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高一语文阅读材料:官场诗客之柳敬亭与苏昆生.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学年 语文 阅读 材料 官场 柳敬亭 苏昆生
- 资源描述:
-
1、柳敬亭与苏昆生说书和唱曲,都是平民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但在古时,艺人的社会地位卑下,被称为俳优、优伶。虽然他们中间身怀绝技者甚多,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往往湮没不闻,能留下姓氏者寥寥无几。像唐代的宫廷乐师李龟年那样名传后世者已属凤毛麟角,而明末清初的柳敬亭和苏昆生,作为浪迹天涯的民间艺人,能留名青史,更是罕见。柳敬亭,原姓曹,名遇春(一作逢春),号敬亭。泰州人。十五岁时因事被官府追捕,逃往盱眙。一日,他过江在大柳树下休息,“抚其树,顾同行数十人曰嘻,吾今氏柳矣”(见吴伟业柳敬亭传)。从此易曹为柳,人称柳麻子。后来他自学说书,技艺超群,誉满一时,柳敬亭传对他的说书技巧有生动的描述。由于他在“养气、
2、定词、审音、辨物”等方面下功夫,终于获得巨大的成功,使听者“危坐变色,毛发尽悚,舌挢然不能下”,甚至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目之所视,手之所倚,足之所跂,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之后,他浪迹江湖,在扬州、杭州、苏州、南京一带说书,名声大振。崇祯末年,柳敬亭和苏昆生曾一起在左良玉军中为幕客,受到左良玉的赏识。弘光元年,左良玉以清君侧为名,挥师沿江南下,声讨马士英。岂料重病染身,舟至九江,竟吐血而亡。其子左梦庚见大势已去,遂率领残部降清,号称“百万之师”作鸟兽散。此时柳敬亭因事先已离开左良玉部队,幸未卷入这一事件。后来,由于生活所迫,柳敬亭曾一度在松江提督马逢知处为幕客。马为人骄恣暴虐,耿直疾恶的柳
3、敬亭自然和他格格不入,“在军政一无所关”,故马逢知因事系狱处死,柳得以免祸。随后他继续以卖艺为生,流落江湖而终老。一个江湖艺人之死,自然不值得给予关切,所以未见文字记载。但他在垂老之年依然献身于说唱艺术,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清汪懋麟柳敬说书行有一段记载:吴陵有老年八十,白发数茎而已矣。两眼未暗耳未聋,犹见摇唇利牙齿。小时抵掌公相前,谈玄说鬼皆虚尔。开端抵死要惊人,听者如痴杂悲喜。盛名一时走南北,敬亭其字柳其氏。长安客舍忽相见,龙钟一老胡来此。剪灯为我说齐谐,壮如击筑歌燕市。此诗作于康熙九年(1670)。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柳敬亭当时“年八十”,八十可能是举其成数,不一定是确数,但估计不会相差
4、很大。其二是他们相见在长安(当喻清朝都城北京),说明入清以后,他不仅活跃在江南一带,而且流落北方。余怀板桥杂记也有一段记载:“(柳)年已八十余矣,闲遇余侨寓宜睡轩中,犹说秦叔宝见姑娘也。”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介绍苏昆生。苏原名周如松,河南固始人。精通音律,善唱曲。他的生平际遇和柳敬亭有相近之处。他先是为左良玉“幸舍重客”,左死于九江,“苏生痛哭,削发入九华山”。为了保持民族气节,他宁可削发出家,退居山林,也不愿和那帮降清者同流合污。从今天看来,也许这算不上是“英雄行为”,但至少说明他心中的灯是明亮的,因此,吴伟业在口占赠苏昆生中赞扬道:楼船诸将碧油幢,一片降旗出九江。独有龟年卧吹笛,暗潮打枕泣蓬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