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收尾二轮起航》2014届高三语文名师点拨专题课件:图文转换.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轮收尾二轮起航
- 资源描述:
-
1、 图文转换“图”联现实,“表”现变化一、明确考查方向按命题材料来分,图(表)文转换主要有以下类型:图文转换徽标类、漫画类和图片类图(表)表格类文转换表文转换柱式图类、曲线图类饼式图类、结构图类图(表)文转换是综合题型,一般考查描述、压缩、概括等语言能力和观察社会、分析问题等思维能力。考查图(表)文转换,侧重对漫画内容的描述和对表格信息的总结,复习备考应有针对性地专门研究和重点突破。二、把握解题要领1.图文转换(1)仔细观察画面,准确理解内容。认真观察细节,辨清画面中背景与人、物,包括人的服饰、动作、表情与物的位置、特征等信息;精心研读文字,包括标题、人物语言及说明文字等信息。理解内容应以画面为
2、主,结合注释(文字、符号)。(2)抓住特征说明,准确揭示内涵。说明画面,需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按序描述画面上的人、物和背景等信息。概括寓意,要采用“反映”“讽刺”“揭露”等词语作为谓语动词,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述。2.表文转换(1)读懂图表。整体阅读,兼顾图表各要素,如比较对象、比较角度、各种数据等,重视数据变化,注意图表细节。(2)明确要求。明确表述对象,明确试题类型,确定是文字转换题还是信息推断题;明确修辞要求及字数要求。(3)组织答案。表述对象多为表格名称的关键词。文字转换时别遗漏信息,推断总结时针对性要强。(4)检查答案。检查答案信息是否多余或遗漏缺失,信息推断是否错误,答案是否存在语病
3、,用词是否准确。【阅卷归来话备考】解答图(表)文转换题,考生应注意以下常见的失误:1.图表信息遗漏或缺失。2.不会概括和归纳。3.不看要求,答非所问。4.不看图标,妄加评论。角度一:图文转换题型漫画类漫画类图文转换题,一般会从描述画面、揭示寓意、拟写标题和编拟公益广告等角度命题。【题1】(2013湖北卷)请根据丰子恺先生巷口这幅画,围绕“盼”描写一个场景。要求:想象合理;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字数不超过80字。(4分)【破题】明晰要求,解读图画1.细审题干,明晰要求。(1)阅读漫画关注漫画的构成元素,包括注释、图画和标题。把握漫画的艺术特点,比如夸张渲染,突出特质;借物喻人,巧妙表意;幽默诙谐,辛
4、辣讽刺;以点带面,含意丰富;对比强化,彰显重点。(2)围绕“盼”描写一个场景即直接表述图画信息,要求围绕主题“盼”,对画面人或物合理判断,客观全面,按序描述。(3)想象合理描写画面,可以适当想象或虚构,但必须合乎事理。(4)运用两种修辞手法描写画面,为求生动效果,可运用比喻或拟人等修辞手法,但必须符合情境需要,且恰当合理。2.解读漫画,领悟内涵。(1)标题“巷口”,提示画中人物所处位置,对理解人物行动及目的有辅助作用。(2)画面一位梳着发髻的老妇人,紧紧握住一个小男孩的一只手,一老一小,静静伫立,翘首等待。【答题】深入分析,准确概括【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属于漫画类题型。丰子恺先生巷口
5、这幅画简单明了,画面上只有一老一小两个人物。一个梳着发髻的老年妇人两只手紧紧握住小孩的一只手,生怕小孩挣脱跑走她静静地伫立着,背影侧对着读者,双眼向右前方写着“巷口”的两个字处眺望。可以推想老年妇女在看风景,或在等待孩子爸爸妈妈下班归来。根据题目要求,围绕“盼”描写一个场景,可以加上天气和环境描写,同时把这个画面描述出来,也可以加上人物的心理活动。规范答案:夕阳西下,晚霞如飘扬在天空中的轻纱,暮色温柔。奶奶牵着孙子的小手,伫立巷口,翘首盼望那远游者归来的身影是儿子,是父亲。背后,深巷幽幽,低吟着等候者的悠悠心曲。(围绕“盼”描写场景2分,运用两种修辞手法2分,超过规定字数扣1分)【点题】失分警
6、示,方法呈现解答漫画类图文转换题的两个易错点1.表达内容不合要求。如本题,题目要求描写漫画场景,属直接表述图画信息题型,需对画面构成要素加以细致描写或有序说明,若用论述性语言揭示漫画寓意就违背题意了。2.修辞手法运用不当。如本题,若不能在描写背景时运用比喻或拟人等修辞手法,在描写人物时运用夸张或设问等修辞手法,在组织语言时运用排比或对偶等修辞手法,就属于违背题目要求了。【我来评卷】现场答案:细雨淅淅沥沥,远望一片迷蒙。奶奶紧紧拽着小男孩的小手,站立巷口,等待未归者。小男孩急切地想挣脱老人紧握的双手,小孩子似乎发现了归者的身影。得分:1分理由:未使用修辞手法,扣2分;想象有不合理之处,扣1分。【
7、方法归纳】解读漫画类图文转换的三角度1.漫画类漫画一般包括标题、画面、寓意三部分,标题、画面是显性信息,而寓意则是隐性信息。2.解题方法(1)描述画面对漫画主体的解读。解题方法:审读画面,观察构成要素。审读漫画就是对漫画中人、景、物等信息点的认知过程,是对画面信息的初步感知阶段。合理想象,丰富画面信息。想象补充画面信息,借助漫画所供情境,丰富画面内容,是对画面信息的深入感知过程。准确描述,兼顾各项要求。要具有整体意识,且要注意细节,注意对象,留意方位,按照顺序。要用说明或描述性的语言把画面的内容描摹出来。(2)揭示寓意对漫画内涵的挖掘。解题方法:类比联想,探究画面寓意。从标题、主体、画注入手,
8、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联系社会生活,深入揣摩创作意图。揣摩寓意,把握画面要害。关注图画各元素的密切关系,重视夸张处的弦外之音,留意细节处的真正意图。(3)拟写标题对漫画内容的点睛。解题方法:拟写标题关键在于弄清主体和主题。可采用描述中心事件、引用语言、设置比喻等方法解答,也可直接以讽刺主体命名。(4)编拟公益广告对漫画含义的张扬。解题方法:结合画面内容,从社会公共利益出发,挖掘其中积极意义。要求紧扣主题,思想健康,语言通俗简明,生动有文采。题型徽标类徽标是体育运动、旅游、学校、企业形象等的名片,是各行业展示形象的最基本的信息符号,往往由符号或文字交互组合而成。一般从探讨设计理念、深挖标识寓意、审
9、视外形特征和体味文化意蕴等角度命题。(2013新课标全国卷)下面是我国颁布的“中国环境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5分)【破题】明晰要求,解读图画1.细审题干,明晰要求(1)阅读徽标审读外形特点,注意文字标注等;对图标的创意要联系具体对象做出合理想象。(2)说明要素即直接表述徽标的画面信息,对画面构成要素按序描述或说明,只作客观描述,不作深入剖析。(3)说明寓意即对徽标的设计意图推断总结。全面观察徽标画面,把握图形或文字的指示意义,认真揣摩隐含观点,把握寓意所在。2.解读徽标,领悟内涵(1)核心图画青山、绿水和太阳的标志性符号。
10、(2)外围图画依次连接的十个圆环。【答题】提要采点,准确概括【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属于徽标类题型。要根据图分析材料,辨别或挖掘出某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判断。从图中不难看出:图中心是由青山、绿水、太阳组成的;三者外围是十个环。青山、绿水、太阳,是人类生存离不开的,应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外围的十环,组成一个圆,围着环境,应为环境的屏障。怎样保护环境呢?只能是全民联合起来,有意识地保护环境,环环相扣,表示大众团结。规范答案:图形由中心的青山、绿水、太阳及周围的十个环组成。(2分)图形的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的十个环紧密结合,环环紧扣,表示公众参与,共同保护环境。
11、(3分)(写出构成要素2分,写出寓意3分)【点题】失分警示,方法呈现徽标类图文转换题的两个失分点1.漏答问题。如本题,题目要求写出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包含说明内容和揭示寓意两种题型,应对两个问题分别回答,若只是阐述寓意,即便也涉及了各构图要素,也被认为是漏答了。2.理解片面。如本题,不能明确解读图画中心的三种符号,并进一步揭示其所代表的内涵。【我来评卷】现场答案:这是中国环境标志图,图形中心代表美好的环境,外面的十个环连在一起,表示保护环境只能靠大家的齐心协力。得分:3分理由:漏答“构图要素”,扣2分。【方法归纳】如何解读徽标类图文转换题1.宏观把握,审读图标的外形特点,注意中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