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秋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第24课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新人教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秋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第24课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新人教版 2021 四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七 单元 24 延安 追寻 教案 新人
- 资源描述:
-
1、24 延安,我把你追寻(略读课文)【教学目标】 1.会认“延、昔”7个生字。2.摘抄你喜欢的诗句。3.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 4.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5.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正确理解本课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3.了解全诗的结构,理解诗句内容。【教学难点】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教学课时】1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字词。(重点)2.摘抄
2、你喜欢的诗句。(重点)3.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重点) 4.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重点) 5.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难点)【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教学过程】 内 容荣德基课件页码一、导入新课导入类型:背景导入。简介背景,揭示课题。师: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尤其是1939年至1943年期间,日军大举“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自然灾害的侵袭,使
3、解放区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但是,全国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延安,各地进步青年纷纷奔向延安。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因为延安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这节课我们自学一首新体诗延安,我把你追寻,作者是祁念曾。读了这首诗,同学们就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板书:延安,我把你追寻)【设计意图:从介绍背景引入本课,让学生有时代感,走进文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二、作者介绍祁念曾,出生于1946年12月,民族,汉族,河南洛阳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共党员。曾任红旗杂志社记者,陕西某高校中文系副教授,惠州晚报总编辑,现任深圳商报社新闻研究室主任、高级编
4、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学生时代,曾以大学生进行曲、校园的路等诗歌作品传诵一时。近年来,出版诗集人生之恋、春天的歌、站立的河流,散文集红烛之歌、艺术家的脚步。三、初读感知1.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同桌互读,纠正字音,整体感知诗歌大意。3.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延安、昔日、春笋、茅屋、土炕、一旦、明媚(重点指导生字:笋:是平舌音“sn”,避免读成“shn”;延:“延”和“廷”是同音字,不能读“tng”;媚:不要读一半,不能读“mi”;炕:“炕”和“抗”是形近字,都读“kng”;茅
5、:“茅”和“矛”是形近字,都读“mo”)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韵母易读错:笋(sn).声母易读错:炕(kng)。(2)理解词语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满目琳琅 以前,往日。昔日 为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灿烂辉煌 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 明媚 形容光彩四射,鲜明耀眼。也比喻成绩卓著,十分引人注目。顶天立地 鲜明可爱;明亮美好。(3)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四、自读课文,整体把握。1.自由读诗歌,思考:我追寻的到底是什么?诗歌主要讲了哪几点意思?2.小组讨论,交流。3.全班交流。(我追寻的是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
6、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延安精神是我们的传家宝。我们要继承发扬它。)4.主要讲了三点意思:第一、二节写人们对延安精神的追寻;第三、四节写实现四个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五、六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性。五、品读诗文,理解诗意。1.学习第一节。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太阳。“燕子和春光”、“小树和雨露阳光”是什么关系?(南方归来的燕子离不开明媚的春光,小树的成长离不开雨露阳光。)自读,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第一小节通过两个比喻句,把我对延安的追寻
7、比作是燕子对春光的追寻和小树对雨露和太阳的追寻。从而表现了我对延安追寻的急迫和必要。)2.学习第二节。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1)自读第二节,思考:诗人为什么要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作者是在追寻什么?(板书:延河 枣园 南泥湾 杨家岭)(2)分组讨论、交流。(3)师点拨。(第二小节连用四个“追寻你”,分别是“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四样事物。“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流经延安,当年人们常在延河上漫步,讨论革命道理;“枣园”在延安西北,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著作为人民服务就是在这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