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七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能力训练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二.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七 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能力训练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二 2018 高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专题 古代 诗歌 鉴赏 能力 训练 十三
- 资源描述:
-
1、专题能力训练十三古代诗歌鉴赏(二)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答张十一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注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张十一与韩愈同任监察御史,上书请求减免关中赋税,因触怒权贵而一起被贬。张十一被贬至郴州临武,韩愈被贬阳山(今属广东)。张十一在任上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踯躅:杜鹃花的别称。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歌首联描写了阳山地区秋日的风光,天高水净,江水广阔,猿猴哀啼,山坳中有隐隐几户人家,这为全诗奠定了伤感寂寥的感情基调。B.颔联中
2、诗人采用了“纤纤”“艳艳”两个叠词,从形态与色彩上生动描写了筼筜竹、踯躅花繁茂的姿态,也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C.张十一寄给韩愈的诗中有“鲛人远泛渔舟火,鸟闲飞露里天”的句子,韩诗颈联的诗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通过“闲”字表达了诗人的情感。D.颈联是全诗的关键之句,诗人感觉自己无法报答皇恩,即将在这炎热的瘴气中白白葬送余生,表达了内心的极度痛苦。E.本诗前四句写景,描写的是诗人被贬之地的景色;后四句叙事抒情,表达的是诗人复杂的心情。整首诗显得婉转蕴藉,是一首耐人回味的赠答佳作。2.本诗的情感含蓄而复杂,请结合诗歌后两联进行分析。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筹笔驿李商隐猿鸟犹疑畏简书,风
3、云长为护储胥。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注筹笔驿: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北。相传诸葛亮出兵攻魏,在这里筹划军事。大中九年(855)冬,李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筹笔驿,创作此诗。简书:指军令。储胥:指军用的篱栅。上将:指诸葛亮。降王:指后主刘禅。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锦里:在成都城南,有武侯祠。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把猿鸟、风云比作诸葛亮的敌人,说他们至今还畏惧诸葛亮治军的神明,以此衬托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为下文内容做铺垫。B.颔联采用对比手法,说明诸葛亮尽管有运筹帷幄之才,还是无法挽救蜀国的
4、败亡,不争气的后主刘禅最终还是投降做了俘虏。C.颈联分析蜀国败亡原因,尽管诸葛亮才比管仲和乐毅,但无奈大将关羽和张飞命短,只凭诸葛亮一人之力,也无法力挽狂澜。D.尾联回忆作者往年经过锦里诸葛武侯庙时,触景生情,吟诵起诸葛亮的梁父吟,顿时觉得遗恨无穷。E.该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特点,运用典故和象征等手法;语言风格上和锦瑟相似,具有雄浑豪迈的特点。2.诗歌末句“恨有余”中的“恨”包含了作者哪些感情?除了“恨”,该诗还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三、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第12题。永遇乐秋草文廷式落日幽州,凭高望处,秋思何限?候雁哀鸣,惊麇昼窜,一片飞蓬卷。西风万里,逾沙越漠,先到斡难河畔。但苍然、平皋
5、接轸,玉关消息初断。千秋只有,明妃冢上,长是青青未染。闻道胡儿,祁连每过,泪落笳声怨。风霜未改,关河犹昔,汗马功名今贱。惊心是、南山射虎,岁华易晚。注文廷式(18561904),江西萍乡人。清末爱国词人、学者、思想家。光绪十六年(1890)榜眼。中日甲午战争,他力主抗击,上疏请罢慈禧生日“庆典”,奏劾李鸿章“昏庸骄蹇、丧心误国”,终被革职驱逐出京。麇:獐子,鹿的一种。南山射虎:史记载,李广出猎,看到草中石头,以为是老虎,便抽箭射之。李广是汉朝名将,多年抗击匈奴,军功很大,却终身没有封侯。1.下列对这首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落日”三句,写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词人登上幽州
6、城头,满目所及,触发了他绵绵无期、慷慨悲凉的秋思。B.词中提到的“幽州”“斡难河”“玉关”“明妃冢”“祁连山”都远在边塞,表现了作者对边塞生活的向往。C.“千秋”三句是说,千百年来,在塞外,只有昭君坟头上的草是青的,以此表达词人对宁边安土者的追思和敬仰。D.“闻道”三句,写当年胡人每次从祁连山经过时,常常悲伤落泪,胡笳声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对当朝统治者不能御敌的不满。E.词的上片主要写景,勾勒出苍凉、萧疏的边塞景象,景中含情;下片结句通过写李广南山射虎时感慨时光流逝,透露出作者凄凉的心境。2.这首词下片从“风霜未改,关河犹昔”到结尾,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7、完成第12题。雨中花高观国旆拂西风,客应星汉,行参玉节征鞍。缓带轻裘,争看盛世衣冠。吟倦西湖风月,去看北塞关山。过离宫禾黍,故垒烟尘,有泪应弹。文章俊伟,颖露囊锥,名动万里呼韩。知素有、平戎手段,小试何难。情寄吴梅香冷,梦随陇雁霜寒。立勋未晚,归来依旧,酒社诗坛。注高观国:南宋词人。宁宗开禧元年(1205)七月,史达祖随李壁使金祝贺金主完颜璟的生辰。其好友高观国写下本词赠之。旆:古代旗末状如燕尾的垂毓,此泛指旌旗。客应星汉:借用“乘槎上天河”典故喻指出使。颖露囊锥:用毛遂“锥处囊中”之典。呼韩:即呼韩邪单于,这里指金主。“寄梅”句用陆凯自江南寄梅花给范晔的典故,“梦雁”句用梁简文帝赋得陇坻雁初
8、飞“相思不得返,且寄别书归”之意。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旆拂西风盛世衣冠”用旌旗、“玉节征鞍”、“缓带轻裘”等意象极力渲染了出使场面的宏大非凡,讽刺了南宋统治者的腐朽奢侈。B.“吟倦关山”句视野开阔,意境高远。词人猜想,西湖边的吟咏作诗,已令友人产生缕缕倦意,正好趁此行一睹北边边塞的关山。C.“过离宫泪应弹”承接前句“看北塞关山”,虚写友人出使路上的所见所感,“离宫禾黍”“故垒烟尘”为已废弃的故国宫苑和堡垒工事。D.“文章何难”赞扬了史达祖的才能,预示了史达祖能完成任务。“知素有、平戎手段,小试何难”可看出史达祖准备借此次出使消灭金国。E.“情寄霜寒”,虽连用典故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69798.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