的“焉”不是助词,可以得出答案,否则,只能通过语法分析来推断。中的“造”可组词“造访”“登峰造极”,可见,它是“到、去拜访”的意思,因此,它的后面须带宾语,所以这个“焉”应是代词。全句意为“于是带酒挟琴去拜访他”。而中的“反”通“返”,为“返回”的意思,“一反”即“回去一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2175.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