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论语〉十二章》 -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精讲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十二章
- 资源描述:
-
1、半部论语治天下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赵匡义)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还是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天不生仲尼,万古终长夜论语十二章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培养把所学知识、道理付诸实践的意识。课 程 目 标走进论语作 者 简 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
2、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11)3030岁前,位卑而能岁前,位卑而能“鄙事鄙事”,有志于学。,有志于学。(22)30503050岁,欲仕不能。岁,欲仕不能。(33)50555055岁,在鲁从政。岁,在鲁从政。(44)5568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岁,周游列
3、国,历尽艰辛。(55)687368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作 者 简 介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作 品 简 介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语录体:偏重于言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求篇章结构,。),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南宋大儒朱熹把论语和大学、孟子、中庸合编为“四书
4、”。诵读感悟“学”学习论语论语开篇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此章“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朱熹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以学求仁如何“学”?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学”的层次: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研 读 文 本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敏:勤勉
5、。而:表并列。而:表顺承。就:靠近,到。有道: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正:匡正。已:同“矣”,句尾语气词表陈述,相当于“了”。孔子说:“品德高尚的人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舒适,做事勤勉,言谈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研 读 文 本从学而这段话,理解孔子是怎样阐述“好学”的?这是对“什么是好学”这一问题的一种回答,包括四个方面。前两个方面说不要做什么,后两个方面说要做什么。第一条在物质条件上不追求安逸和享受第二条是在言行上做事敏捷、说话谨慎第三条是不断向有道德的榜样人物学习,及时匡正自身的行为君子应安贫乐道,谨言慎行,重精神轻物质。研 读 文 本 子曰:“饭疏食饮
6、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泰伯)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如何做到“好学”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ku),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研 读 文 本贤:形作名,有德行的人。齐:形作动,看齐。内:名作状,在心里。孔子说:“看见有德行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心里反省自己
7、是否有这样的缺点。”研 读 文 本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经常反省自已,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这句话反映出孔子的什么思想?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研 读 文 本为:堆积。未成一篑(ku):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篑,盛土的竹筐。止,吾止也: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平地:填平洼地。平:形作动,填平。覆:倾倒。往:坚持。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又好比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定去做,是我自己要坚持的。”研 读 文 本孔子运用
8、“堆土成山”与“填土平地”这两比喻,说明了功亏一篑与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进,吾往也”是在提醒我们,是否追求仁道、坚持不懈,主动权完全在自己手里,个人的主观努力决定自己的一生。本章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说明了什么道理?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好学”的最高境界:闻道:得知真相死:为动用法,为.而死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相,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研 读 文 本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于“真理”具有怎样的态度?“道”在此处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孔子的道德价值观,也是“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所包含的
9、深刻内涵。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牺牲精神。诵读感悟“教诗”孔子“教”什么?弟子“学”什么?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诗本就多随性情而做,诗的语言简单易懂,而且吟咏之时,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即容易感染人,也容易使人的思想产生转变。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研 读 文 本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何莫
10、:为什么不。夫:那。兴:指激发人的感情。观:指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群: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怨:指讽刺时政。迩(r):近。事:侍奉。研 读 文 本诗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孔子重视诗经的教化作用。诗可以兴。兴,就是“引譬连类”通过一种形象的比喻,让人们产生联想,从而理解抽象的事物或道理,这种方法往往可以使复杂变得简单,使抽象变得具体,更容易理解。诗经在进行创作时,都是有感而发的,因而每一个字中都饱含感情。诗可以观。观是“观风俗之得失”。“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诗经是有感而发的产物,因而必然是对它所诞生的时代的真实反应。诗可以群。群是“群居相切磋”,使人们聚积起来,也就是说诗经具
11、有团结民众的作用。“人心齐,泰山移”,诗经有形成并增强向心力的作用。无衣篇:“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地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种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精神与气势,读来让人热血沸腾。诗可以怨。怨就是不满。不满要表达出来,不能闷在心里,表达的方式多种多样,而诗歌就是其中一种健康而有效的表达方式。有注家说怨是“刺上政”的意思,即是对社会政治以及上级统治者的不满,比如诗经中的硕鼠等篇目。研 读 文 本“事父、事君”是从人之大伦上说的。这就是孔子曾经说过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在其位,各行其是,才能确保整个社会安定有序,而学习诗经有助于培养人们的这种精神,在家则孝,在外则忠,忠孝是一个人的立
12、身之本,是其他一切品德的基础,而学习诗经就是培养人们这种品德的最佳方法。强调了“诗”的教化作用和文化地位。研 读 文 本“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是从知识的获取上说的。诗经中恰恰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知识,雅学、地学、博物学、本草学无所不包,为人们获取知识提供了方便。因而孔子特别强调要好好学习,对自己的儿子孔鲤也做了类似的强调。他还曾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可见学诗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毛诗序云:“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由此观之,诗经能教化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229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2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4 普罗米修斯课件 新人教版.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