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2 练案25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2 练案25 WORD版含解析 2017 2018 学年 人教版 语文 必修 25 WORD 解析
- 资源描述:
-
1、练案25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本练案共2页,满分50分,时间40分钟。一、打牢语言基础(2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C)A悼词(dio)逝世(sh)空白(kn) 永垂不朽(xi)B估量(lin)抹杀(m)嫉恨(j)豁然开朗(hu)C诅咒(zhu)给予(j)肤浅(f)繁芜丛杂(w)D诽谤(fi)污蔑(mi)索然(su)卓有成效(zhu)【解析】A项,“悼”应读do,“空”应读kn;B项,“嫉”应读j;D项,“卓”应读zhu。2下列各项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D)A逝世掩盖编缉衷心喜悦B宗教摸索要素浅偿辄止C剩余诅咒绯谤坚忍不拔D悼念侮蔑回敬卓有成效【解析】A项
2、,“缉”应为“辑”,B项,“偿”应为“尝”,C项,“绯”应为“诽”。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B)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_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_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_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_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A如果因此从而何况B即使但是甚至而且C如果可是甚至何况D即使可是从而而且【解析】第一空要填的关联词语与后文中的“也”相照应,故只能选“即使”,第二空前后应是转折关系,而后面的两层意思应为递进关系。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3分)(B)A正像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
3、的达尔文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B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C他曾经密切注视各种电学方面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D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对马克思为人类所做的伟大贡献做了崇高的评价和热情的赞颂。【解析】A项语序不当,改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C项语序不当,改为“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D项,缺少主语,“对”前加“恩格斯”。5下列句子中,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句(3分)(D)A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就行了。B令嫒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
4、谢您。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解析】A项中“家母”为谦称,是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在此句中是称对方的母亲,应改为“令堂”。B项中“令嫒”为敬称,是尊称对方的女儿,在此句中是称自己的女儿,应改为“小女”。C项中“令尊”为敬词,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在此句中是称自己的父亲,应改为“家父”。D项中“令郎”为敬词,是称赞对方的儿子,符合该句的语境,是正确答案。6用“马克思”作为开头,将下面的长句改成由四个短句组成的句子,要求保持原意,语句通顺,语意连贯,可适当增减个别词语。(5分)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是一位从上帝那里
5、同时接受天赋与苦难两项馈赠而又善于用如椽巨笔把天赋演绎到极致的天才。答:马克思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天才,他从上帝那里同时接受了天赋与苦难两项馈赠,又善于用如椽巨笔把天赋演绎到极致。【解析】本题考查句式变换能力。长句变短句,其实就是单句变成复句,先找出句子的主干,然后将附加成分拆开分别单独成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即可。7下面是一首名为“理想”的小诗的前两节,请你再续写两节。要求:内容要连贯,句式须相同。(5分)我想成为一支笔,描绘出色彩斑斓的世界。这只是个愿望,无端的理想。 我想成为一滩墨,挑染出黑白相间的社会。这便是期望,无边的理想。答:我想成为一张纸,呈现出光彩照人的人生。这就是
6、渴望,无序的理想。我想成为一台砚,研磨出多姿多彩的生活。这才是盼望,无涯的理想。【解析】从示例看,要按照“笔、墨、纸、砚”的顺序,以拟人的手法写“理想”,关键点是句式的选用要与例句相同。二、提高阅读能力(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注】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禁:消瘦。8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5分)(BE)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
7、斜川。(宋张炎高阳台)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明王象巽游曲江)【解析】兴亡盛衰之感往往是通过描绘眼前的物是人非而起,“当年燕子知何处”和“韦曲杜陵文物尽”均是在感慨当初繁华如今已经不再,因此答案容易获得,余下三句均为袭用杜甫原句进行单纯的景物描写。9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答: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