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课前导学 WORD版含解析.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单元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课前导学 WORD版含解析 第
- 资源描述:
-
1、第二单元 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重难点:一、文言知识通假字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内”同“纳”,结纳)若火之始然(“然”同“燃”,燃烧)一词多义要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动词,求取)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动词,邀请,约请)北收要害之郡(形容词,关.键的)要言不烦(形容词,主要的,简要的)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动词,总括,概括)臣闻鸱枭不鸣,要非祥禽(副词,终究)贼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动词,伤害)忍能对面为盗贼(名词,强盗)乡愿,德之贼也(名词,败坏者)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结构助词,的)由是观之(代词,此)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而非恶其
2、声而然也(连词,才)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连词,表转折,却)知皆扩而充之矣(连词,表并列)者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语气词,表判断)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代词,的人)谓其君不能者(代词,的人)以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介词,用)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介词,用)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与“所”连用,表原因)古今异义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古义:同师及同志之人。今义:彼此有交情的人。)词类活用(1)形容词的活用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形容词用作动词,对感到羞耻,对感到憎恶)(2)动词的活用足以保四海(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定”)句式积累(1)倒装句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状语后置句,应为“
3、非所以于乡党朋友要誉也”)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状语后置句,应为“非所以于孺子之父母内交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宾语前置句,“自谓”应为“谓自”,“自贼”应为“贼自”)(2)判断句无恻隐之心,非人也(“也”表判断)无羞恶之心,非人也(“非也”表判断)无辞让之心,非人也(“非也”表判断)无是非之心,非人也(“非也”表判断)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也”表判断)羞恶之心,义之端也(“也”表判断)辞让之心,礼之端也(“也”表判断)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也”表判断)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也”表判断)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也”表判断)(3)省略句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应为“治天
4、下可运之(于)掌上”足以保四海应为“足以(之)保四海”不足以事父母应为“不足以(之)事父母”(4)固定结构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所以”,“的原因”)二、常识积累文化常识乡党:同乡四体:四肢。四海:古时认为中国四境有 海环绕,按方位分别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后以“四海”泛指天下。文学常识孟子: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对诸侯的游说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它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民贵君轻等)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其与论
5、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孟子是古代科举考试的规定书目之一。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迩之事父明烛天南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ABCD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敏于事而慎于行 敏:勤勉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言:一个字为一言天下归仁焉 归:归属,归依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安:安逸迩之事父 迩:近君子喻于义 喻:比喻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壹是:一概,一律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端:萌芽,发端ABCD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文质彬彬,然后君子B小人喻于利
6、C小子何莫学夫诗D治天下可运之掌上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恕”乎欲齐其家者B人而不仁,如礼何物格而后知至C小人喻于利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D迩之事父恻隐之心,仁之端也5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过而不改,是谓过矣B人而不仁,如礼何C知而不争,不可谓忠D知文而不知武,知一而不知二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致知在格物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B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庶人:指一般人。C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怵惕:惊骇、恐惧。D犹其有四体也四体:四肢。二、小阅读-课内7怎样理解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的这句话?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54263.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