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2之《诗经》两首之氓教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经 高中语文 必修 教案
- 资源描述:
-
1、高中语文必修2之诗经两首之氓教案氓课文精讲激趣导入:面对日月星辰,面对山川草木;面对家园和土地,面对人际和生活。每一个人都会有一段酸甜苦辣的心路历程,一旦这样的心路被记录,即使多么平凡,即使经历几千年,当我们重读它,也许依然让人心潮澎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卫风氓,去体验一个平凡的女主人公的那段人生追求的心路之旅。 氓叙述的是一个古老的,至今仍在无数次重演的生活事件痴情女子负心郎。诗人们曾千百次地将它用作创作的题材,然而我们读着这两千多年前的诗篇,却决不因时代的遥远、题材的习见而厌倦。学习要点一、重点1. 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知道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 从叙述的角度入手,理解诗歌
2、内容,体验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二、难点1. 理解女主人公的思想和情感,体察诗歌对个人追求与命运的思考。 2. 培养自主学习、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课文精析一、整体感知1. 诗经简介诗经来源:Zxxk.Com简介来源:1ZXXK来源:Zxxk.Com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举其整数称诗三百。汉代尊崇儒家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来源:学_科_网分类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十五国风”,即指当时十五国的诗歌作品,大都是民间的歌谣。“雅”分“大雅”
3、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有“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基本上是贵族们的歌颂祝祷之辞。表现手法诗经最常用的写作手法是“赋”“比”“兴”。“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铺叙陈述,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是诗经中首创的修辞手法。“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是诗经中首创的修辞形式。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中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语言特点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以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地位影响诗经是中国现实主
4、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现实主义的诗经和屈原浪漫主义的骚体作品交相辉映,并称“风骚”。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2. 关于氓卫风氓是一首距今2700余年的民间歌谣,以一个女子之口,率真地述说了其情变经历和深切体验,是一帧情爱画卷的鲜活写照,也为后人留下了当时风俗民情的宝贵资料。这是诗经中最长的一首民歌,也是一首较有代表性的“弃妇诗”。观照当今,仍有启迪。二、重点研读(一)文意疏通第一章:求婚许婚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第一、二章回忆男子求婚,女子恋爱,结成夫妻。1
5、. 氓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氓是如何来提亲的?女主人公是怎样对待他的?婉言拒绝“匪我愆期,子无良媒”时氓有什么表现?婚事是否谈成?明确:“蚩蚩”,忠厚老实。“抱布贸丝”,假借物物交换的买卖来和女主人公谈婚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深情远送。生气。“秋以为期”。 2. 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她有何表现?明确:“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六句话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少女的心理及表现。“复关”大概是男子的居住地。姑娘一会儿“泣涕涟涟”,一会儿“载笑载言”,足见对男子的思念及深情。第二章:相思结婚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6、。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第三章:劝诫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第三、四、五章写了女主人公在生活中得出的痛苦教训,和对负心人的强烈愤慨。3. 诗中为什么突然写到“桑树”叶落前和叶落后的变化,这是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女主人公看到桑树想到其荣枯前后,如同自身命运。比兴。4. 三、四两章有哪些对比、比喻?明确:对比:桑未落,叶沃若桑落,黄陨;士之耽可说女之耽不可说;女不爽士贰其行比喻:桑叶由鲜嫩而至枯黄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叶沃若喻女子青春年华;叶黄陨喻女子年长色衰;鸠食桑葚喻女子不
7、要对男子过分迷恋。第四章:控诉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第五章:反省(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第六章:决绝(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第六章补述多年的苦楚处境,并表达了今昔对比的怨恨、痛苦。5. 最后一章中女主人公对男子表现出一种什么态度?明确:决绝分离的态度。全诗以第一人称“我”来叙事。情节:恋爱婚变决绝(二)人物形象诗中
8、男女主人公的性格在婚前和婚后有什么不同?男:婚前:主动追求、认真女:婚前:痴情一片婚后:不体谅人、暴躁、三心二意婚后:勤劳肯吃苦、任劳任怨、专情柔弱、最后决绝反省(三)艺术手法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这一句既表现了男子的狡黠、急切,又为下文两人的婚姻悲剧埋下伏笔并构成对比。比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新鲜润泽的自然情状比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情状,也指两人恋爱时情意浓密;以桑叶枯黄掉落的自然情状比喻女子年老珠黄之情状,也指氓变心感情枯竭。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过度迷恋则
9、易上当受骗。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第3、4章皆以桑树起兴,从女子的年轻貌美写到体衰色减,揭示了男子对她从热爱到厌弃的经过。三、心灵回响典例精讲一、考点链接闺怨诗1. 简介闺怨诗是古典诗歌中一个很独特的门类,主要抒写少妇、少女在闺阁中的忧愁和怨恨。分为宫怨诗和闺怨诗两类。宫怨诗一般描写古代帝王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的妃子所生成的怨情。闺怨诗主要描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2. 常见意象(1)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言愁类意象;(2)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3)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
10、、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4)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类意象。3. 内容情感(1)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4)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2)表现对游子的思念、牵挂;(3)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5)表现宫女以及失宠的妃子的怨情;(6)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4. 风格特色(1)浓重的感伤色调。闺怨诗,从整体而言,都呈现出一种婉约缠绵幽怨感伤之美。(2)细腻的心理描写。一首诗,既是一幕人生命运的悲剧,也是一曲痛苦心理的哀歌。除了心理独白还往往通过情态、动作的细节描写来形象地刻画抒情女主人公的心理。(3)恰切的比兴、衬托、对比。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山东省郯城县红花镇初级中学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3.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