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书愤(课件)-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古诗文重难点篇目精品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ppt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07 书愤课件-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古诗文重难点篇目精品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专题 07 书愤 课件 2021 2022 学年 语文 古诗文 难点 篇目 精品 讲义 统编 选择性
- 资源描述:
-
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沦陷区祖国山河多么壮美:黄河滚滚东流,一直流入大海;西岳华山高耸,直插云霄。可是沦陷区的百姓啊!在金人铁蹄的蹂躏下痛苦呻吟,他们的泪水已经流干了,他们多么想回到祖国的怀抱啊!这位大笔如椽,以乐写哀,极力赞美祖国的山河,然而这美好的河山却一直被金人占领,字里行间流露出无限悲痛之情的爱国主义诗人,就是陆游!今天,就让我们随着陆游的笔迹,走进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南宋陆游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书 愤陆游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南宋陆游等爱国志士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有心报国、无路请缨的悲愤情怀;2、以书愤这首诗观照整个南宋时代相类主题的诗
2、词;3、学习知人论世、相互联系的诗歌鉴赏方法。过程与方法引导分析,合作探究,讲练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忧国情怀,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重点难点1、书愤主旨的理解及表现手法的运用;2、知人论世、相互联系的诗歌鉴赏方法指导。一题解书:写愤:愤懑,悲愤全诗紧扣住一“愤”字,以“愤”为线索,前半叙述早年决心收复失地的壮志雄心,后半感叹时不再来,壮志难酬。二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
3、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三创作背景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在即。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少年时“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
4、诗。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早岁:早年,年轻时。那:即“哪”。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气,气概。“楼船”句:此时作者三十七岁,在镇江府任通判。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亲率水兵乘楼船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但不久兵败符离,收复故土的愿望化为泡影。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使用的车船,又名明轮船、车轮柯。车船内部安装有以踩踏驱动的机械连接船外的明轮,依靠一组人的脚力踩踏前行。车船在宋代
5、盛极一时。因这种战船高大有楼,故把它称之为楼船。瓜洲:在今江苏邢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铁马”句:孝宗乾道八年(1172),王炎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谋划恢复中原之事。陆游入其军幕,并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赴南郑(今陕西汉中)。其间,他曾亲临大散关前线,研究抗敌策略。但不久王炎调回京城。收复故土的愿望又一次落空。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西部边界。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塞上”句:意为作者徒然地自许为是“塞上长城”。塞上长城,比喻能守
6、边的将领。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大将檀道济,檀临刑前怒叱道:“乃坏汝万里长城!”衰鬓:年老而疏白的头发。斑:指黑发中夹杂了白发。出师一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出兵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强决心。名世:名传后世。堪:能够。伯仲:原指兄弟间的次第。这里比喻人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杜甫咏怀古迹诗之五称赞诸葛亮说:“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7、。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1.诗歌首联使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直抒胸臆。“那知”写出诗人年轻时血气方刚、天真纯真。“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一“艰”字道出辛酸与坎坷,浓缩了因主战而受的种种刁难、排挤和迫害。“气如山”塑造了当年的豪情壮志,意气风发、以身许国的爱国志士形象。诗人慨叹国事艰难,追述年
8、轻时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情,却不懂世事的艰辛,遥望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暗示了他欲图恢复失地的强烈愿望。2.诗歌颔联运用了“以虚衬实”的手法,请简要分析。“楼船”句:此时作者三十七岁,在镇江府任通判。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亲率水兵乘楼船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但不久兵败符离,收复故土的愿望化为泡影。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使用的车船,又名明轮船、车轮柯。车船内部安装有以踩踏驱动的机械连接船外的明轮,依靠一组人的脚力踩踏前行。车船在宋代盛极一时。因这种战船高大有楼,故把它称之为楼船。瓜洲:在今江苏邢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
9、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铁马”句:孝宗乾道八年(1172),王炎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谋划恢复中原之事。陆游入其军幕,并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赴南郑(今陕西汉中)。其间,他曾亲临大散关前线,研究抗敌策略。但不久王炎调回京城。收复故土的愿望又一次落空。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西部边界。2.诗歌颔联运用了“以虚衬实”的手法,请简要分析。虚写:“楼船”“铁马”形象地概括了昔日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丽场面。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辉煌的过去有力反衬了如今“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现实,形成鲜明对比。抒发了诗人志士
10、无用武之地的无限感慨。3.诗歌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运用了用典的表现手法。塞上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大将檀道济,檀临刑前怒叱道:“乃坏汝万里长城!”作者徒然地自许为是“塞上长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宏伟志向无法实现而产生沉重的失落感,壮志未酬的苦闷感。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已”字又刻画出诗人功业未成人已将老的悲愤。4.诗歌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运用了用典的表现手法。出师一表,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诗人用典明志,以诸葛亮自况。表达对诸葛亮的仰
11、慕之情,并以出师表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自勉,表明至死也不放弃恢复中原的大志。【小结】就全诗来看作者所“书”何事?所“愤”何事?书:首联“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颔联“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颈联“书”年事已高、壮志难酬之情;尾联“书”敬仰孔明、渴望建功立业之愿。愤:所愤之一为“世事艰”。“世事”即指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的事业。它究竟有多难?只举同时代抗金英雄岳飞的遭遇可见一斑。“愤”于投降派把持朝政,朝廷“主和”,阻挠北伐。所愤之二为“塞上长城空自许”之“空自许”。诗人年轻时认为自己就像万里长城一样,可以抵挡千军万马,可入仕以后多次因力主抗金而被罢官,壮志难酬、请缨无路。“愤”于壮志难酬、请缨
12、无路。所愤之三为“镜中衰鬓已先斑”。早年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如今已两鬓斑白,祖国山河依然破碎,广大人民依然受难。“愤”于岁月蹉跎,年华空老。所愤之四为“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一生以北伐中原、统一中国为其终身大业。有谁比得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呢?言外之意是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没有一个像诸葛亮这样的人物来“将帅三军,北定中原”。“愤”于南宋朝廷苟且偷安、无人领军。【课外拓展训练】阅下面文字,回答1-4题。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年十二能诗文,荫补登仕郎。锁厅荐送第一,秦桧孙埙适居其次,桧怒,至罪主司。明年,试礼部,主司复置游前列,桧显黜之,由是为所嫉。桧死,始赴福州
13、宁德簿,以荐者除敕令所删定官。时杨存中久掌禁旅,游力陈非便,上嘉其言,遂罢存中。中贵人有市北方珍玩以进者,游奏:“陛下以损名斋,自经籍翰墨外,屏而不御。小臣不体圣意,辄私买珍玩,亏损圣德,乞严行禁绝。”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史浩、黄祖舜荐游善词章,谙典故,召见,上曰:“游力学有闻,言论剀切。”遂赐进士出身。入对,言:“陛下初即位,乃信诏令以示人之时,而官吏将帅一切玩习,宜取其尤沮格者,与众弃之。”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吴璘子挺代掌兵,颇骄恣,倾财结士,屡以过误杀人,炎莫谁何。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74405.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