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五单元 文与可筼筜谷偃竹记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五单元 文与可筼筜谷偃竹记 2019 2020 学年 人教版 语文 选修 中国古代 诗歌散文 欣赏 课件 第五 单元 可筼筜谷偃竹记
- 资源描述:
-
1、第五单元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自主赏析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1学习目标2课前预习3进入课堂4学业质量标准测评学 习 目 标 1反复诵读课文,识记生字,掌握重点实词虚词。2理清文章思路,划分段落层次,概括内容要点。课 前 预 习 1走近作者 苏轼见第二单元新城道中。2了解背景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文与可出任洋州知州,元丰元年(1078)十月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死于赴任途中。文与可曾以竹子为题材,作画赠与苏轼。元丰二年,苏轼任湖州知州,这时文与可已去世。同年七月七日,苏轼在晾晒书画时,发现亡故的文与可送给自己的一幅筼筜谷偃竹,于是见物生情。他放下画卷,禁不住失声痛哭,回想起二人之间与画竹
2、相关的许多往事,写下了这篇情真意挚、凄恻动人的杂记。(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二)通读文本,疏通字词介词,和,跟 动词,许可,同意 动词,给予,赏给 动词,亲附,亲近 动词,读y,参加,参与 动词,具备 动词,准备 名词,器械 副词,全部 过错 访,探望 走过,经过 超过 wi,送给 遗失 遗漏忽略 遗失的东西 死人留下的进 入 课 堂(一)精读文本,质疑析疑 1文与可的画竹绘画理论,概括起来有哪几点?_ 答:一是仔细观察,烂熟于心;二是注意把握事物的整体形象;三是重视创作灵感的捕捉;四是追求神似。2第段中,作者对文与可进行了怎样的介绍?写出了什么?_ 答:介绍了文与可的绘画理论及子由和自己对
3、这个理论的认识。写出了文与可画技的高妙、见解的独到,也写出了自己对文与可的敬仰之情。3第段主要写了哪几件往事?试概括出来。_ 答:主要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写文与可厌恶求画者持绢求画;第二件事写作者与文与可之间二百五十匹绢和万尺长之竹的趣谈;第三件事写二人互赠诗画。4读第段,分析文与可的形象。_ 答:文与可厌恶世俗之人求画,说明他脱俗淡泊;与作者探讨有无万尺竹,说明他追求艺术至境;与作者诗画互赠,并在看到诗后喷饭满桌,说明他才情过人,无拘率真。(二)教师点拨,引领思路 1第段借画竹阐发了哪两个创作思想?分别包含怎样的含意?第段借画竹阐发了两个创作思想:“胸有成竹”和“心手相应”。前者:“故画竹少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29700.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4-2015学年河南省濮阳市综合高中教学课件语文(人教版)必修一: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共14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