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5课 七律 长征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5课 七律 长征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 2021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二 单元 长征 习题 课件 新人
- 资源描述:
-
1、5 七律长征课后练习提示:点击进入习题。123积累运用12阅读理解12拓展提升3一、读拼音,写词语。翻过一座xun y(),眼前出现了一条大河。河上只有ti su(),没有桥。我们该怎样d u()河呢?悬崖铁索渡过二、根据题意,选择正确的答案。1下面词语中的“尽”与“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尽”意思相同的是()A尽显B取之不尽C山穷水尽D尽心尽力A2下面诗句中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恰当的是()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B三、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磅
2、礴”的“磅”是多音字,在这里读“pn”,另一个读音是“bn”。()2“三军”指的是海陆空三军。()3“七律”是指每句七个字的律诗。()4“乌蒙磅礴走泥丸”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5七律长征中间四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1.下列关于“七律”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B.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由四句组成,每句七个字。C.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由四句组成,每句五个字。D.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由八句组成,每句五个字。一、解题导读A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的作者是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B.这首诗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3、立后写的。C.“菩萨蛮”和“清平乐”都属于词牌名。D.这首诗回顾了长征途中红军战士所战胜的艰难险阻。B二、感悟长征之难与红军之勇1结构之美(1)这首诗是围绕“_”两句展开叙事抒情的,这是“面”的描写,然后选取了五个“点”,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请你根据提示加以概括。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攀(五岭)越()渡()夺()翻()乌蒙金沙江泸定桥岷山(2)下列对“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这两句诗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的喜悦之态,从“尽开颜”可以看出。B.这两句诗预示了长征最后的胜利,体现了红军战士的聪明机智。C.这两句诗是对首联的回应,首联言“不怕”,尾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