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语文苏教版同步练习《<史记>选读》 太史公自序2.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史记选读
- 资源描述:
-
1、太史公自序 同步练习一、双基提要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颛顼( )(2) 蒯聩 ( )(3) 徇朝歌( ) (4)爰及公刘( ) (5)以尊后稷( )(6) 篡弑之诛( ) (7) 改正朔 ( ) (8)股肱之臣( )2、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其指数千_(2)失之豪厘_(3)天人之际,承敝通变_(4)故长于风_(5)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_(6)弗敢阙_(7)辅拂股肱之臣_(8)堕先人之言_3、解释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1)至于夏商 古义:_今义:_(2)无泽为汉市长 古义:_今义:_(3)不得与从事 古义:_今义:_(4)终于立身 古义:_今义:_(5)迁俯首流涕曰
2、 古义:_今义:_(6)道之不行也 古义:_今义:_(7)以为天下仪表 古义:_今义:_(8)余所谓述故事 古义:_今义:_(9)维我汉继五帝末流 古义:_今义:_(10)于是汉兴 古义:_今义:_(11)则文学彬彬稍进 古义:_今义:_(12)诗书往往间出矣 古义:_今义:_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意义。 (1)其在卫者,相中山_(2)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 _(3)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_(4)则学者至今则之_(5)忠臣死义之士_(6)上明三王之道_(7)善善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_(8)拨乱世反之正_(9)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_(10)是非二百四十二年_(11)咸各序其宜_
3、(12)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_(13)整齐百家杂语_5、解释加点词 (1)使复典之_(2)绍重黎之后_(3)世序天地_ (4)司马氏去周适晋_(5)维我汉继帝末流 _(6)且夫孝始于事亲_(7)遭变事而不知其权_ (8)汝其念哉_ (9)诸侯害之,大夫壅之_(10)重译款塞_(11)是故礼以节人_(12)泽流罔极 _(13)被之空言而不敢辞 _(14)垂空文以断礼义_(15)非独刺讥而已也_(16)欲遂其志之思也_(17)俟后世圣人君子_(18)不得通其道也_二、课堂反馈(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1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后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
4、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礼经纪人伦,故长于行;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乐乐所以立,故长于和;春秋辨
5、是非,故长于治人。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易曰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
6、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之大过予之,则受而弗敢辞。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知知。”(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注释:(1)壶遂,人名,天文学家。(2)董生,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子何敢让焉。让,谦让,退让。B诸侯害之。害,残害,杀害。C拨乱世反之正。拨,治理,整治。D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指,通“旨”,意旨,意向。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知言之不用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
7、其渐久矣则知明而行无过矣C是故礼以节人加之以师旅D不得保其社稷者求人可使报秦者8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欲载之(以)空言。B(有国者)后有贼而不知。C(人臣)遭变事而不知其权。D(臣子)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9细读第二段,下面不属于春秋写作意图的一项是( )A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B拨乱世反之正C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D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10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或概桥,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赞扬了春秋的博大精深深含治国礼义方略,足以警戒世人,足以匡正世弊;也含蓄表达了史记的写作目的。B本文虽是议论文,但字里行间既洋溢着勇承大业“舍我其谁”的豪迈,又蕴
8、含着臧否善恶是非的爱憎,具有较强的抒情色彩。C本文第三段从反面来论述了春秋的重大社会作用。D文末用“礼”与“法”对比,从而反衬“礼”更重要。(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始终,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11、将下面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1)稽其成败兴坏之纪。(2)
9、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12、与“难为俗人言也”中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重为乡党所笑B.为十表,本纪十二C.故士有画土为牢D.不足为外人道也13、对上面文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上面文字记叙自己遭受腐刑之后,完成史记创作的经过。B.介绍了史记所包含的内容及所记事件的历史时期和创作风格。C.此段文字中最早提出了“发愤著书”的理论。D.能够体现其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内涵的句子是“就极刑而无愠色”。E.表明自己的创作目的,是要将此书写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鸿篇巨制之作。三、巩固练习 1根据本文的资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5511.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