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地震中的父与子|人教新课标.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7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人教新课标 年级 语文 上册 教案 17 地震 中的 新课
- 资源描述:
-
1、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进行编排,包括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四篇课文。学习课文,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
2、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本单元还包括“口语交际习作六”和“回顾拓展六”。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
3、,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课题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
4、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
5、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内容简说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讲述的是有一年发生在美国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及其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慈母情深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表现了母亲的慈祥与善良,表达出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与无比的热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讲的是作
6、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学会看病本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1.认识28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正确读写“绝望、谨慎”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母之爱的伟大和无私,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进行描写的方法。1.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进行描写的方法。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母之爱的伟
7、大和无私,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17.地震中的父与子23课时18*.慈母情深12课时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23课时20*.学会看病12课时来源:口语交际习作六23课时回顾拓展六12课时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整合全组教学资源,把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锻炼学生的说、读、写的能力。17.地震中的父与子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因此,导学案设计重在运用自读自悟、读中想象等多种方式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
8、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以朗读为主线,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品质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学前准备1.搜集有关地震和作者的资料。(师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学生词,熟读课文,掌握文章主要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品质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学前准备1.搜集有关地震和作者的资料。(师生)2.制作多媒
9、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1.播放一段地震录像,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地震的资料。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问难。1.结合录像,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地震的资料。2.齐读课题,针对课题自由质疑。1.你从课题中了解到了什么?_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用时:15分钟)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2.组织学生自学字词,熟读课文。3.检查初读情况。1.自由读课文。2.疏通字词。(1)要特别注意“矶、颤”的读音以及“墟、爆”的字形。(2)新词理解。昔日:指往日,从前。废墟:城市或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疾步:快步行走。2.查字典填空。“疾步
10、”的“疾”按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它的解释有:疾病;痛苦;痛恨;急速。在“疾步”中应选第( )种解释。3.用“”画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血迹(xi xu)混乱(hn hn)疾步(j j)瓦砾(l shu)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5分钟)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引导讨论交流:(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说说你受感动的理由。(3)练读感受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感情。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2.汇报讨论结果。(1)课文主要讲的是有一年发生在美国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