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件:6 琵琶行并序 .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件:6琵琶行并序 2019 2020 学年 语文 人教版 必修 课件 琵琶行
- 资源描述:
-
1、佳作赏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6 琵琶行并序佳作赏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把他们联系了起来;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是音乐让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佳作赏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新课助读自主梳理琵琶行是白居易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不多见的能成功描摹音乐感人效果的诗篇之一。唐宪宗元和十年(815)秋,白居易因“越职言事”被贬为江州司马,次年写下琵琶行。诗前的小序较详细地介绍了长诗所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
2、琵琶女其人和作者写作此诗的缘起。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诗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诗人调动了多种描写手法,生动地再现了琵琶曲的感人效果,赢得了后人的广泛赞誉和千口传唱。佳作赏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新课助读自主梳理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山西太原。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新乐府秦中吟广泛反映了中唐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新乐府:乐府诗类名。始
3、创于初唐,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杜甫所作如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等用乐府诗体描写时事,做到“即事名篇,无复依傍”。后来白居易、元稹等发扬了这种写作方法,同时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白居易所作新乐府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多以三、七言错杂运用,语言通俗易懂。佳作赏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新课助读自主梳理1.注字音佳作赏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新课助读自主梳理2.解多义佳作赏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新课助读自主梳理佳作赏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新课助读自主梳理3.辨活用佳作赏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新课助读自主梳理4.分古今佳作赏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新课助读自主梳理5.明句式使快弹数曲(省略句
4、)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后置)转徙于江湖间(介词结构后置)6.积名句(1)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中“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2)白居易琵琶行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佳作赏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新课助读自主梳理(3)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4)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5)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6)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5、(7)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白居易琵琶行)(8)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白居易琵琶行)佳作赏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1.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点评:这两句写初闻琵琶之声的情景。“寻声暗问”,顺着声音小声地问,写出了听者因被乐声吸引而急欲见到弹奏者的迫切心情,其实这也是从侧面写乐声的感染力。从诗开头的环境描写所营造的氛围来看,琵琶声或许是凄苦的,诗人的“寻声暗问”,也暗含了对弹奏者的同情和关注。“迟”,迟疑,写出了琵琶女犹疑不决的心理。本来孤寂之人,遇人相问,当是很高兴的事,可琵琶女却犹豫不决,看来其必有隐
6、情。那“弹者”究竟是谁?不仅诗人发问,读者也急欲知道,但是,琵琶女不仅“欲语迟”,而且不肯露面,这让读者心中更添了一层悬念。为下文写琵琶女出场蓄势。佳作赏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点评:这两句极为巧妙传神,为流传极广的千古佳句。琵琶女由于种种原因不愿出来,“千呼万唤”出来之后还用“琵琶半遮面”,写出了她的羞涩神情,反映出她此时的复杂心理:一方面自惭身世,抑郁不平;另一方面对于别人的盛情邀请既有所顾忌又不好拒绝。表现了她不愿意见陌生人又不好不见的不安与局促,为下文写琵琶女的身世做铺垫。佳作赏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
7、鉴赏3.“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至“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点评: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复杂而又连贯、贴切而又优美的比喻,使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其中“大珠小珠落玉盘”不仅使人想见其声之清脆,而且还让人体验到乐声如珠玉般圆润的感觉。“如急雨”“如私语”“莺语花底”“泉流冰下”“冰泉冷涩”“银瓶乍破”“刀枪鸣”“如裂帛”等,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此外,还用“嘈嘈”“切切”等拟声词和“间关”“幽咽”等双声叠韵词来描摹琵琶声,更增加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感。佳作赏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4
8、.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点评:这是本诗的诗眼。诗人写琵琶女高超的技艺,正是为了表现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唤起人们对琵琶女的同情;而诗人写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是为了倾吐自己政治上的失意,抒发郁积心中的左迁之愁、贬谪之恨,这也正是诗人的写作动机。这两句直抒“天涯沦落”之感,为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通过沦落天涯的歌女的不幸遭遇,来抒发自己忧国遭贬的政治苦闷,把对琵琶女的无限同情,对被贬谪的满腔怨愤,对封建社会冷酷黑暗的揭露完全交织在了一起,而这正是封建社会士大夫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情绪。“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现已成了人们表达同病相怜、互相慰藉的名句。佳作赏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句段点评
9、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5.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点评:诗歌最后以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诗人泪湿青衫作结。“座中泣下”,突出了音乐效果之动人,也上承了第二段中对琵琶演奏的细致描写。“青衫”,唐代八、九品官所穿的官服。诗人时任江州司马,是五品官,应着浅红色官服。说“青衫”意在表达自己的沦落身份。以诗人泣泪最多上承“同是天涯沦落人”,由歌女的不幸,痛感自己的被贬,既为琵琶女的不幸身世而泣,也为自己的壮志难酬而哭。佳作赏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1.诗歌的开头,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铺设了怎样的离别之境?提示:诗歌的开头,暮色暗淡,使人在惆怅中惜别;霜叶衰草,秋风萧瑟,
10、显出荒凉寥落;没有音乐助兴,只能对饮闷酒,借酒浇愁,更反映出失意谪居的冷落寂寞。借用秋江月影,烘托了主客之间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情状,形象地说明诗人此时的哀愁就像那茫茫江水一样无边无际,此时的心绪就像江中破碎动荡的月影一样零乱。这些景物,为悲剧性的人物琵琶女的出场,创造了悲凉的气氛。佳作赏析合作探究自主预习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的表演,为什么在演奏完毕要添上“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句?提示:首先,为了突出音乐效果。“悄无言”比报之以热烈的掌声或喝彩声更好,这就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乐曲引人入胜,感人肺腑,它虽然结束了,但听众意犹未尽,仍然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