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备课】6《将相和》两课时(课件)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ppt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同步备课 将相和 同步 备课 课时 课件 部编版 语文 年级 上册
- 资源描述:
-
1、6 将相和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集中注意力不回读我一眼看到了“秦国的国君”。我一眼看到的内容是“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怎样才能一眼多看一些内容呢?材料(一)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璞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
2、武王。武王也使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哭,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1.本段文字让我们了解到和氏璧是春秋时期国(国家)的(人)发现的。2.春秋时期,楚国“三代”国王派人鉴定“和氏璧”,他们分别是、。
3、问题方法一:如果读完一段文字,一些基本的信息也不了解,再快也没有用。但是在同样能回答问题的情况下,有的人读得快,有的人读得慢。读得快得人往往能做到:扫读;不回读;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如不影响解决问题,暂时先放一放。请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资料,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不要回读,可以圈画出关键词句。读完后,老师会问你两个问题。问题:1.强大的秦国后来不敢进攻相对弱小得赵国,原因是()。2.文中讲到廉颇的战绩时用到了的有()?(至少说两个。)我们可以从单个字、单个词的阅读逐渐扩大视域,变成一眼能看清几个词甚至整句话的阅读,这就叫“连词成句地读”。练习一目一短语一目一句子连词成句地读,就是一眼扫过去,尽可能
4、多地看到词语或句子,通过扩大阅读视野提高阅读速度。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前后经历十余年,才得以完成。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蔺相如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廉颇战国末期赵
5、国的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封信平君。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前475-前221)。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七雄并峙,战火频繁。秦国是最强的一个,秦国地处函谷关以西,其余六国在函谷关以东。赵国的东面是高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完壁归赵”的故事发生在秦国全力进攻楚国的时候。秦国不能集中更多兵力对付赵国,主要是用威胁的手段占赵国的便宜。战国时,秦国很强大,常常进攻别的国家。我读到了战国时期有七个国家,人们称为“战国七雄”,其中秦国实力最强,而赵国被夹在了两个强大的国家之间。读书要求: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6、:你了解了哪些内容?(计时)你的阅读时间约为()分钟,你是怎么读的?快速默读完璧归赵(19)渑池会面(1014)负荆请罪(1517)(1)将相和的故事发生在()A.春秋时代B.战国时代C.秦朝(2)渑池会上,蔺相如要求秦王()A.击否B.鼓瑟C.唱歌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完成检测题AA(3)“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这句话是()A.蔺相如对廉颇说的 B.蔺相如对手下人说的 C.蔺相如对赵王说的B(1)战国的时候,秦国最强,常常侵犯别的国家。()(2)秦王要拿十座城来和赵国换和氏璧,不换的话,就要攻打赵国。()(3)蔺相如答应赵王说,如果秦王不讲信用,他就拿着和氏璧,和秦王同归于
7、尽。()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将相和“将”指谁?“相”又指谁?“和”是什么意思?廉颇蔺相如和好廉颇和蔺相如和好了。廉颇和蔺相如之间因什么而不和?是如何和好的?课文围绕他们写了哪几件事?负荆请罪(1517)渑池会面(1014)和同学开火车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廉颇和蔺相如写了哪几件事?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完璧归赵(19)和同学合作,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利用表格,梳理“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内容。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起因经过结果故事完璧归赵赵王得到一块和氏璧,秦王想据为己有。赵王无奈,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起 因经 过结 果蔺相如识破秦王没有
8、诚意,偷偷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秦王无奈。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大夫。赵王接到信后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知道秦王假意以城换璧为什么呢?送去不送默读第14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不会得到十五座城怕秦王派兵进攻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相如的人,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题。众人(为难)蔺相如(出场)对比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学习第58自然段,了解蔺相如完璧归赵的过程。“想了一会儿”,说明蔺相如在说话之前进行了很慎重的思考,可以看出他的沉稳和镇定。同时,这也从侧面说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6梅花魂|人教新课标 (共18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