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 第4单元 自主赏析1 庖丁解牛.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资源描述:
-
1、第四单元自主赏析 一、课内双基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中(zhn)音肯綮(qn)大 (g)B更(n)刀 发硎(xn) 怵(c)然C. (hu)然 踌躇(ch) 庖(po)丁D折(zh)也 有间(jin) 大郤(x)【答案】C(A中:zhng;B怵:ch;D折:zh)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砉然向然,奏刀然,莫不中音B善哉!技盖至此乎!C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D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答案】D(A向响;B盖盍;C善缮)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庖丁释刀对曰“释”是放下的意思,与成语“爱不释手”的“释”意思相同。B良庖岁更刀“良”是好的意思
2、,与“感我此言良久立”的“良”意思相同。C动刀甚微“微”是轻微的意思,与成语“微言大义”的“微”意思相同。D得养生焉“得”是得到的意思,与“此言得之”的“得”意思相同。【答案】A(B“感我此言良久立”的“良”是很的意思;C“微言大义”的“微”是精深的意思;D“此言得之”的“得”是恰当的意思。)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虽然,每至于族B视为止,行为迟C为之踌躇满志D吾见其难为【答案】C5下列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A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B道芷阳间行C侯生乃屏人间语曰D时时而间进E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答案】DE(间或,断断续续地)6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意义相同
3、的一组是()A.B.C.D.【答案】D(两个“以”都当“拿”讲)7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庖丁所做的“进乎技”的一组是()所见无非牛者未尝见全牛也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批大郤,导大窾以无厚入有间善刀而藏之ABCD【答案】B(说的是此时庖丁还和一般人所见的一样,说的是庖丁解牛之后的动作。)8下面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嘻”“善哉”两个表感叹的语气词流露出文惠君对庖丁解牛技术的赞叹。B文惠君的夸赞,从侧面烘托了庖丁技艺的精湛;同时,从现象描述转入本质追索,起到了巧妙的过渡作用。C庖丁阐述自己达于“道”的三个阶段:开始,不懂规律;三年之后运用规律;方今之时懂得规律。D庖丁总结自己解牛是“依乎天理
4、”“因其固然”,最后做到“游刃有余”。【答案】C(懂得规律运用规律)二、语段精读阅读文章第三自然段,然后回答问题。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车瓜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5、,讠桀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A所见无非牛者_B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_C良庖岁更刀_D技经肯綮之未尝_【答案】A没有不是B接触C每年D筋骨结合的地方10下列句子中的“为”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视为止行为迟 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A/B/C/D/【答案】B(介词,替,动词,做,因为,动词,成为)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首先说明自己追求的是“道”的境界,已经超过技术层面。B“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这是庖丁追求道境的第一个阶段,所看
6、见的都是一头头的活牛,要屠宰时不知如何下手。C“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这是庖丁追求道境的第二个阶段,所看见的不是一个个完整的牛,而是熟悉了牛的筋骨结构,把它看作可以拆卸的东西。这第二阶段,他仍停留在技术的层面。D“方今之时而神欲行”,这是庖丁追求道境的第三个阶段,解牛时不用感觉器官,而只靠精神活动来行事。【答案】B(所见的没有不是完整的牛的,就是还不熟悉牛的筋骨结构)1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庖丁达到道境的外在表现是刀使用了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B庖丁道境的内在本质是“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C庖丁达到道境的方法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以无厚入有间”。D庖丁虽然达到了
7、道境,但是每次解牛他仍没有把握,所以,“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生怕损坏了刀刃。【答案】D(那是讲他达到道境之后的谨慎态度)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
8、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自是外户不闭。河北发民浚河,调及它路,齐当给夫二万。县初按籍三丁出夫一,巩括其隐漏,至于九而取一,省费数倍。知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最。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加直龙图阁、知福州。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福多佛寺,僧
9、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请公行。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曰:“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拜中书舍人。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试作六论,援笔而成援笔:提笔,执笔。B世颇谓偃蹇不偶 偃蹇:骄横,傲慢。C巩视之泊如也 泊如:恬淡无欲貌。D斟酌于司马迁
10、、韩愈 斟酌:仔细地比较。【答案】B(偃蹇:不顺利,困顿。)1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 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答案】D(论语不是“六经”。)1
1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能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成六 论,言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B曾巩治理有方,善抓根本。掌管齐州时,以铲除奸盗作为根本任务,既调动百姓参与, 又善待自首的盗贼,于是州内安定。C曾巩爱护百姓,不谋私利。朝廷征伐安南时,他事先做好供应军队的准备,不扰民;做福州知州时,他不许官府与民争利。D曾巩面对灾情,处理得法。遇荒灾时他估计仓储不足救济,劝富人就近卖粮给灾民;江西大疫,他命县镇、驿站备药待需。【答案】A(名闻四方是弱冠之时。强加因果。)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他吏暴诛亟敛,民不
12、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_(2)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_【答案】(1)其他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急于敛财),百姓难以忍受。曾巩则事先(提前)筹划安排(分别处理)部队突然聚集时的吃住问题,军队离开,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2)曾巩让僧徒们互相选择、推荐担任主守的人,将推选的人记录在册,按照次序补缺。参考译文:曾巩,字子固,建昌郡南丰县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数百字文章他能脱口成诵。十二岁时,尝试写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刚到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认为很是奇异。考中嘉祐二年进士。出京担任越州通判,当年收成不好,曾巩估计常平仓的粮食不够来救济百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1871.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课件:4.10《短新闻两篇》《1》73张(人教新课标必修1).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