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时分层作业(十二)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时分层作业十二 WORD版含答案 2018 2019 学年 高中语文 苏教版 选修 唐诗宋词 选读 课时 分层 作业 十二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课时分层作业(十二)一、基础巩固层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导学号:75302071】A可怜无数山可怜:可惜B毕竟东流去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事实或原因C无人会,登临意登临意:登山临水眺望远方的用意D众里寻他千百度度:遍【解析】毕竟:终归。【答案】B2旧体诗词要讲究平仄、押韵,有时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句子里常有倒置语序的情况。下列句子中语序调整错误的一项是()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B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四十三年,犹记望中,扬州路烽火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D遥岑远
2、目,献愁供恨远目遥岑,献愁供恨【解析】B项,应为“望中犹记,四十三年,扬州路烽火”。【答案】B3下列各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句是()A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B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C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D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解析】B项节奏应为“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答案】B4下面两副对联所吟咏的对象分别是()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金石录里漱玉词中文采有后主遗风。A苏轼李清照B辛弃疾李煜C苏轼李煜 D辛弃疾李清照【解析】句中注意“继东坡”、“美芹悲黍”等的提示作用
3、,句注意“金石录”、“漱玉词”等的提示作用。【答案】D5对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导学号:75302072】辛弃疾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同时,辛弃疾也不断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而另一方面,正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A青少年时代的经历对辛弃疾性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B辛弃疾在
4、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C辛弃疾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D辛弃疾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解析】要注意概括的完整性,要有大局意识,切勿断章取义。【答案】A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75302073】A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运用比兴手法,以眼前之景说出心中之事,达到意内言外的极高境界。B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作于辛弃疾在建康任职之时,词人不得一遂报国之愿,于是借登临周览之际,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C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中,“灯火阑珊处”就是灯火稀落的地方,作者借此表现了要建功立业、实现理想就要耐得住寂寞,甘于淡泊这一旨意。D丑奴儿(
5、少年不识愁滋味)上片的“爱上层楼”和下片的“欲说还休”运用了叠句形式,起了过渡的作用,把两个不同层面的内容联系在了一起。【解析】此处表达的是词人不随流俗,甘于淡泊、寂寞的心情。【答案】C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1)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描写词人因回想隆祐被追而念及神州陆沉,独立造口仰望汴京亦犹杜老之独立夔州仰望长安的句子是:_,_。(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中反用西晋张翰弃官归乡的故事,写自己登临非为思乡的句子是:_,_?(3)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中“_,_,_”三句生动地展现了元宵整夜百乐齐鸣、花灯炫目的热闹景象。(4)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
6、识愁滋味)中作者连用两个“_”,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答案】(1)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2)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 (3)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4)爱上层楼二、阅读提升层【导学号:75302074】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目。一剪梅中秋无月辛弃疾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惟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忆对”三句是回忆以前那个花好月圆的中秋节情景:天晴风静,皓月当空,桂花飘香,饮酒乐甚,心情非常舒畅。B“今宵”三句,写
7、今夜无月的情景,但词人并未直接写出,而是说今晚饮酒还是和以前一样的,但云雨却打湿了纱窗。C“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云湿纱窗”“雨湿纱窗”等句,词人浓墨重彩地勾画出花月掩映酒杯和云雨沾湿纱窗的景色。D“浑欲”三句说词人因不见明月而忧愁,真想乘风上天去问个究竟,为什么中秋之夜没有月亮呢?但“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想问也问不成。【解析】C项,“浓墨重彩”有误,这里是运用白描手法。【答案】C(2)全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解析】抓住这首词的关键词句进行分析,“云湿纱窗,雨湿纱窗”写词人无月可赏;“路也难通,信也难通”写词人壮志难酬的郁愤;“杯且从容,歌且从容”写词人借酒浇愁排遣郁愤的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9457.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