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课时冲关三十四传记阅读训练三探究练习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届高三 语文 一轮 复习 第二 部分 现代文 阅读 专题 实用 文本 课时 冲关 三十四 传记 训练 探究 练习
- 资源描述:
-
1、课时冲关三十四传记阅读训练(三)探究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汤一介:虽不能尔,心向往之2014年9月9日晚上8点56分,87岁的汤一介先生与世长辞。尽管没能见到自己主持的儒藏全部出齐,也没能见到新版的汤用彤全集面世,但没有人会对汤一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有任何疑问。仅在2014年他就出席了三套大书发布会10卷本汤一介集发布会、中华佛教史发布会、北京大学出版社发布儒藏“精华编”第一批100册出版首发式。此外,由他主编的儒释道与中国传统文化什刹海书院2013年年刊也于7月份出版,他还亲自撰写了序言。汤氏家族世代以读书为本,以教书办学为业,汤一介的祖父汤霖为汤氏家族留下“事不避难,
2、义不逃责”的家训。汤一介1927年在天津出生后,父亲汤用彤似乎是有意择取“一介书生”的含义而为儿子取名“一介”,希望孩子能够一生读书做学问,以传承汤氏家族的家风。这一点,汤一介以其一生的经历告诉世人,他做到了。少年时代的汤一介饱尝了战乱流离之苦。这种经历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成年后开始独立思考人生、社会等问题。考大学时,汤一介选择了北大哲学系。“文革”开始以后,汤一介成了“黑帮分子”,多次遭到北京大学校内的批斗。批斗会的开场白照例是“现在开始批判黑帮分子汤一介”,接着就是要他交代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罪行”。1971年夏,去干校劳动的汤一介回到北京,担任哲学系“教育改革小组”的负责人,开始了工农兵大学
3、生的教学工作。1973年,汤一介被选入梁效写作班子。后来,汤一介称这段岁月是“身不由己,无心为恶”。“四人帮”垮台后,汤一介被隔离审查,此时的汤一介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我该听谁的?”而后他反思:“我之所以走了一大段弯路,主要是因为我没有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问题。”而后他决定“我只能听我自己的”。1980年,汤一介恢复了教学资格,重新走上他离开了多年的讲台。不久,他在北大开设“魏晋玄学与佛教、道教”课程并整理出版了郭象与魏晋玄学一书。对于此书,学者傅伟勋认为其经历了“文革”严冬后,在政治气候还乍寒乍暖,普遍的心灵滞塞,头脑僵固尚未清除,禁区犹在,壁关重重的困难情况下,汤一介首先想到的是要冲破学术上
4、的种种教条,寻找新方法,提出新见解,走出了中国哲学研究的困境。多年来,汤一介对当代儒学探讨最深切、收获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是“普遍和谐观念”“内在超越精神”和“内圣外王之道”三个问题。汤一介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及“人自身内外身心的和谐”四个方面,指出“普遍和谐”是儒家思想最宝贵的资源,也是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而在当今科技发达、人类扩张与征服欲望愈来愈强,自然与社会严重失衡的情况下,“普遍和谐观念”尤为重要。此外,汤一介还于1984年12月创办了中国文化书院,并担任首任院长。在其推动下,中国文化书院聘请到梁漱溟、冯友兰、张岱年、季羡林、周一良、杜维明等70多位海内外的
5、学术界著名学者为导师,并多次召开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早在1989年的秋天,汤一介就提出了编纂儒藏的问题。2003年,76岁的汤一介被任命为国家儒藏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总编纂。2004年,儒藏编纂工程正式启动,由北京大学牵头,汤一介挂帅,全国25所高校和社科研究机构的数百位学者加入到儒藏编纂的队伍中。在80岁寿辰的时候,汤一介曾说:“我真正开始做哲学和哲学史的研究应该说在1980年。那时我已经53岁了,但我没有气馁,仍然希望能为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尽一点力。但毕竟最好的年华已经过去了,要想真正成为一名有创造性的、有重大影响的哲学家已不可能。虽不能尔,心向往之而已。”显然,这并非他一个人的悲剧。(有删
6、改)注儒藏收录编辑历代儒家典籍,工程浩大。明清两代,就有学者提出编纂此书,但终未实现。在教育部立项,由北京大学牵头的儒藏工程是一项重大的基础性的学术文化工程。“梁效”即“两校”的谐音,是“文革”时期“批林批孔”运动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批判组的笔名,为“四人帮”御用写作班子,1973年9月4日第一次公开亮相,1976年10月“四人帮”被摧毁后,“梁效”也随即退出历史舞台。1. 汤一介为什么说“虽不能尔,心向往之”?作者为什么又说“显然,这并非他一个人的悲剧”?答:_答案:(1)汤一介真正开始做哲学和哲学史研究时已经53岁了,被动荡的年代耽误了太多青春年华,但他从不气馁,仍然奉献自己的光热,所
7、以他说“虽不能尔,心向往之”。(2)混乱动荡的年代里,受到牵连和迫害的老艺术家、学者为数众多,这是众人的悲剧,也是时代造成的悲剧。2. 本文主要记述汤一介一生的治学与贡献,作者是否有必要再写他成为“四人帮”御用写作班子成员这段史实?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_答案:有必要。汤一介加入“梁效”,成为“四人帮”御用写作班子的成员,虽说他“身不由己,无心为恶”,但这的确是他人生的污点,这样写能客观真实地展示他的人生历程,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四人帮”垮台后他被隔离审查,这促使他自省反思,展示了他敢于剖析自己的勇气,也为他后来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潜心于学术研究做了铺垫;深刻揭示了混乱黑暗的时代带给个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07751.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