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六单元 课时优案3 劝学 师说 WORD版含解析.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2020学年高中新教材语文人教版必修上册习题:第六单元 课时优案3 劝学师说 WORD版含解析 2019 2020
- 资源描述:
-
1、 课时优案3劝学*师说1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问题。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选自刘向列女传)(1)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孟 子 曰 自 若 也 孟 母 以 刀 断 其 织 孟 子 惧 而 问 其 故 孟 母 曰 子 之 废 学 若 我 断 斯 织 也(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
2、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译文: 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译文: 答案(1)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2)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多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安宁,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免于祸害。(关键词:立名,广知,是以。)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方法。(关键词:谓,为,道。)参考译文孟子小的时候,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丝,(见他回来,)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用剪刀剪断织好的布。孟子害怕了,就问他母亲这样做的原因。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丝一样。有
3、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多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安宁,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免于祸害。现在你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奋学习不休息,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大学问的人。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方法。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的观点是相同的。(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3)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4、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荀子在劝学中则说“,”。(5)论语中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表述为“,”,在荀子劝学篇中,也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这两句是“,”。答案(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3)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荀子作为孔子之后最大的教育家,对学以成人有深切论述。荀子主张性恶,就是为了强调;以劝学
5、为著作的第一篇,也是要突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现实生活中那些故步自封、自以为是的人恰恰缺少。相反,学习越努力的人,越能意识到自己的知识贫乏、本领不足。答: 答案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学”的重要地位持续学习的意识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第空,由前面的“学以成人”“性恶”及后面对学习重要性的论述,可知应填“后天学习的重要性”;第空,将劝学列为第一篇,显然是为了突出学习的重要地位;第空,由前面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及“故步自封、自以为是的人恰恰缺少”可知,应填“持续学习的意识”。4下图是中学生语文学习中关于积累的具体途径的构思框架图,请丰富其中有关积累的内容、意义,把这个框架写
6、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110字左右。答: 答案积累的途径分为四种: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化名著,是提高积累、丰富语言的有效途径;诵读文质兼美的优秀诗文,是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把在生活中接触到的优美的语言现象、语言信息搜集起来;在交流中积累,交流能沟通个体偏狭的理解,使语言的积累达到融会贯通。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这类题解答时,应首先研读题干,明确描述对象和要求,并仔细观察所给图的内容。该图是中学生语文学习中关于积累的途径的框架图,图的结构很简单,但是题目中要求“丰富其中有关积累的内容、意义”,显然在表述时不是简单添加联结词就可以的,
7、还应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其进行简单阐发。写作完成后,检查有没有语病,字数是否合乎要求。1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荀子、韩愈都是古代儒家文化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们不仅是思想家,同时也都是古代老师与教育家,他们在劝学和师说中有一个共同观点,那就是强调道德修养,简单说就是怎样做人。请结合文本谈谈这一观点。答: 答案对于学者自身,劝学中认为“学”不仅能弥补自身不足、提高改变自己,更能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文章开篇说“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君子,是指有学问有道德的人,接下来荀子通过一组比喻得出结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由此可知,荀子劝学是“劝”人们首先要学习做人。另外,“积善成德
8、,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意思是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这同样是着眼于品德的养成。因此,在荀子看来,学习可以改造人恶的本性,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养。对于教育者,师说开篇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解惑”这是老师必须要做的三件事情。而师者第一职能是“传道”,对于“道”虽然韩愈自己有特定的内涵,但是我们今天对“传道”的理解也更加多样化与具体化。当今,老师的首要职责就是立德树人,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其德性底色,“传”好这个“道”。所以说荀子和韩愈在文中都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学习是永恒的话题,数千年来,人们一直在不懈地探索学习之道。劝学和师说也是在
9、探索学习之道。二者都谈学习,有哪些相同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 答案相同点:劝学和师说两篇文章都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劝学中说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提高改变自己、提高人的品德修养;师说中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同样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两篇文章都认为学习要“善假于物”。劝学中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认为人弥补自身不足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是“善假于物”;韩愈则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善假于物”。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也是一致的。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02097.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精品原创》2012届高二语文课件:2.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