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资源描述:
-
1、第六单元自主赏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课内双基1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D)A侍坐(s)比及(b)哂笑(shn)鼓瑟(s)B饥馑(jn)喟然(ku)舞雩(y)沂水(q)C枹鼓(f)千乘(chn)铿尔(kng)撰文(zhun)D章甫(f)小相(xin)俟机(s)毋庸(w)【解析】A侍:sh,B沂:y,C乘:shng。2选出下面四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句(AD)A方六七十,如五六十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D宗庙之事,如会同【解析】AD是或者,连词,B连词,如果,C介词,至于。3与例句“千乘之国”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A摄乎大国之间。B加之以师旅。C夫
2、子哂之。D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解析】都是“的”,BCD都是代词。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例句:可使足民。A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B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C稍稍宾客其父D粪土当年万户侯。【解析】都是使动用法,B形作动,CD都是意动用法。5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A子路“率尔而对曰”,表明子路率直自信,勇于任事的性格B对冉求的回答,孔子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他也是讲的治理国家的大事C孔子对曾晳的回答,喟然长叹,欣喜、自慰、赞赏之情溢于言表D对四个弟子的回答,孔子很是满意,但对子路的不“知方”大为不满。【解析】“大为不满”言重了。6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A论语是记录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B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办私学教育的教育家。像“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都是他成功的教学经验。C孔子整理过的古籍有诗、书、礼、易、乐、春秋,也就是古人称的“六经”。D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思想核心是仁,提倡以礼乐治国。论语中“论”,择也,选择评论之意。【解析】论,读ln,纂辑。二、语段精读阅读下文,完成710题。“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
4、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7有关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D)A愿为小相焉(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鼓瑟希(稀疏)B春服既成(指夹衣或单衫)冠者五六人(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
5、,就是成人了)C童子五六人(少年,不到20岁的人)咏而归(唱歌)D吾与点也(介词,和,同)夫三子者之言何如?”(三个孩子)【解析】与:赞成,三子:三个人。8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D)A端章甫。B鼓瑟希,铿尔。C孰能为之大?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解析】ABC都是名词作动词用,D是使动用法。9从文言特殊句式的角度考虑,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B)A风乎舞雩。B臣乃市井鼓刀屠者。C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解析】B是判断句,其它是介词结构后置。10对下列各文言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C)A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有什么受伤呢?不过
6、是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啊!B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戴帽子的有五六个人,未戴帽子的有六七个人。C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治国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D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共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又是谁呢?三、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叶向高,字进卿,福清人。父朝荣,养利知州。向高甫妊,母避倭难,生道旁败厕中。数濒死,辄有神相之。举万历十一年进士,三十五年,向高入朝,明年,首辅赓卒,次辅廷机以人言久杜门,向高遂独相。当是时,帝在位日久,倦勤,朝事多废弛,大僚或空署,士大夫推择迁转之命往往不下,上下乖隔甚。廷臣部党势渐成,而中官榷税、开矿,大为民害。帝又宠郑贵妃,
7、福王不肯之国。向高用宿望居相位,忧国奉公,每事执争效忠荩。帝心重向高,体貌优厚,然其言大抵格不用,所救正十二三而已。锦衣百户王曰乾者,京师奸人也,入皇城放炮上疏,讦奏郑妃内侍姜严山与学等及妖人王三诏用厌胜术诅咒皇太后、皇太子死,拥立福王。帝震怒,绕殿行半日。内侍即跪上向高奏。奏言:“!此事大类往年妖书,陛下当静处之,稍张皇,则中外大扰。#”帝读竟太息曰:“吾父子兄弟全矣。”叶向再入相,事冲主,不能謇直如神宗时,然犹数有匡救。给事中章允儒请减上供袍服。!奄人激帝怒,命廷杖。向高论救者再,乃夺俸一年。#御史帅众指斥宫禁,奄人请帝出之外,以向高救免。忠贤既默恨向高,而其时朝士与忠贤抗者率倚向高。忠贤
8、乃时毛举细故,责向高以困之。向高数求去。四年四月,给事中傅櫆劾左光斗、魏大中交通汪文言,招权纳贿,命下文言诏狱。向高言:“文言内阁办事,实臣具题。光斗等交文言事暧昧,臣用文言显然。乞陛下止罪臣,而稍宽其他,以消缙绅之祸。”因力求速罢。当是时,忠贤欲大逞,惮众正盈朝,伺隙动。得櫆疏喜甚欲藉是罗织东林终惮向高旧臣并光斗等不罪止罪文言。然东林祸自此起。(节选自明史,有删节)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A得櫆疏喜甚/欲藉是罗织东林/终惮向高旧臣/并光斗等不罪/止罪文言B得櫆疏喜甚/欲藉是罗织东林/终惮向高旧臣并光斗等/不罪/止罪文言C得櫆疏喜/甚欲藉是罗织东林/终惮向高旧臣/并
9、光斗等不罪/止罪文言D得櫆疏喜/甚欲藉是罗织东林/终惮向高旧臣并光斗等/不罪/止罪文言【解析】正确断句为“得櫆疏喜甚/欲藉是罗织东林/终惮向高旧臣/并光斗等不罪/止罪文言”翻译为“得到傅魁的奏疏十分高兴,想借此罗织东林党人的罪名,最终忌惮叶向高等旧臣,连同左光斗等人都没有定罪,只处罚汪文言一人。然而东林党的灾难从此开始了。”1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A首辅是明代和清代首席大学士的习称,明中后期,内阁大学士成实际宰相,称之为“辅臣”,称首席大学士为“首辅”。B中官,原指宫内、朝内之官,后专指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成员役使的官员,先秦和西汉并非全是阉人。C锦
10、衣卫,明朝著名的特务机构,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而设立,主要从事侦查、逮捕、审问等活动。D疏,即奏章,清代称奏折,是古代臣民向皇帝进言陈事的一种文书,著名上疏如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解析】D项“古代臣民向皇帝进言陈事的一种文书”有误,是“大臣”而不是“臣民”。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A叶向高位高望重,得到皇帝器重。朝廷内外矛盾重重时,居相位的叶向高忧虑国事,敬奉公务,坚持原则,竭尽忠诚,皇帝心里向着他,敬重而优待他。B叶向高沉着稳健,善处突发事件。京城奸人王曰乾鸣炮告状,事涉皇家内部权力争夺,处理棘手;叶向高及时上奏,建议皇帝冷处理,皇帝内心释然。C
11、叶向高忠厚尽责,极力救助朝臣。叶向高极力救助受太监排挤的章允儒、帅众等,其中,帅众指责宫廷禁令,太监请皇帝出城避乱,因叶向高救助得免。D叶向高正直磊落,受到奸臣忌恨。叶向高不阿附魏忠贤阉党,魏忠贤暗中忌恨叶向高,想借汪文言事件陷害他,因忌惮朝中正直忠诚的大臣而未得逞。【解析】C项“太监请皇帝出城避乱”错,正确意思是“太监请求皇帝把他派往外地”。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事大类往年妖书,陛下当静处之,稍张皇,则中外大扰。译文:!这事跟往年的妖书有些类似,陛下应当以不变应万变,皇上若稍有惊慌,那么朝廷内外就会大乱。#(2)奄人激帝怒,命廷杖。向高论救者再,乃夺俸一年。译文:!太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9514.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山西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8紫藤萝瀑布作业课件 新人教版.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