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3单元第13课苏州园林(第二课时)》教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3单元第13课苏州园林(第二课时)
- 资源描述:
-
1、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3单元第13课苏州园林(第二课时)教案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本文的作者,学习了本课的字词,并初读了课文,对苏州园林作了宏观分析,这一节课我们将深入到每一个段落对本文作微观研究,充分领略大师高超的写作技巧,同时掌握必要的说明文知识。 八、赏析课文3-6段, 让我们一起走入苏州园林,欣赏下面美景图片,说说在这些苏州园林的图画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请结合文中优美的语句描述出来,在班上交流。 (一)第四段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1、亭台轩榭的布局有什么特点?(用文中的话回答) 明确:“绝不讲究对称”。 2、文中哪句话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 明确:“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
2、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3、这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打比方(图案画和美术画) 作比较 (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 (二)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假山的堆叠池沼的配合,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与“忘却苏州城市,只觉身在山间”照应 1池沼有两种情况: 一种宽畅,一种成河道 2相同点: 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3.本段哪些句子紧扣“图画美”这一特征? 明确:“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 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三)第五段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1.花草树木的映衬有什么特点? 明
3、确:“着眼在画意。” 2.本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作比较:与松柏,道旁树比较 举例子:“古老的藤萝” 打比方:把藤萝比作一幅画 (四)第6段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1.近景远景的层次如何安排? 明确:利用花墙、廊子或镜子为苏州园林 增加景致的层次和深度。 2.“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明确:尽管花墙和廊子作为一个隔界把景致分为几个部分,但是好像并没有把景致分开。 角落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 门窗美-(门窗的图案美) 色彩美-(园林建筑的色彩美) 文中十余次提到绘画,“图画美”这一特征作为一条线索贯串全篇,联结园林各类景物的说明, 条分缕析地作了正确、深刻的介绍,使文章既眉目清楚,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启人兴趣。 本文以精炼优美的语言、严谨的结构,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文章不仅给人以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 (五)第10自然段 1.这段文字是否多余? 明确:这一段交代说明,是不可忽视的结语。它总结了全文,给人以余味,再次激起了读者急于一游苏州园林的强烈欲望;也使行文缜密。 四、辅导课后作业 五、小结 本文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赏和眷恋之情。 五 布置作业: 写一篇文章,介绍你游玩过的某个有趣的地方,200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