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课件:第三单元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课件:第三单元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 2021 2022 学年 高中语文 人教版 必修 课件 第三 单元 思辨 阅读 表达 任务
- 资源描述:
-
1、第 三 单 元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单元学习主题】语 言 之 美 人们阅读文学作品时,可以获得崇高、壮烈、温情等多种审美体验。文学审美奥妙复杂,但也有其规律。本单元学习的文艺评论和随笔即是探讨文学审美的名篇佳作。其中咬文嚼字围绕文字与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指出运用文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说“木叶”着重谈诗歌的意象,语言上的一字之差,在艺术形象领域便是千里之别;谈中国诗在中外诗歌的比较中,分析中国诗的整体特征。三篇文章,或探讨艺术表现的语言形式,或评论某种美学现象,都持之有故,自成一家之言。【单元学习任务】【单元学习情境】咬文嚼字好句不厌百回改,妙语多从锤炼来。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
2、语不惊人死不休”,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卢延让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孟郊的“夜吟晓不休,苦吟鬼神愁”,无不诠释了美言妙语背后诗人锤炼语言的艰辛,也许正如王安石所言:“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看来要创造出足以“泣鬼神”的佳句,还真得好好地“咬文嚼字”。那么,什么是“咬文嚼字”呢?朱光潜先生的文艺随笔咬文嚼字会告诉我们答案。说“木叶”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其登高一诗中有两句传诵千古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里的“落木”就是“落叶”,那杜甫为什么不用树叶、落叶,不说“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呢?“木”与“叶”有何区别呢?文学作品中,一个
3、字精妙与否,足以决定作品是流光溢彩,还是黯然失色。尤其是古典诗词关键处,用的虽是简短的几个字,造就的却是丰富的情感与深远的意境。读后满口余香,却是妙处难与君说。这跟诗歌的语言是密不可分的。通过说“木叶”一文,我们可以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语言特质进行一番探幽。*谈中国诗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不仅戏曲“以诗为词”、小说“有诗为证”,而且书法也要写诗,绘画也要题诗。中国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歌,中国的诗人从遥远的“楚辞”时代走来,经历了建安时代的苍凉,经历了盛唐的繁华,留下了不计其数的优秀诗作。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诗,每个人都领略过诗词之美。中国诗到底有何特色?西方国家的诗是否也是这样?天才作家钱钟书1945年12月6日在上海对美国人发表演讲,留下了一篇谈中国诗。他既批评中国人由于某些幻觉而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又毫不留情地横扫了西方人由于无知而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5213.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