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小古文阅读专项练习(四)(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部编版 小学语文 古文 阅读 专项 练习 答案
- 资源描述:
-
1、小学小古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四一、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16分)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四,以箸(zh)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乃下地以屐(jI)碾之,又不得。瞋(chn)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ni)破即吐之。注释王蓝田:即王述,西晋太原人,袭封蓝由侯。鸡子:鸡蛋。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1)以箸刺之: 。 (2)乃下地以屐齿跟之: 。来源:Zxxk.Com 瞋甚: 。 (4)啮破即吐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可(1)鸡子于地圆转未止。(2)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岁3.短文把王蓝田()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作者妙用动词“刺、()、(
2、)、()、()、()”进行典型的动作描写;用“()、()”进行神态描写,使人如见其状,如闻其声,如睹其人而终得其神,给读者留下极其鲜明而深刻的印象。(5分)4.王蓝田这类性格特点的人,让你想起哪些相关的谚语、歇后语或成语?试着写出两个。(3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执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译文: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
3、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1.字义解释。执_ 亦_ 俄有_ 至_2.句子翻译。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_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_3.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寓意多一点)三、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1.解释加点字。欲: 。 走: 。 负: 。 遽: 。 2.本文选自吕氏春秋,是 末期秦相组织编写的论文集。我们学过的寓言 就选自这本书。3.请你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4、。4.成语“ ”就出自这里。请你再写出两个含有“掩”字的成语。. 。四、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对牛弹琴昔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选自汉牟容理惑论 载于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注释:为:给。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伏:低头。故:从前。耳:耳朵听。鸣:指牛“哞哞”的叫声,作名词。掉:摇摆。奋:竖起。蹀躞(di xi):小步走。1. 解释: 为:_ 如故:_ 鸣:_ 奋:_ 2翻译: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五、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日:“是吾剑之所从坠
5、。”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注释涉:过,渡。遽:急忙,立刻。契:用刀雕刻,刻。是:指示代词,这,这个,这儿。所从坠:剑落下的地方。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1.对“刻舟求剑”中“求”字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 来源:学|科|网Z|X|X|KA.寻找 B.要求C.请求D.追求2.对“舟止”中“止”字解释最恰当的一项是( )A.脚 B.停止 C.阻止 D.中止3.对“舟已行矣,而剑不行”的解释最正确的一项是( )A.行驶的是船,而不是剑。 B.船已经行动了,剑还没有行动。C.小船已经可以了,而剑还是不行。D.船已经行驶了,但是剑没有移动。4.与“刻舟求剑”
6、的寓意最相近的一项是( )A.自相矛盾B.亡羊补牢C.守株待兔D.揠苗助长 5.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l)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遵循这种变化。( )(2)做任何事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对策,不能因循守旧、不知变通。( )(3)不要随意去批判别人,认为别人都是一无是处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六、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孟母三迁昔孟子少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复徒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
7、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选自列女传)注: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这里指祭祀仪式。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 其舍近墓 ( ) (2)遂迁居市旁 ( )2. 孟母三次带子离开的原因是什么?3. 翻译句子:此非吾所以处子也。七、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注祠:古代贵族每年四季祭祀祖先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精品配套】五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案 6《将相和》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共31张PPT).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