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为人民服务-2022-2023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类文阅读理解(部编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2课 为人民服务-2022-2023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类文阅读理解部编版 12 为人民服务 2022 2023 学年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课文 阅读 理解 部编版
- 资源描述:
-
1、为人民服务类文阅读知识点: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一、课内阅读(一)(2022春全国六年级阶段练习)精彩回顾。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1给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2解释短文中加点字的意思。固:_ 或:_于:_鸿:_3用横线在原文中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这一句和后面三句的关系是 。4“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5联系历史或当代生活
2、举例:死重于泰山的人,古代有_、_等;现代有_、_等。死轻于鸿毛的人,古代有_、_等;现代有_、_ 等。【答案】1:“ ,。”,;,2本来 有的 表示比较 鸿雁3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总分4张思德为人民牺牲的人,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他的死是光荣的,是有价值的,是比泰山还重的。5文天祥 岳飞 焦裕禄 赖宁 秦烩 赵高 汪精卫 林彪【解析】1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直接说出来的话语,要用冒号加双引号,句尾用句号加双引号。“就比泰山还重”和“就比鸿毛还轻”是并列说明死的意义,中间要用分号,“替法西斯卖力”后面停顿,用逗号。2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意思是人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的却比鸿雁的羽毛还轻。固:本来。或:有的人。于:表示比较。鸿:鸿雁。3本题考查对段落中心句的掌握。一个段落的中心句一般在句首。文段将重于泰山的死与轻于鸿毛的死做对比,写了人总有一死,但不同的人死有不同的意义,有的人死轻如鸿毛,有的人死重如泰山。故本段的中心句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故文段首句和后面三句是总分关系。4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注意联系上下文分析。结合文章可知,张思德通知牢记革命队伍的宗旨,活着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死为人民利益牺牲,体现了张思德同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因为他是为人民利
4、益而死的,他的死就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说比泰山还重。故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张思德为人民牺牲的人,永远活在人民心里,他的死是光荣的,是有价值的,是比泰山还重的。5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意思。结合文章可知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比如古代的:商鞅,为人民利益而变法,最终被贵族守旧势力害死。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现代的:刘胡兰、王二小、董存瑞、雷锋等人,为了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的死是有意义的,所以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比如古代的:秦桧、吴三桂;他们投递叛国,死有余辜。现代
5、的:汪精卫、李士群叛变革命,破坏抗战,汉奸小人,被日本特务毒死,他们的死比鸿毛还要轻。(二)(2022春六年级单元测试)阅读为人民服务片段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如果)你说的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
6、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的。6用“ ”划出第一自然段中的中心句。7第一自然段中的第二句运用_的方法说明死的两种不同意义,第三句运用_的方法具体说明什么样的死重要泰山,什么样的死轻于鸿毛,第四句运用_的方法进一步阐明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填序号)A举例论证 B引用名言C对比论证8人本来就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人_,如“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_、“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_;有的人_,如陷害忠良、欺压百姓的赵高、秦桧。9在第二自然的括号里填上合适
7、的关联词,感受句子之间的关联。这段话主要论述了 ,这样做才能更好地 【答案】6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7B C A8死得比泰山还重 于谦 张思德 死得比鸿毛还轻9我们要正确对待批评 为人民服务【解析】6本题考查对选段中心句的理解。段落的中心句即能概括段落意思的句子。第一自然段的意思是人都有一死,但是死的意义不同:有的人的死重于泰山,有的人的死轻如鸿毛。所以中心句是第一句。7本题考查对议论文的论证方法的判断。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引用论证: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
8、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第一自然段第二句话是引用了司马迁的话,很明显运用的是引用论证。第三句话拿为人民利益而死和替法西斯卖力两方面的死法对比,很明显是对比论证。第四句举了张思德的例子,他的死就是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很明显运用了举例论证。8本题考查对历史人物的识记、积累。于谦的咏石灰: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拟人化描绘,表达了他不怕艰险、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为人清白正直的崇高志向。 张思德是为人民服务的典型。1944年9月5日,他带领战士们在陕北安塞县执行烧炭任务时,即将挖成的窑洞
9、突然塌方,他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被埋在窑洞,牺牲时年仅29岁。为了悼念张思德,中央机关和中央警备团在延安枣园沟口的操场上为张思德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参加了追悼会,亲笔题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高度赞扬了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和革命精神。陷害忠良、欺压百姓的赵高、秦桧就是反面形象,他们的死就比鸿毛还轻。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二自然段讲的就是对待批评的态度: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提出批评,指出错误都行。从第一句因果关系可知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二、类文阅读(一)(2022秋六年级校考单元测试)课外阅读。功夫不负有
10、心人“功夫不负有心人”是一句很有名的俗语,它告诉人们:只要勤奋,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我们先看下面这个例子。一位画家拜访门采尔时向他诉苦道:“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消一天工夫,可是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呢?”门采尔劝他倒过来试试看花一年的时间画一幅画,那么只需一天便可把它卖出。这位画家照办了,果然他获得成功。这位画家不是天才,否则他卖一张画无须等一年。但是,经过一整年的努力,经过一次又一次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他下的苦功终于得到了回报,那便是他的画获得了成功,而他从创作这幅画中悟出的将是更多。古今中外,无数事实都在验证着这条朴实无华的道理: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肯下苦功夫,铁杵都能磨成针,还有什么办不到
11、的事?居里夫妇经过无数次的称量、提取、实验、计算,才发现了镭元素;伴随陈景润摘取数学皇冠的斗室里堆着数麻袋的稿纸科学史册里记叙着科学家们探索的足迹,艺术殿堂里镌刻着艺术家们创作的历程。这些都重复着一个事实:没有谁能轻易成功。即使真有所谓天才,不努力,也有天才泯灭的一天。而机遇,也只对能把握它、利用它的人而言,能称其为机遇,那些庸人在机遇与之擦肩而过时,或许还在抱怨命运的不公。著名作家冰心曾写道:“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美她现在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让我们用奋斗的泪泉,牺牲的血雨,去培育成功的花吧。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11文中画家成功的原因在于_12作者
12、列举了_、_、_等事例来说明观点,其中_的事例写得最详细。三个事例都写了成功与_的关系。13文章最后一段引用了冰心的名言,请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14如果你要补充一个事例说明观点,你会写什么事例?请写一写。 【答案】10功夫不负有心人11他长时间的修改,专心致志地用了一年时间画一幅画。12画家用一年时间画一幅画获得了成功 居里夫妇经过无数次实验发现了镭元素 陈景润经过长期努力摘取数学皇冠 画家用一年时间画一幅画获得了成功 下苦功夫13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14祖逖小时候闻鸡起舞,最终成为一代名将。【解析】10本题考查提炼中心论点的能力。论点就是能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一般来说,议论文题目就是文章的论
13、点,如果题目不是的话,就在文章开头或者结尾来找。本文题目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开头做了交代,同时也能表明作者的观点。全文也正是围绕这个观点展开论述的。11本题考查寻找关键信息的能力。从第自然段门采尔劝画家“倒过来试试看花一年的时间画一幅画,那么只需一天便可把它卖出”以及画家的具体做法“照办了,果然他获得成功”可知道,这位画家成功的原因在于他长时间的修改,专心致志地用一年时间画一幅画。12本题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从第自然段看,作者举出了“画家用一年时间画一幅画获得了成功”的事例。第自然段举出了“居里夫妇经过无数实验发现了镭元素”“陈景润经过长期努力摘取数学皇冠”的事例。其中“画家用一年
14、时间画一幅画获得了成功”的事例写得最详细。作者列举的事例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功夫不负有心人”,因此这些事例都论述了成功和“下苦功夫”之间的关系。13本题考查评价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从文章最后一段来看,引用了冰心的名言“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在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作为道理论据,论述了“下苦功夫”对成功的重要性,有很强的说服力以及感染力。1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结合文章论点,选择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本文论点为“功夫不负有心人”,所以我们列举名人、身边人或自己经过努力取得成功的事例都可以。例如:徐悲鸿为了画好奔跑的马,经常跟在马后面观察,即使摔倒也不在
15、乎,最后他成为一代画马专家。(二)(2022秋六年级单元测试)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滴水穿石的启示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这个小洞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从小就立志学医。于是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
16、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幼年就自谋生计,当小贩、报务员等。但他迷恋电学实验研究,毕生孜孜不倦,竞拥有白炽灯、留声机、碳粒电话筒、电影放映机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在他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笔作画。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一日闲过。”就是到了晚年,也仍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幅。正是因为齐白石老人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才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取得了成功。我们知道,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从高空落下来的,它的力量肯定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得多,但
17、它却不能把石块滴穿。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15短文是围绕着()这个中心意思来写的。A滴水穿石的形成B名人成功的做法C名人成功的启示D滴水穿石的启示16短文围绕着中心意思,写了三件事,分别是:_;_;_。17读了短文,我知道“滴水穿石”的精神就是 18短文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 ”画出来。19下列名言或诗句与本文主题相关的有哪些?用“”在括号里标出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
18、不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20用“”从文中画出一句含义深刻的句子,用批注的方式谈谈自己的理解。 【答案】15D16李时珍写成了本草纲目 爱迪生成为著名的发明家 齐白石的技艺炉火纯青17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18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取得了成功。19 20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有时候我们的力量虽然很小,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就一定会有成功的一天。【解析】15考查对短文主要内容的分析。短文围绕“滴水穿石的启示”,讲了李时
19、珍、爱迪生、齐白石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因此短文是围绕着“滴水穿石的启示”这个中心意思来写的。16本题考查的是短文内容的理解。本文第三段通过“滴水穿石的启示”一共写了三件事:李时珍经过不懈努力,编写了本草纲目;爱迪生孜孜不倦,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齐白石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才最终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17本题考查的是短文内容的理解。从短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内容“我们要铭记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可知,“滴水穿石”的精神就是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18本题考查的是句
20、子的理解。第三自然段写了“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近代画家齐白石”、“美国发明家爱迪生”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遇到困难也不退缩,最终都有了伟大的成就。这三个事例都是围绕“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取得了成功”这句话来写的。19本题考查的是短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本文通过记叙“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近代画家齐白石”、“美国发明家爱迪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遇到困难也不退缩,最终都有了伟大的成就。表达了“滴水穿石的启示”:只要自己不放弃,终究有一天会取得成功。“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意思是: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与本文
21、主题相关。“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的意思是以千里马(骐骥)的一跃,却还不到十步,而老马走一步没多远,却不舍,相比之下,当然老马走的更远了,与本文主题相关。20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理解。“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说的是:虽然我们很渺小,但是只要我们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二)(2022秋广东惠州六年级统考期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驱车高速公路,我们不难发现路上弯道很多。为什么不取弯就直呢?那样不是更畅达?原来,高速公路过于平坦、笔直,司机容易产生精神疲劳,速度和快速反应能力会随之减弱,极易发生交通事故。故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240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湖南师大附中内部资料】高三语文课件:外国消息(新人教版).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