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5

类型2-5《〈论语〉十二章》 -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精讲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32296
  • 上传时间:2025-11-06
  • 格式:PPTX
  • 页数:55
  • 大小:5.30M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论语十二章
    资源描述:

    1、半部论语治天下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赵匡义)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还是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天不生仲尼,万古终长夜论语十二章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培养把所学知识、道理付诸实践的意识。课 程 目 标走进论语作 者 简 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

    2、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11)3030岁前,位卑而能岁前,位卑而能“鄙事鄙事”,有志于学。,有志于学。(22)30503050岁,欲仕不能。岁,欲仕不能。(33)50555055岁,在鲁从政。岁,在鲁从政。(44)5568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岁,周游列

    3、国,历尽艰辛。(55)687368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作 者 简 介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作 品 简 介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语录体:偏重于言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求篇章结构,。),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南宋大儒朱熹把论语和大学、孟子、中庸合编为“四书

    4、”。诵读感悟“学”学习论语论语开篇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此章“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朱熹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以学求仁如何“学”?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学”的层次: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研 读 文 本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敏:勤勉

    5、。而:表并列。而:表顺承。就:靠近,到。有道: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正:匡正。已:同“矣”,句尾语气词表陈述,相当于“了”。孔子说:“品德高尚的人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舒适,做事勤勉,言谈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研 读 文 本从学而这段话,理解孔子是怎样阐述“好学”的?这是对“什么是好学”这一问题的一种回答,包括四个方面。前两个方面说不要做什么,后两个方面说要做什么。第一条在物质条件上不追求安逸和享受第二条是在言行上做事敏捷、说话谨慎第三条是不断向有道德的榜样人物学习,及时匡正自身的行为君子应安贫乐道,谨言慎行,重精神轻物质。研 读 文 本 子曰:“饭疏食饮

    6、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泰伯)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如何做到“好学”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ku),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研 读 文 本贤:形作名,有德行的人。齐:形作动,看齐。内:名作状,在心里。孔子说:“看见有德行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心里反省自己

    7、是否有这样的缺点。”研 读 文 本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经常反省自已,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这句话反映出孔子的什么思想?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研 读 文 本为:堆积。未成一篑(ku):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篑,盛土的竹筐。止,吾止也: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平地:填平洼地。平:形作动,填平。覆:倾倒。往:坚持。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又好比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定去做,是我自己要坚持的。”研 读 文 本孔子运用

    8、“堆土成山”与“填土平地”这两比喻,说明了功亏一篑与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进,吾往也”是在提醒我们,是否追求仁道、坚持不懈,主动权完全在自己手里,个人的主观努力决定自己的一生。本章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说明了什么道理?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好学”的最高境界:闻道:得知真相死:为动用法,为.而死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相,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研 读 文 本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于“真理”具有怎样的态度?“道”在此处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孔子的道德价值观,也是“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所包含的

    9、深刻内涵。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牺牲精神。诵读感悟“教诗”孔子“教”什么?弟子“学”什么?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诗本就多随性情而做,诗的语言简单易懂,而且吟咏之时,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即容易感染人,也容易使人的思想产生转变。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研 读 文 本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何莫

    10、:为什么不。夫:那。兴:指激发人的感情。观:指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群: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怨:指讽刺时政。迩(r):近。事:侍奉。研 读 文 本诗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孔子重视诗经的教化作用。诗可以兴。兴,就是“引譬连类”通过一种形象的比喻,让人们产生联想,从而理解抽象的事物或道理,这种方法往往可以使复杂变得简单,使抽象变得具体,更容易理解。诗经在进行创作时,都是有感而发的,因而每一个字中都饱含感情。诗可以观。观是“观风俗之得失”。“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诗经是有感而发的产物,因而必然是对它所诞生的时代的真实反应。诗可以群。群是“群居相切磋”,使人们聚积起来,也就是说诗经具

    11、有团结民众的作用。“人心齐,泰山移”,诗经有形成并增强向心力的作用。无衣篇:“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地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种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精神与气势,读来让人热血沸腾。诗可以怨。怨就是不满。不满要表达出来,不能闷在心里,表达的方式多种多样,而诗歌就是其中一种健康而有效的表达方式。有注家说怨是“刺上政”的意思,即是对社会政治以及上级统治者的不满,比如诗经中的硕鼠等篇目。研 读 文 本“事父、事君”是从人之大伦上说的。这就是孔子曾经说过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在其位,各行其是,才能确保整个社会安定有序,而学习诗经有助于培养人们的这种精神,在家则孝,在外则忠,忠孝是一个人的立

    12、身之本,是其他一切品德的基础,而学习诗经就是培养人们这种品德的最佳方法。强调了“诗”的教化作用和文化地位。研 读 文 本“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是从知识的获取上说的。诗经中恰恰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知识,雅学、地学、博物学、本草学无所不包,为人们获取知识提供了方便。因而孔子特别强调要好好学习,对自己的儿子孔鲤也做了类似的强调。他还曾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可见学诗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毛诗序云:“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由此观之,诗经能教化

    13、民风民俗,敦厚人伦秩序,有利于道德修养。也就是说可以借助诗经触发对“仁”的觉悟,搭建通往“仁”的桥梁。诵读感悟“仁”“仁”在论语中出现了109次,可以说是论语最核心的概念,也是孔子最核心的思想。一:仁之至:自爱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自爱,仁之至也;自敬,礼之至也。(扬雄法言君子)自爱爱他人泛爱众子路入,子曰:“由!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对曰:“知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爱己。”子曰:“可谓士矣。”子贡入,子曰:“赐!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贡对曰:“知者知人,仁者爱人。”子曰:“可谓士君子矣。”颜渊入,子曰:“回!知者若何?仁者若何?”颜渊对曰:“知者自知,仁者自

    14、爱。”子曰:“可谓明君子矣。”荀子-子道篇第二十九二:仁之本:孝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三:仁之纲:忠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里仁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研 读 文 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一言:一个字。行:实践。其:大概。子贡问道:“有一

    15、个字可以终身去实践它吗?”孔子说:“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到别人身上。研 读 文 本在孔子看来,“恕”这个字是可以终身奉行的,而“恕”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它在根本上与“仁”是相同的,所以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恕”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何关系,这段话与孔子的“仁”又有何关系?四:仁之体:礼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孔子:释礼归仁研 读 文 本

    16、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克:约束。复:归复。一日:一旦。归:称赞,称许。由:依靠。目:细则,条目。事:实践,从事。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就是仁。一旦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赞你是仁人。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难道要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克己复礼的细则。”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看,不合于礼的不听,不合于礼的不说,不合于礼的不做。”颜渊说:“我虽

    17、然不聪颖,愿意实践这些话。研 读 文 本按孔子的说法,就要克己复礼,加强自我约束。也就是说,想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净化自己的心灵,约束自我的行为。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彼此互相谦让、互相尊重、讲究礼仪,从而激发出人性的光辉。从“礼”出发,就能至“仁”。求“仁”在于自己,可以从眼、耳、口、鼻四方面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外在来规范自己。孔子告诉颜回的只是一个入门的方法,我们可以从一些小事入手逐步去约束自我,同时注重使内心修为逐步达到庄严、诚敬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到达孔子所说“仁”境界。根据本章内容,思考在生活中如何推行仁?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研 读 文 本而:表假设,如

    18、果。如何:固定句式,译为“怎样呢?”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乐呢?”研 读 文 本试简要分析“仁”和“礼”“乐”的关系。礼、乐都是制度文明,而仁则是人内心的道德规范,是人文的基础。所以,乐必须反映人的仁德。同时,乐是表达人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因此,礼与乐都是仁的外在表现。这里,孔子指出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礼、乐的问题。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它来自固有的道德,是礼、乐的根本。礼讲究谦让敬人,乐需要八音和谐。一个人没有仁的本质,则无谦让敬人、和谐无夺等美德,即便行礼奏乐,也不具有实质意义。所以,

    19、人而不仁,礼对他有什么用?人而不仁,乐对他有什么用?这里就是说不仁之人,是用不了礼、乐的。研 读 文 本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子贡曰:“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孟子公孙丑上)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研 读 文 本知:同“智”孔子说:“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有勇气的人不会畏惧。研 读 文 本有智慧的人不会疑惑,因为他知道大小、轻重、缓急、本末,判断力自然就强;仁德的人行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不会招人怨恨,行忠道(立人、达人)则会令人感激,人际关系处理得完善了,就不会忧虑;真正的勇者不在于行为壮烈,而在于内心强大

    20、,不存在惧怕之心,横逆忧患来临时,能淡然处之,这才是大勇。“智者”为何“不惑”,“仁者”为何“不忧”,“勇者”为何“不惧”?请谈谈你的看法。论语中论语中“礼礼”所阐释的道德要求真是质所阐释的道德要求真是质朴,是从真情挚感中对个人行为举止进行朴,是从真情挚感中对个人行为举止进行规范,将抽象的道德伦理具象为日常的行规范,将抽象的道德伦理具象为日常的行为举止方式。为举止方式。“礼礼”中所包含的道德意蕴,中所包含的道德意蕴,是是个人道德精神、内心情感和外在行为的个人道德精神、内心情感和外在行为的统一,所谓德之所以,情之所现,礼的坚统一,所谓德之所以,情之所现,礼的坚守守需要道德的辅助和情感的自省。需要

    21、道德的辅助和情感的自省。思 考 探 究孔子“仁”的学说中蕴含着哪些值得现代人弘扬的思想精华?(至少写出两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基本精神在现代仍具有重要意义。它意味着,我们不是在对方对我们友好的情况下才对对方友好;我们对对方好,不是为了得到回报,而是以自己的心来体贴对方的心。这凸显了中华民族纯正而崇高的道德精神。“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对现代人仍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人是社会性动物,为人处事必须考虑他人的存在、社群的秩序,也必须对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规范。孔子宣扬的“礼”中蕴含的严于律已的基本精神在今天仍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诵读感悟“君子”论语中对人提出的不同层次的要求:士君子仁人圣人如何成

    22、为“君子”?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研 读 文 本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喻:知晓、明白孔子说:“君子明白的是义,小人知晓的是利。”研 读 文 本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在“义利观”上应该有什么不同?阐明了孔子关于君子与小人不同的义利观。在道义和利益的取舍上,君子更重视道义,而小人更注重利益,对义和利不同的认识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研 读 文 本质:质朴、朴实。文:华美、

    23、文采。野:粗野、鄙俗。史:虚饰、浮夸。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采和质朴配合适当,这样之后才可以成为君子。”研 读 文 本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文”与“质”的关系?孔子这里说的“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质,同时又合乎“礼”并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这一方面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方面反映了孔子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而主张不偏不倚,执两用中。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不可分离。孔子认为

    24、只有两者配合得当才是完美的。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理解,那么,“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会显得很粗俗;“文胜质则史”就是指一个人过于文雅就会显得浮夸和虚伪,注重繁文缛节而不切实际。所以孔子提倡“文质彬彬”,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研 读 文 本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而:表并列。以为:把作为。已:停止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责任重大,而且路程遥远。把仁作为自己担当的责任,不是也很重大吗?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

    25、研 读 文 本在这里,曾子所言的“士”应当是儒家之士,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知识分子。春秋战国时期,士人还只是一个群体,到了后来,士人发展成一个社会阶层。我国古代的社会结构中,一向有“士农工商”四民之说。作为一个人数可观的阶层,士人不治产业。他们以学习儒家理论为工作,以治理国家为己任,进则担任各级官吏,以实现社会大同为终极目标;退则以自己的道德修养教化百姓,影响社会。研 读 文 本你从此章中感受到曾子怎样的思想感情?曾子(名参,字子舆,被后世尊为“宗圣”)的这番话,表达了士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那种坚定信心和决绝勇气。曾子所述之士的品格,正是中国屹立于世界根基所在。尽管曾子已经故去了二千多年,但后世却有无数的仁人志士继承了这种精神,以天下为己任。为了这份坚定的信念,他们宁愿栉风沐雨,就算是为此而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总结论语十二章第1、4、6章 君子与小人第2、7、9、10章论“仁”第3、8章论“道”的学习第5、11章修己与待人第12章学习诗礼的重要性“后世文学,根源皆在古书。同一熟诵,诵后世书,固不如诵古书之有益。而欲精研文学,则数十百篇熟诵之文字,固亦决不能无也。.诸子之文,可谓个性最显著者,欲治文学者,诚不可不加之意也。”吕思勉课 堂 总 结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5《〈论语〉十二章》 -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精讲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32296.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
  • 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
  • 相关搜索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