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醉翁亭记.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语文教案 11 醉翁亭
- 资源描述:
-
1、11、醉翁亭记 欧阳修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2、领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游览山水的乐趣。3、学会在精美的文辞中感悟人的思想。 4、学习别具一格的句式,体会其表达效果。5、理解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及随遇而安、寄情山水之情。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 2、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教学难点体会“醉”与“乐”之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对醉翁亭记进行了解词和翻译,要求大家课下熟读成诵。有几个同学课下跟我说这篇文章很难背诵,甚至表达了不喜欢本文的想法。大家知道吗?这篇游记一
2、出,滁州城的人唯恐失之,就请人把全文刻在石碑上。后来又嫌字小,怕日久磨灭,又请苏轼用真、草、行三种字体书写重刻,往来文人墨客乃至商贾都争相摹拓,古往今来,多少人对此文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其中,可见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今天,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近醉翁亭,或许能让大家有新的认识和感受!师板书课题、作者。复习:学生思考:亭名由何而来?太守为何自号为“醉翁”?讨论后指名试答。 师:激励、点评、补充。生:太守自谓也。(就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太守即欧阳修,号醉翁。饮少辄醉,而年由最高(喝的不多就醉了)。怎么喝的不多就醉了?醉翁的“醉”由何而生?仅仅是酒醉吗?出示问题:太守为什么而醉? 来
3、源:学。科。网Z。X。X。K二、赏美景 (一)太守为什么而醉?(领悟其思想内容。) 1、请同学们依据自己读书的感受,谈谈太守为什么而醉。讨论后指名试答。 师:激励、点评、补充。 投影明确: 板书: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 2、课文中哪些句子描绘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找同学读第一自然段) (1)学生在屏幕前给大家介绍,老师补充 生1:空间的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望渐),从整体到局部。生2:化静为动,充满生机和活力生3:视觉和听觉 生4:明确告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把这种陶醉寄托在喝酒上。 (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琅琊秀色图酿泉流水图溪亭展翅图。) 师:听了同学们
4、的分析,我们渐入佳境,我们眼前呈现出一幅幅画面。仿佛被带入一个郁郁葱葱,鸟鸣山更幽的氛围中,我们不自觉地吞吐着清新的空气,感觉神清气爽。处在这样的环境中,确实是酒不醉人人自醉!真可谓,醉于山水,乐于山水! (2)醉翁亭依山傍水,景色千变万化,作者还写了什么景,写景的顺序是怎样的?描绘了几幅画面? 讨论后指名试答(地点的转换,是空间,第二自然段呢?)来源:师:激励、点评、补充 生5:出,归。动态,作者在这欣赏的时间长了,观察出了规律。这二字很来源:ZXXK富有表现力,好像景就在我们眼前似的。山中的云多变化(可举例去旅游的景点) 生6:一季一特点。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
5、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 师:作者写山山水水,花草树木,怪不得因欣赏而作者发出感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奠定了全文的基调。达到了情由景生、情景交融的境界。 (3)再读写景文字(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欣喜、热爱之情。 当琴键上下跳动时,似乎让我们看到了阳光透过交错的树叶,斑驳的影子洒在身上一样。三、探民风 3、领略文中的人欢。 提示学生:第三自然段共有四句话(一个“也”字作结一句),若每一句话为一幅图时,我们可命名为:滁人游图、太守宴图、众宾欢图、太守醉图。这四个场景都是在写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广东专版)习题讲评课件:22(共22张PPT).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