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课件:第三单元 16、辛弃疾词三首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4) .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课件:第三单元 16、辛弃疾词三首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4 2021 2022 学年 语文 粤教版 选修 唐诗宋词 散曲 选读 教学
- 资源描述:
-
1、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南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词牌名词题辛弃疾:南宋著名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与苏轼同为豪放派词人,世称“苏辛”1、解题2、作者简介3、背景介绍朗读技巧1、读准字音。2、语速较缓,注意停顿,读出轻重音。3、有感情地诵读。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清江水行人泪水是清的,却充满了历史的血泪。(感慨、控诉)“多少行人泪”
2、,极写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怜对京城汴梁失去感到惋惜及对北宋盛时的追念。东流去喻抗敌收复失地的决心不可阻挡愁余愁国破家亡,表达忧国忧民之情闻鹧鸪以鹧鸪的哀鸣,既表明报国志向,又表明了壮难酬的悲愤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上片:控诉金兵入侵,对北方领土和抗敌军民的深切怀念。主题:写词人途经造口所见所感,表达了词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及抗金的决心,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下片:即景抒情,表明了必胜的信心,抒写壮志难酬的悲愤。古诗词简析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由于南宋小朝廷腐败无能,准备不足,金兵趁机大举南侵,如入无人之境。金兵兵分两路,一路下建康,陷临安,猛追高宗,直捣福建。另一路从湖北进军江西
3、,紧追隆祐太后,隆祐由南昌仓猝南逃,直到赣州才得到喘息机会。当时,赣西一带遭受金兵的侵扰,人民的损失极其惨重。本篇是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作者在赣州任江西提点刑狱(主管司法与监察并兼管农桑)时所写。作者路过皂口,见景生情,由郁孤台下的江水联想到当年逃难人民的血泪,想到沦陷的中原,禁不住产生了江山易主却无法收复的悲痛。这首词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统治集团屈辱求和这一错误政策的不满,抒写了他关心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上片从江水落笔写怀旧之情。作者着眼于四十年前金兵侵扰江西时给人民造成的苦难,并 由此而联想到沦陷的中原地区长期未能收复,曲折地揭示了 南宋统治集团的腐败无能。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形象地反映了作者的这种心情。下片即景抒情。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两句,体察细腻,感受深刻,构思新颖,饶有诗意。这两句说明,青山可以遮断人们的视 线,但却阻拦不了人们对中原沦陷地区的关怀与想念之情。暗示南宋统治集团可以设置重重障碍,把祖国分裂成南北两 半,但却无法阻挠人民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末尾两句以鹧 鸪的悲鸣反映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这首词大处着眼,小处落墨,善于通过具体景物烘托复杂的内心感受。暗示复杂的斗争形势,形象鲜明,语言简洁,含义深刻,耐人咀嚼。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45631.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