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博罗县泰美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5 伤仲永(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博罗县泰美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伤仲永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广东省 博罗县 中学 年级 语文 下册 伤仲永 课时 导学案 答案 新人
- 资源描述:
-
1、5 伤仲永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并掌握“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的情况。 【重点难点】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2学习并掌握“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的情况。【知识链接】1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宇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 一。他年轻时候,文章写得十分出色,得到欧阳修的赞赏。王安石二十岁中进士,当官之后积极推行变法,后来新法被废,王安石忧愤成疾,第二年病逝。 2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拜欧阳修为师)。(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 【导学过
2、程】一、自主学习1读准下列字音音隶( ) 扳( ) 谒( ) 邑( ) 矣( ) 泯( ) 称( ) 卒( ) 焉( ) 耶( )2掌握词类活用: 邑人奇之 奇: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 父利其然也 利:3识记重点词语世隶耕 隶: 未尝识书具 尝:并自为其名 为: 指物作诗立就 就: 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 或以钱币求之 或: 环谒于邑人 环谒: 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泯然众人矣 泯然: 受之于天 受: 贤于材人远矣 贤 : 得为众人而已耶 得: 4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并指出该词在句中的含义与用法。 之: 忽啼求之: 借旁近与之: 余闻之也久: 不能称前时之闻: 卒之为众人: 于: 环谒于邑
3、人: 于舅家见之: 贤于材人远矣: 受于人者不至: 其: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稍稍宾客其父: 父利其然也: 三、整体感知,问题探究1在疏通文意及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思考本文记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4“世隶耕”三个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开篇一句交代了方仲永的那些方面? 5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可以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6“余闻之也久”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7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 【总结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9379.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2春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