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劝学 节选 粤教版必修4.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届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劝学 节选 粤教版必修4 2014 高中语文 第四 单元 粤教版 必修
- 资源描述:
-
1、15 劝学(节选)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A.槁暴(p) 舟楫(j) 舆马(y) 车柔 (ru)B.蛟龙(jio) 跬步(ku) 骐骥(j)爪牙(zho)C.镂金(lu) 驽马(n) 洞穴(xu)生非异(xng) D.跂 (q) 二螯(o) 锲 (q) 日参省乎己(xng)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己,同“矣”,罢了)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D.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A. 车柔以为轮(弯曲) 其曲中规(合乎)砺
2、(磨刀石) 须臾(片刻)B.假舟楫(借) 声非加疾(快)劝学(勉励,鼓励)C.绝江河(横渡) 跬步(半步) 驽马(跑得很慢的马) 登高而招(招手)D.镂(雕刻) 圣心备焉(准备) 渊(深水)风雨兴焉(兴起)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5.下列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二、课堂练习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吾尝终日
3、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吾尝跂而望矣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B
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君子生非异也7.这两段文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说说下面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坎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8.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的意思是运用正反对比、比喻的方法来论述的。B.“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说明只要坚持,再难也能学好。C.文中最后一
5、句“者也”是表示原因的判断句式。D.“下饮黄泉”的“下”是方位名词活用作动词。9.第二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三、课外拓展阅读下面三节选自荀子劝学中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媆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乙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丙故不登高山
6、,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注端而言,媆而动:端,微言;媆,微动;意思是说极细微的言行。禽犊:小的禽兽,古人相见常以小禽兽做礼物。兰槐:一种香料。10. 甲文中加点的“乎”和“曷”分别可用( )和( )来替代。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一可以为法则 法则:效法的榜样,准则B.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临:从高处往低处看C.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渐:逐渐,逐步 D.不闻先王之遗言 闻:学习,借鉴12.“其质非不美也”的“其”指代的是_。13.“所渐者然也”中的“然”指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