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第五中学2022高中语文 2.4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5.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江津区第五中学2022高中语文 2.4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5 重庆市 江津 第五 中学 2022 高中语文 2.4 归去来兮 序导学案 答案 新人 必修
- 资源描述:
-
1、重庆市江津区第五中学2022高中语文 2.4归去来兮辞并序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5学习目标1积累本文出现的各种文言句式及其他文言知识。2学习作者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学习重难点1解读陶潜的隐逸诗人的形象 2“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解学习课时:3课时一、预习案1走近作者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省九江市),东晋著名诗人。他出生于没落的地主家庭,少年是 曾怀有“大志济于苍生”的志向。曾做过小官,但时间不长。在他41岁任彭泽令时,因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担任80多天就弃官归隐。此后二三十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
2、活困窘多难,但再无出仕之念,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62岁。2.追溯背景本文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初激动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表现他对官场生活的鄙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陶渊明41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潜归隐是出于队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3解析文体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较诗
3、都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兮”为语气词,多用于诗赋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或“呀”。在汉代,人们习惯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不加区别,但实际上二者仍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其相似之处在于:辞和赋都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不同之处在于: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关联词语增多;在内容上,赋以咏物说理为主,而辞则重在抒情。4题旨点睛本文分“序”和才“辞”两部分。“序”叙述了作者就职的经过和辞官的原因,“辞”则抒写了作者去职的决心、归家时的愉快心情和归家后的乐趣。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对劳动生活的歌颂,表明作者对当时政治,尤其是对仕途生活的不满和否定,
4、反映可作者蔑视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操,也流露出乐天安命的思想。5积累字词(1)通假字乃瞻衡宇( ) 景翳翳以将入( ) (3)一词多义之:悦亲戚之情话( ) 感吾生之修行 ( )以:既自以心为形役( ) 舟遥遥以轻飏( )木欣欣以向荣( ) 眄庭柯以怡颜( )而:门虽设而常关( ) 觉今是而作非( )时矫首而遐观( ) 鸟倦飞而知还( )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赵王畏秦,欲毋行(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引:引而不发( ) 引壶殇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乘
5、: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乘虚而入( ) 聊乘化以归尽( )策:振长策而御宇内( ) 策扶老以流憩( )退而论书策( )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4)词类活用生生所资( ) 时矫首而遐观( )悦亲戚之情话( ) 乐琴书以消忧( )倚南窗倚寄傲( ) 审容膝之易安( )策扶老以流憩( ) 心惮远役( )或棹孤舟( ) 携幼入室( )乐琴书以消忧( ) 眄庭柯以怡颜( )园日涉以成趣( ) 实迷途其未远( )(5)特殊句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 ) 既自以心为形役。(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乐夫天命复奚疑!( )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遂见
6、用于小邑。( ) 稚子候门。( )复驾言兮焉求?( )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身之悲。( )二、探究案1.站在船头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他当时的心理活动又是怎么样的呢? 2.温馨的家庭是陶渊明归隐的保证,而一个家庭中少不了女主人的支持,你能从陶渊明的描写中隐见他妻子的身影吗? 3.辞中的“松”“菊”有没有什么象征性意义? 4.请从“远淡”与“闲适”,“疏放”与“旷达”,“拙朴”与“清新”这几组词语中选择最合适于风格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5.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着结合全文的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三、练习案(一)积累整合(A级)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038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天津市太平村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课件:第1课 林黛玉进贾府(共11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