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木兰诗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冀教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五 单元 20 木兰 课时 学案无 答案 冀教版
- 资源描述:
-
1、木兰诗课前预习. (人人必做)1.选择对加点字词理解正确的一项。(1)策勋十二转()A.勋级每升一级为一转 B.回C.转动(2)赏赐百千强()A.多 B.大 C.有余(3)愿为市鞍马()A.市场 B.买 C.集市(4)愿驰千里足()A.希望 B.愿意 C.能够2.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B.将军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3.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
2、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A.比喻 对偶 反复 夸张B.对偶 对偶 排比 对偶C.借代 反复 排比 对偶D.对偶 反复 对偶 比喻课堂练习.(人人必做)一、在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 1、按要求写出相应的句子 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 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 写木兰一家人高高兴兴迎接她回家的: 概括地描写了战争的旷日持久,激烈悲壮的句子 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 2、第三段,写木兰紧张地做准备工作,迅速从家出发和奔赴战场途中的
3、见闻感想。先就“愿为市鞍马”做文章,用排比的句子,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要啰嗦地写呢?为什么不写在一个地方买齐? 3、分别找出本文详写的地方和略写的地方,为什么这么写? 4、木兰归来后,因战功赫赫,于是“可汗问所欲”。可木兰的回答是什么呢?“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为什么做出这种选择呢?一般的看法是:木兰不慕荣华富贵,愿回家与父母团聚。但我认为这里还有别的更深层的原因,大家能否结合你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了解来挖掘一下? 开放题(部分学生选做)5、读最后一段的附文,你能领悟到什么? 课后作业 (人人必做)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