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试题及答案(说明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 复习 试题 答案 说明 文本 阅读 专项 练习
- 资源描述:
-
1、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试题及答案(说明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中考备考,除了要有信心外,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才能事半功倍。语文是考试的第一科,考好语文无疑是好的开始,也对后面的科目也增强的信心。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中考语文复习试题的相关内容。说明文阅读【考查要点】在整体上,理解或概括全文的内容,准确抓住全文的中心句,把握说明的对象的特征,辨别与判定说明的顺序,准确地看出全文的结构特点,快速判断文中的说明方法,正确筛选和提炼文中的信息,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联系文章与生活实践谈自己的感受、发现或设想,等等。在局部或细节上,准确抓住文段的中心句,给不同结构的段落划分层次,要言不烦地对文段
2、的内容、事物的特点进行概括或诠释,品析说明的语言,说明词或句子的含义、词或句子的表达作用及语言的表达特点,根据文章内容对陌生的科技内容进行阐释,对答题的理由进行解说,对文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创造性的文字“再表达”,阅读图形,辨识表格,解说表格,或者根据文章某些内容设计表格,或画出图形,等等。【试题练习】一、选择题1.对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雌虫的触角末端却只有6条流苏,而且又窄又短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A.打比方 列数字 作比较 B.拟人 作比较 列数字C.列数字 列数字 作比较
3、 D打比方 列数字 举例子2.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A.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打比方)B.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分类别)C.我们导弹家族中有许多成员,按射程可分为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等。(分类别)D.针鼹的外形和刺猬差不多,长300450毫米,宽不到70毫米。(列数字)3.将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的序号填入括号。(3分)A、打比方 B、作比较 C、列数字 D、下定义 E、举例子(1)、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100次。( )(2)、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3)、天空中的云大多很
4、美丽,如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等等。( )评卷人得分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6分)艾在端午诗经采葛曰:“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其中的“萧”与“艾”都是现在的艾。艾是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常成群生于路旁、墙脚或草坪中,叶面绿色,叶背呈灰绿色,生有绒毛。艾,是端午节的主角,端午节的别名“艾节”,就是以艾命名的。端午,又称端阳,其时正是寒暑气交互转换之时,蚊虫苍蝇滋生,细菌病毒繁殖,人易生病。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一并皆由鬼邪作祟所致,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端午为“恶日”。自古至今,艾在端午中受到人们的
5、挚爱,人们用它招百福、辟邪祟、祛毒害。古代的一些经史书籍常有端午节“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烟、洗艾浴”等民间习俗的记载。没奶年端午节之际,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以防蚊虫,“避邪却鬼”。据专家考证,艾用于治病已有2019多年的历史。我国现在的第一部方书,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有艾的疗效与用法,以后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在我国盛产优质艾的湖北蕲州,至今还流传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孟子也说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见艾的药用价值。艾在端午,客观上也起到了卫生保健的作用。有人把端午节作为古代“卫生节”,也是不无道理的。4.文章以诗经采葛开头,有
6、什么作用?(2分)5.艾成为端午节“主角”的原因是 。(2分)6.第段首先采用了列数字、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艾用于治病有着悠久的历史;然后采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3分)奇招击退红潮丹丘生 在湖泊和海洋里,当藻类一生二、二生四,四省八这样漫无节制地繁殖起来的时候,就形成了红潮。红潮来时,因藻类生长吸收了太多的氧气,致使当地的水域严重缺氧,大量水生植物窒息而死,此外,红潮还会在水中释放出神经毒素,使与之接触的人感染上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疾病,甚至患上癌症。一直以来,人们都对红潮束手无策,他们所能做的,只是听天由命,按事物发展盛极必衰的规律,耐心等待着红潮自己
7、消失,但现在,科学家终于找到了一种消除红潮的办法用超声波消除藻类。藻类之所以能漂浮在水面,而不会沉到水底,是因为它们身体里含有一种浮力细胞,里面含有氮气气泡,它们就像藻类与生俱来的“救生圈”,靠着这些气泡的浮力,就使整棵植株漂浮在水面上。而人们就抓住了藻类的这一特点,用特定频率的超声波引起浮力细胞里的气泡共振,当共振达到一定强度,气泡就会把细胞胀破,使得藻类失去浮力的支撑而下沉。一旦失去了水面的阳光,藻类在水下很快就会死亡。最近,一个英国研究小组利用三种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对项圈藻进行了测试。他们发现,尽管三种频率的超声波在一定程度上都能起作用,但效果最好的是频率接近1兆赫的超声波,这个频率刚好是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