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案例反思开展“剥笋”式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研实效_人教版新课标.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案例 反思 开展 校本 教研 活动 提高 实效 人教版 新课
- 资源描述:
-
1、小学语文案例反思-开展“剥笋”式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研实效人教版新课标案例的背景校本教研是学校校本培训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业务能力提升的重要渠道。教研活动的组织策划水平成为制约活动质量的“瓶颈”。当人人必须参与校本教研后,激发教师的内驱力成为提高教研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软胁”。于是,这半年里我们以“平实性”为核心,以教师真实需求为起点,以发展教师为目标,以“剥笋”式教研推进为策略,追求简约但不简单的校本教研活动。案例的过程描述2019年4月,经过调研,我们发现学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实效比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不准确。表现为:不能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问题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2、也不能根据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课上教学活动不能仅仅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根据这个问题,组织了“青年教师阅读教学”主题校本教研活动。首先,我们根据教师的问题,选准重点指导年级为三年级,因为这个年级属于中年级段,是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关键年级。本年级的四位教师均为30岁左右的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语文教学存在问题。但是他们能较快的吸收新的教学理念,吸纳新的教学策略。为此,我们在这个年级组开展活动,会有利于教师成长和学生成长。接着,开始我们的主题研讨。第一阶段:课前,各层教师一起研读教材。我们教学部门聘请学校语文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和具有很强指导能力的教导主任与三年级教师一起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
3、我们一起研读教材,在大家共同研究中,透彻分析了检阅这篇课文,达成共识。第二阶段:每位教师自主备课上课,全体青年教师听课。这一阶段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回去各自备课。再由教学干部、语文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修改,最后请青年教师和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语文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同课异构的教学。青年教师和相关年级段的教师参加听课活动。第三阶段:针对课堂情况,进行研讨。这一阶段活动非常关键,引导教师思课、议课,找到成功的方法和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第一步,引导教师分析课堂现象:要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情等课堂现象分析,找到成功点和问题点。1.围绕教学目标研讨:一位教师发言:今天是温老师和赵老
4、师同课异构上检阅,同一篇课文,同一个学校的学生。但是,出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两个人都做了主要内容的概括:温老师:课文讲述了(波兰)国家在(国庆节检阅期间)时候发生的(检阅)的事。赵老师:课文讲述了()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走在第一排,游行时,()和()获得了大家一致的称赞。很明显这个主要内容两位老师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温老师侧重于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的层面来概括。赵老师则以文章结构为概括的线索,分别讲了检阅之前和检阅之时发生的事情。一般来说,我们认为一个教学过程或者为教学目标服务,或者为下一步教学过程起到一个承接的作用。那么,各位可以考虑一下,两位老师的概括起到了什么作用?骨干教师
5、:老师们的分析,指向文本的理解,指向教学内容如何落实教学目标。请大家看中年级段阅读教学目标明确提出要从整体把握文章,理解课文内容。如果从年段教学目标来看,赵老师的做法很巧妙,落实了“整体把握文章”的训练。2围绕教学内容的处理与落实教学目标的关系研讨:教师:两位都有关于“棘手”这个词语的理解。赵老师通过追溯“棘”字字源的方法,建立了字形与意义的联系,学生理解了“棘手的事”就是难办的事。赵老师在目标中强调了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义。这其实一直是个考点,要求学生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意义。我们的做法是一般要求学生掌握一个普遍意义(或概念意义),然后再放入具体语境来说明其语境意义。温老师关
6、于“棘手”的解释是通过学生的回答来完成的。脱离了具体语境,学生理解起来自然就不深入。教师:虽然选择相同的教学内容,但是,由于教学策略不同,落实目标的程度就不同。由此引发我的思考:教点、考点、训练点以及训练方式与教学目标的关系一定要处理好,才是高效的课堂。这位老师的发言,像一个导火索,点燃了参与活动的语文教师的激情,教师们七嘴八舌议论开了,研讨的氛围一下子热烈起来。教师:其实这就是我们一直关注的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师想教什么和教师实际教了什么,这是两个问题。如果把我们的每个活动放大来看,就会发现两位老师想教的知识和实际教了的知识是不同的。骨干教师:都想教“棘手”,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学内容是不同的。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