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二语文教案:4.15《神游物外》(语文版必修5).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神游物外 2011 年高 语文教案 4.15 神游 物外 语文版 必修
- 资源描述:
-
1、神游物外教案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一、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二、在深入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味庄子的哲学思想。三、在理解、把握原文的基础上,对庄子的哲学思想进行辩证分析。教学重点、难点一、文章中文言词虚词的理解与把握。二、文章中语句含义的理解与把握。三、文章中表现的哲学思想的理解与扬弃。教学设想第一课时:梳理语言现象,读懂文章,把握大意。第二课时:理解文章,把握文中语句含义,思考庄子的哲学思想及表现形式。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请同学们说出你所知道的出自于庄子的成语或是寓言故事是。(游刃有余、坎井之蛙、目无全牛、涸辙之鲋、薪尽火传等等)2简单介绍庄子及著作。庄子(
2、约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蒙(一说是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另一说是今安徽蒙城县)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我们今天就来一起读三段庄子的文章,分别出自于逍遥游养生主秋水,三段文章都是节选。二、学习过程1自读课文。(1)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读准字音。(2)把不明白意思的词圈画下来。(3)把文章和注解都认真阅读一遍。2朗读课文。(1)读出文句的语气。(2)读中揣摩文章大意。3梳理三段文章的重点实词、虚词。第一段逍遥游节选:其大本臃肿而
3、不中绳墨:大本,树干粗大;臃肿,这里形容树干弯曲、疙里疙瘩;中(),符合;绳墨,木工用以求直的墨线。立之涂:通“途”,道路。众所同去也:拒绝、排斥。以候敖者:候,窥伺;敖,通“遨”,遨游。不辟高下:通“避”。中于机辟:落入。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第一个“树”,树木;第二个“树”,种植。安所困苦哉:哪里。第二段养生主节选: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宰。乃中经首之会:节奏。善哉!技盖至此乎:通“盍”,怎么。所见无非全牛者:没有不是。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用精神接触。因其固然:本来的样子。技经肯綮之未尝:没有,尝试。良庖岁更刀,割地;族庖月更刀,折也:良庖,好厨师;族庖,一般的厨师。恢恢乎
4、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恢恢乎,宽阔的样子;其,它;于,对。虽然,每至于族:虽然,即使这样;族:聚集的样子。神为止,行为迟:视为(之)止,行为(之)迟;为,因为。第三段秋水节选:儵鱼出游从容:悠闲自在。我非子,固不知子矣:本来。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已经。4自己梳理本课中的以下语言现象。(1)通假现象。(2)词类活用现象。(3)一词多义现象。5概述文章的大意。第一段逍遥游节选:对于樗树是否有为的问题,庄子与惠子展开一番有趣的对话,以狸狌与牛斄为例,阐明了自己对有为与无为的选择与判断标准。第二段养生主选段:作者借庖丁之口“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以解牛为例说明对客观事物要“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5、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第三段秋水节选:记叙了庄子与惠施的一段对话,展示了庄子谈论的机趣,以“耍赖”的方式,挡住了对方的“穷追不舍”。第二课时一、阅读文章,简介文章的文化背景。1逍遥游节选:“逍遥”,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2养生主选段:这是一篇谈养生之道的文章。“养生主”,意思就是养生的要领。庄子认为,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全文以厨工解牛比喻人之养生,说明对待客观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