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十单元人文心声课后针对训练22人境卢诗草自序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_2020 学年 高中语文 第十 单元 人文 心声 课后 针对 训练 22 人境卢诗草 自序 解析 新人 选修 中国文化 经典 研读
- 资源描述:
-
1、课后针对训练22人境庐诗草自序一、语言文字应用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一行作吏,未遽废也遽:立即B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 袭:沿循C逮于周秦诸子之书 逮:及,到D聊书于此,以俟他日 俟:等待解析:A项,遽:遂,就。答案:A2下列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驰驱少暇,几几束之高阁B欲弃去古人之糟粕,而不为古人所束缚C凡事名、物名切于今者,皆采取而假借之D诗有之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解析:C项,“采取”在文中的意思是“择取,选用”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是“使用,接纳”。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上称帝喾,下道齐桓B
2、光绪十七年六月在伦敦使署,公度自序C马牛而襟裾D朱陆异同,干戈门户解析:A项为名词作状语,往上。其他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分别是:写序言;穿衣服;动干戈,攻击。答案:A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后以奔走四方,东西南北然以笃好深嗜之故亦每以余事及之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其亦足以自立矣聊书于此,以俟他日A/B/C/D/解析:是介词,因为;介词,在;介词,用;连词,用来。答案:B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遵宪是我国晚清时期人,人境庐诗草是以其书斋名命名的一部诗集。B“三史”指的是史记汉书后汉书,“四史”则在其基础上加上三国志。C东汉文
3、字学家许慎著有说文解字一书,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D黄遵宪是“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早期倡导者有夏曾佑、谭嗣同、梁启超等。解析:C项,“最早的解释词义的书”应是尔雅,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答案:C二、课内文本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610题。余年十五六,即学为诗。后以奔走四方,东西南北,驰驱少暇,几几束之高阁。然以笃好深嗜之故,亦每以余事及之。虽一行作吏,未遽废也。士生古人之后,古人之诗,号专门名家者,无虑百数十家。欲弃去古人之糟粕,而不为古人所束缚,诚戛戛乎其难。虽然,仆尝以为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今之世异于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尝于胸中设一诗境:一曰复古人比兴之
4、体;一曰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一曰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一曰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其取材也:自群经、三史,逮于周秦诸子之书,许、郑诸家之注,凡事名、物名切于今者,皆采取而假借之。其述事也:举今日之官书、会典、方言俗谚,以及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所历,皆笔而书之。其炼格也:自曹、鲍、陶、谢、李、杜、韩、苏讫于晚近小家,不名一格,不专一体。要不失乎为我之诗。诚如是,未必遽跻古人,其亦足以自立矣。然余固有志焉,而未能逮也。诗有之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聊书于此,以俟他日。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号专门名家者,无虑百数十家 无虑:没有顾虑B以单行之神,运排偶
5、之体 单行:每一行C诚如是,未必遽跻古人 跻:达到D聊书于此,以俟他日 俟:等待解析:A项,无虑:大约。答案:A7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A后以奔走四方,东西南北然以笃好深嗜之故B诚戛戛乎其难诚如是,未必遽跻古人C自群经三史,逮于周秦诸子之书然余固有志焉,而未能逮也D虽一行作吏,未遽废诚如是,未必遽跻古人解析:B项,诚:确实、实在;诚:果真、如果。A项两个“以”都是“因为”;C项两个“逮”都是“到、达到”;D项两个“遽”都是“就”。答案:B8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黄遵宪吸取古典文学精华的一组是()仆尝以为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
6、凡事名物名切于今者,皆采取而假借之其述事也,举今日之官书会典方言俗谚诗有之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A BC D解析:黄遵宪认为古今人事不同;要用今天的语言写诗;认为自己的诗达不到古人的水平。这三项与吸取古典文学精华无关。答案:D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遵宪痴迷诗歌创作。他少年时代就开始学写诗,当官后公务繁忙,四处奔走,少有闲暇,但从未就此放弃对诗的爱好。B黄遵宪追慕古代名家。他希望吸取前人精华,剔除其糟粕,不受前人的束缚,这样做虽然实在太难,但他决心努力去做。C黄遵宪作诗视野开阔。他借鉴前人的创作手法,涉猎各种古代典籍,博采众家之长。他坚信这样持之以恒就能达
7、到古人的水准。D黄遵宪坚持自我特色。他学习古人的经验但不兼收并蓄,力图开创“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的诗歌风格,以此自立于诗坛。解析:C项,“他坚信这样持之以恒就能达到古人的水准”不合文意,应是“未必就能达到”。答案:C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以笃好深嗜之故,亦每以余事及之。虽一行作吏,未遽废也。译文:_ (2)然余固有志焉,而未能逮也。诗有之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译文:_解析:(1)重点是“笃”“好”“深”“嗜”和“及”的翻译,两个“之”的用法也要注意区别。(2)重点是“固”“逮”的翻译。答案:(1)但因为特别喜欢的缘故,也常把我遇到的事(用诗歌的形式)记下来,虽然一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07091.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