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一语文暑期备课教案:3.2.1《前方》5(苏教版必修1).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前方 2013 年高 语文 暑期 备课 教案 3.2 苏教版 必修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曹文轩的前方。课前大家对这篇文章质疑,提了不少问题,我看了一下,主要问题有三个:一、这篇文章中“家”到底有什么寓意,为什么说人生是一场苦旅;二、一会说要“离家“,一会说要“归家”,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三、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摄影散文”有什么特点。我们这节课就来合作研讨这些问题。(投影前方照片)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流动人口也非常多。一位印度摄影师拍摄了这幅照片,题目就叫前方。请大家认真看这幅照片,你看见了什么?由这幅照片你又想到了什么?请同学来说一下。生1:我看到了几双眼睛,几双在凝望着前方的眼睛,就像书上写的一样,他们可能都没有离过家,
2、所以他们的眼神充满了对前方的期待与希望。旁边那个男的可能是在远方受到了伤害而归来的。师:看得很仔细。再请一位同学说一下。生2:我看到的是他们迷茫的眼神。我觉得他们可能有的人是在归家,有的人是在离家。离家的人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同时又感到很害怕,所以他们的眼神是迷茫的。归家的人也许是在外面受到了伤害,所以带着悲伤的神情。师:很好,读出照片丰富的内容。曹文轩看到了这幅照片以后也想到了很多,于是他就写了前方这篇文章(板书题目、作者)。这篇文章属于一种新兴的文体,称之为“摄影散文”。所谓“摄影散文”,一摄影二散文。它兼有摄影和散文两大优势。我们知道,摄影最大的优势就是视觉上的直观性,具有冲击力,而散文最
3、大的特点就是自由,可以自由地展开联想。所以摄影散文就把两者的长处有机地结合起来,两者融为一体。前方就是这样一篇摄影散文。(板书“摄影散文”)文章12段,它由摄影照片切入,然后由这个画面展开联想,最后再回到照片上来,这样看文章实际上分几个部分?生:三个部分。第1段就是文章的第一部分,由这幅画面切入;第二部分是作者展开联想,写他的感想、感触;最后一段,文章又回到了这幅照片上来。师: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即联想的这一部分中,曹文轩提出了哪几个核心的观点?找好的同学同座位之间可以互相商量一下。生1:我认为有三个观点。第一个就是第2段说的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第二个就是第10段说的人生实际是一场苦旅,第
4、三个是第11段中说的人时刻都想离家,而在离家的过程中又时刻想着已远去的或久已不见的家。生2:我认为第一个观点应该是人离家是有各方面的原因的。师:为什么?生2:因为第3段写的是历史的原因,第5段写的是外界的诱惑,第6段写到离家是出于无奈,所以我认为它前面几段写的都是离家的原因。师:“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为什么这一句是作者的核心观点呢?因为这一句有很强的统摄性。刚才同学作了精辟的分析,它统摄了下面若干个段,比如离家走向前方是人类古老的习性,外面世界广大而且精彩,家对自己身心的压抑,还有前方对人的召唤。所以这是核心观点。接下去第10段,“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刚才同学也提到了,这句话非常关
5、键,作者对这句话作了非常充分的阐发。还有,离家归家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矛盾关系?如果用我们教科书上的话来讲,就是“人的悲剧性的实质”是什么?我们把这三条拎出来,就是作者由这幅画面所想到的内容: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人的悲剧性实质。(板书三个核心观点)作者阐发了这些感想之后,最后回到了这幅画面,但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同时在结构上也呼应文章的开头。(板书)全班齐读作品第1012段。生:(齐读课文)师:读得很好。对文章比较熟悉,切分、断句也比较合理。看第10段,作者有个核心观点,那就是“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为什么说“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我们来探讨这个
6、问题。生1:人的一生总是要去追逐理想,在追逐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很多的挫折,所以作者说“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师:你的意思就是奋斗是艰辛的,道路是坎坷的,所以人生是一场苦旅。再请一位同学来谈谈。生2:人在家的时候总是受到外界的诱惑想要离开家,而离家在外受到挫折时又想回到家,所以我认为人生是一场苦旅。师:你的意思就是文中第10段的例子,作者举了围城的例子,举了这幅照片的例子,举了丰子恺散文中的例子,说:你看,在这拥挤的车厢里,在这样颠簸的路途中,人生正是一场苦旅。大家有没有看到,作者还说到还有人坐在豪华的游艇上,坐在舒服的飞机或火车上,请看原文,作者有没有在原文中对“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这个问题
7、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考?提醒大家注意上下文。生3:我觉得人在家的时候会有一种孤独感,所以就要离家去寻找精神寄托,而在寻找的过程中又始终会想家,所以说人生是一场苦旅。师:你的回答有自己的思考,但曹老师问的是作者的看法是什么。假如作者有自己的思考,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先把这个思考找到,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把我们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带进去,这样我们既把握了原文,又从原文中跳了出来,有了自己的感触,这样的阅读质量才比较高。回到刚才的问题,作者在文中有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生:我觉得是在第11段,他说因为人“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达到目的地”,永远在路上流浪,永远处于一种寻觅的过程之中,所以说人生是一场苦旅。师:讲
8、得很好。看这个句子,在段落中起什么作用?生:小结前文,引出后文。生:承上启下。师:很好。哪一句承上,哪一句启下?生:前一句承上,小结前文;后一句启下,引出下文。师:好,答案就藏在承上句中,是不是?生:(点头表示领悟)师:作者说人生是想达到目的地而达不到目的地,始终在往前走,想达到目的地而不能完全达到目的地,苦就苦在这儿。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人始终都是在路上。刚才有同学提出一个问题:“在路上”是什么意思?“流浪”是什么意思?这里的“在路上”、“流浪”都并非实指,而是说人处在离家与归家中间的求索、漂泊状态。换个角度再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大家看句子中的“实质上”能不能删掉?为什么?生1:“实质上”不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7礼物| 语文S版(2018) (共7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