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1

类型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第1课《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71张)(共71张PPT).ppt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194421
  • 上传时间:2025-11-13
  • 格式:PPT
  • 页数:71
  • 大小:1.27M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王好战请以战喻
    资源描述:

    1、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文学常识填空:孟子(约前372前289),战国时伟大的、,战国中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又与孔子并称“”。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晚年退居讲学,和他的弟子万章等著书,作七篇。宋代朱熹将合称“四书”。思想家 教育家 政治家 散文家亚圣孔孟孟子大学孟子中庸论语儒学孟子简介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贵君轻”、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

    2、王天下的君主。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孟子。孟子特点 善辩。孟子是一位有名的雄辩家。其门人公都子对他说:“外人皆称夫子好辩。”孟子回答说:“我岂好辩哉?不得已也!”孟子确实是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对付那班见利忘义、嗜杀不仁的统治者,才施展他的辩才的。孟子简介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孟母三迁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

    3、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孟母断织 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

    4、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积累成语(孟子)1、明察秋毫: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2、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不可能达到目的。3、一曝十寒: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4、一傅众咻:一个人教导,众人吵闹干扰。比喻不能有什么成就。5、自怨自艾:原指悔恨自己的过失而改正错误,现只指自己悔恨。6、为富不仁:富人唯利是图,不顾他人死活。7、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因而误了事。8、好为人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喜欢以教育者自居。读准下列字音王好()战ho弃甲曳()兵y数()罟()

    5、不入洿()池w衣()帛()鸡豚()狗彘()之畜()tnzh庠()序xin饿莩()pioycb然而不王()者wnx移其粟()于河内s申之以孝悌()t通假字1、不可,直不百步耳。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王无罪岁)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只毋斑途词类活用1、填然鼓之2、树之以桑3、五十者可以衣帛矣4、然而不王者5、王无罪岁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名词活用动词谨庠序之教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形容词活用动词动词作名词古今异义1、寡人之于国也2、河内凶3、请以战喻4、弃甲曳兵而走5、或百步而后止6、然而不王者国君对自己的谦称/形影孤单的人黄河/河流荒年/凶恶,不吉利请允许我

    6、/礼貌用语,让对方兵器/士兵跑/行走或者/有的人这样却/连词,表转折特殊句式1、是亦走也。2、王道之始也。3、非我也,岁也。4、非我也,兵也。5、未之有也。判断句宾语前置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8、树之以桑9、申之以孝悌之义10、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状语后置以 申之以孝悌之义 斧斤以时入山林 以五十步笑百步 王好战,请以战喻介词,把介词,按照介词,凭借介词,用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于:对于。焉耳矣:语气词连用。河内:黄河以北 凶:荒年,年成不好 察:观察 无

    7、如:不如,比不上 加:更疏通文意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算是很尽心了。黄河以北遇荒年,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去,再把河东的粮食运送到黄河以北;河东遇荒年也是这样。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没有更减少,我的百姓没有更增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请:请允许我。喻:打比方。填然:击鼓声。鼓:击鼓,n.作v.之:音节助词。曳(y):拖着。兵:兵器。而:修饰连词。走:逃跑。或:有的人。以:凭借。译文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说明吧。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

    8、的兵器已经交接,(兵士)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才停下,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就停下。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去笑话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直:只是。耳:罢了,语气助词 是:这。无:通“毋”,译为“不要”望:希望 于:比,介词译文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啊。”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

    9、王道之始也。违:违背,耽误。胜:尽,完。数(c):密。罟(g):网。洿(w)池:池塘。生:活着的人。丧(sng):埋葬,办丧事。养生:供养活着的人 丧死:为死了的人办丧事 王道:为王之道,即以仁义治天下(施行仁政),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译文不耽误农业生产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供养活的家人葬埋死的家人没有遗憾了。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遗憾,这是王道的开端。“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树树:名动,栽种;之之:音节助词 树之以桑树之以桑:

    10、状语后置句 以以:介词,凭借 衣衣:y,穿,名动 帛帛:丝织品;豚豚:小猪;彘彘:大猪;之之:代词,复指;畜畜:动词,喂养 无无:通“毋”,不要 失失:错过;食食:吃译文 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绸衣了。畜养鸡、狗、猪,不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了。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夺夺:耽误 谨谨:形动,谨慎认真从事 庠、序庠、序:古代的学校 申申:反复陈述;孝孝:尊敬父母 悌悌:敬爱兄长;义义:道理 申之以孝悌之义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 颁颁:通“斑”负负:背着东西;戴戴:顶着东西译 文 百亩

    11、大的田地,不耽误它的生产季节,几口的人家就可以不挨饥了。认真地推行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黎民:老百姓 然:这样 而:表转折,却 王:wng,名动,为王,统一天下 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译 文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绸、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是不曾有的事。“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食:第一个为动词,吃;第二个名词,食物 检:约束;涂:通“途”,道路;莩:饿死的人 发:开仓赈济 岁:年成译 文“(贵族家

    12、的)猪狗吃人吃的食物,却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成不好。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是:这 异:区别 兵:武器 罪:名动,归罪 斯:那么,就 至:到,归顺 焉:语气词,了这种说法与拿刀刺人并且把人杀死,还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如不归罪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译 文第一则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第二部分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第三部分阐述民可加多的措施。找出实行“王道”的七种措施的句子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

    13、,材木不可胜用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思考:孟子在最后一段旨在说明什么?用了什么说理方法?旨在阐述统治者想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应反省自己,清除虐政,施行仁政。对比狗彘食人食(贵族)涂有饿莩(百姓)比喻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刺人而杀人归罪于武器 孟子在与梁惠王的对话中表现出怎样的思想与主张?首先,反对诸侯间无休无止的相互征战应该让利于民,让民众有得以休养生息的机会。第二,孟子又向梁惠王表明了自己治民的理想,具体的说,就是让民拥有“五亩之宅”、“百亩

    14、之田”、“鸡豚狗彘之畜”丰衣足食。第三,孟子还非常重视教化,提出了“谨庠序”的主张,他的最高理想是黎民“衣帛食肉”,“不饥不寒”。最后孟子在自己论证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出面对上层贵族奢靡浪费,黎民饥寒交迫的社会现实,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梁惠王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小结:课文中阐述的是“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的道理,强调:以民为本、实行仁政是统一天下的根本保证。齐人有一妻一妾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处室:住在一起。良人:古时妻子对丈夫的称呼。餍:满足、饱食。反:通“返”。所与饮食者:与他在一起吃喝的人。富贵:形作名,富贵的人齐国有一个人,家

    15、里有一妻一妾生活在一起。(她们的)丈夫出去,就一定吃饱了酒肉才回家。他妻子问他跟他一起吃喝的是些什么人,(他)就说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其:指良人。未尝:不曾。显者:有名望的人。瞷(jin)良人之所之:暗中看他所去的地方。瞷,窥视,暗中看。前一个“之”是助词,消独,后一个“之”是动词。所之,所去的地方。他妻子告诉他的妾说:“丈夫出去,就一定吃饱了酒肉才回家;问他跟他一起吃喝的是些什么人,他说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但我们家不曾有有地位有声望的人来过,我要暗中看看他去些什么地方。”蚤起,施从良人之

    16、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蚤:通“早”施(y):通“迤”,斜行,暗中跟踪 国中:都城内国:国都、京城 卒:最后之:去、往东郭:城之东门外 墦间:坟墓间之祭者:走向祭祀先人的人乞其余:乞讨祭祀剩下来的酒肉顾:回头看、环视之他:走向其他人其:大概为:是道:方法。第二天早上起来,(妻子)就暗中跟随丈夫,整个都城里没一个人站着和他讲话的人。最后他到了外城东边的墓地里,走向祭祀先人的人,向他们乞讨祭祀剩下来的酒肉;不够吃,又环顾四周,走向其他的人,这大概是他吃饱喝足的办法。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

    17、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仰望:依靠、指望。今指敬仰而有所期望讪(shn):讥讽相泣:相向涕泣,面对面哭 于中庭:在庭院中,介词结构后置未之知:宾语前置 施施(yy):喜悦自得的样子 骄:轻视。他的妻子回到家里,告诉他的妾说:“丈夫,是(我们)一生依靠的人,现在却像这样的!”(于是)跟他的妾一起大骂她们的丈夫,并且在庭院中面对面哭泣,可是丈夫并不知道这些,得意洋洋地从外面回来,傲视他的妻和妾。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由:介词,从之:音节助词则:那么之:定语后置的标志所以者:用来的方法利达:显达希:通“稀”,少。几稀,不多,

    18、一丁点 (如果)从君子的角度看,那些用来求取升官发财的方法,使他们的妻妾不感到羞耻而相对泣于中庭的人,是很少见的!1、第一段是故事的发生和发展。其中“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重复了一遍,为什么?明确:突出这一现象,显示其不同一般,令人生疑。研读探究2、哪一句点出了齐人可疑的关键?明确:而未尝有显者来。第二段是故事的高潮,揭示了齐人的本来面目。他本来是怎样的一个人?明确:社会地位低下,不与任何人交往,是一个不知廉耻的乞丐。第三段是故事的结局,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明确:1、妻妾的羞惭愤恨。2、齐人恬不知耻的丑态。如果结尾改为齐人一到家就被妻妾揭穿真相,臭骂一顿,这样改好不

    19、好?明确:不好。让齐人浑然不觉,自己蒙在鼓里却还以为别人被自己蒙在鼓里,兴冲冲地继续吹嘘夸耀,这就产生出强烈的戏剧效果,增强了讽刺性。寓意分析齐人有一妻一妾对比一:齐人自身行为的对比妻妾面前的“骄”对比二:齐人与妻妾人生准则的对比齐人乞食不知羞耻妻妾为丈夫行为痛哭坟场的“乞”讽刺社会上不择手段谋求富贵显达的人。本则寓言内容是什么?第三则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什一:十分之一去:除去,废除征:动作名,征收的赋税今兹:今年轻:形容词使动,使轻以:表目的已:停止 戴盈之说:“让国君实行十分之一的税率,让国君废除关卡和市场的征税,今年不能做到,请让国君减轻

    20、赋税和关市之征,等到明年再全部废止,怎么样?”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日:名作状,每天攘:窃取 或:有人是:这道:道义,正道损:减少 月:名作状,每月如:如果其:代指国君征收苛税的办法斯:则,就孟子说:“现在有人每天偷邻居家的一只鸡,有人告诉他说:这不是君子的正道!他说:请让我减少偷鸡的数量,每月偷一只,来等到明年停止偷鸡。如果你知道国君征收苛重的赋税不合道义,就应该迅速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说理过程偷鸡者日攘一鸡月攘一鸡过而不改宋君臣今兹未能以待来年然后已知其不义而不止运用偷鸡者知道

    21、自己的行为不符合道义却不能停止,来讽刺宋国君臣知道赋税繁重不符合道义却要等到明年才改变,揭露宋国君臣不施“仁政”,不关心民生的事实。本则内容是什么?孟子见梁襄王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语:告诉 望:从远处看人君:国君 就:靠近,接近畏:使人敬畏 卒:通“猝”,突然恶乎定:怎样安定。恶,何,哪里 定于一:安定于统一孰:谁嗜:爱好 与:动词,亲附 孟子拜见梁襄王,出来,告诉别人说“远远看他不像个国君的样子(没有国君的威仪),接近他也看不到使人敬畏的地方。“他突然问道:天下怎样才能安

    22、定?我回答说:天下安定在于统一天下。谁能统一天下呢?我对他说: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谁会归附他呢?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夫:那槁:干枯油然:云盛的样子作:兴起沛然:雨势大的样子浡然:兴起的样子之:语气助词无义其:禾苗如:像御:抵挡我又回答: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大王您知道那禾苗生长的情况吗?七八月间(如果)发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如果)天上乌云密布,哗啦啦地下起一场大雨,那禾苗就会茂盛地生长起来。禾苗像这样的话,谁能阻档它的生长呢?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

    23、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夫:那人牧:指统治百姓的国君,人君引领:伸长脖子而:表修饰望:期待诚:果真由:通“犹”好像沛然:气势盛大的样子现在那天下的国君,没有一个不喜欢杀人的。如果有不喜欢杀人的国君,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脖子殷切地期待着他了。果真像这样,老百姓就归附他,就像水流向低处一样,哗啦啦的气势盛大,谁又能够阻挡他们呢?”战国时期,诸侯们“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一部春秋就是一部战争史。在春秋三百年里,“战伐侵功不可胜数”。战国期间战争频繁,仅大规模的战争即达222次。战国名将白起长平之战坑赵卒40万,所到之

    24、处,杀人盈城,尸骨遍野,头颅成山,血流成河。成为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最残酷的杀害战俘的行为。孟子一针见血的指出“春秋无义战”连年的战争导致人民流离失所,在宋国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惨剧。他想用他的仁政,开明政治,将人民从水深火热之中拯救出来。本文就是记录了他不远千里来进谏梁惠王的情况。补充背景禾苗百姓雨露仁政人民盼望不嗜杀的君王比作七八月间的旱苗盼雨解读两个比喻本体、喻体解读两个比喻本体、喻体 “水之就下”形容天下人民归附不嗜杀者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施行仁政获得民心统一天下讨论: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动词,统一。翻译: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统一天下。说理过程禾苗遇旱而枯槁遇雨而兴盛百姓遇暴政而痛苦遇仁政而归之百姓归附大水流向低处“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反映了孟子主张要用“仁政”来获得民心,从而统一天下的仁政思想。本则内容是什么?告诫统治者,要实行仁政,不能急功近利,不要违背民心,让老百姓休养生息,以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反映了孟子主张要获得民心从而统一天下的仁政思想。小结比喻手法的运用 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嘲笑邻国国君 罪兵之喻 齐人乞余之喻 偷鸡贼知错不改的宋国君臣 旱苗盼雨人民盼不嗜杀人者 水之就下民归之的强劲势头政府民生工程医疗改革、廉租房、奖助学金、义务教育、村村通、家电下乡、危房改造、低保户、大病救治、以民为本构建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第1课《王好战请以战喻》课件(71张)(共71张PPT).ppt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194421.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9 枣儿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7 屈原(节选)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2 词四首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广西普通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语文 扫描版缺答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2021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2 梅岭三章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8年中考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广西昭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广西昭平县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扫描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7_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20180524122.doc
  • 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广西平果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长清一中大学科技园校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山东省济南市锦泽技工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5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第4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 WORD版含答案.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5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一节 筛选整合信息分析传主形象.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4部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分析散文结构思路.doc
  •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版一轮复习练习:第2部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山东省济南市育英中学20182018学年九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图片版).doc
  •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三语文科技文阅读综合练习(三) WORD版含答案.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