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古诗两首 湘教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古诗两首 湘教版 六年级 上册 语文教案 古诗
- 资源描述:
-
1、5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但使”“教”“何须”等词语的意思。2.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默写。3.感受诗人的真挚情感,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感受诗人的真挚情感,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具学具】PPT课件,录音机,学生收集与驻守边关、抗击匈奴有关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授课类型】讲授课。【教学方法】讲授与合作探究结合。【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想象解题,设想意境。1.说说
2、什么样的诗是边塞诗。2.读课题,诗题中的“塞”是什么意思?3.看到这样的诗题“塞”,你想到了什么?用一个词描述、用一句话说一说、用一句古诗呢? (想象,感知边塞的环境恶劣、战事频繁、生死惨烈)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1.纠正读音:教应读一声。古代汉语字典中教的意思是让、使,不让胡马度阴山,这里应读。按韵律的时候,也应该读教。唐人写诗通常要遵循平仄的规律,这个字读仄。2.古人吟诵讲平仄规律,试着把一声当平声,这样的字音可以拉长,读的平缓;三声、四声当仄声,读的短一些。试读。3.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还要根据这种诗体的特点来读,前面每两个字停顿一下,试一试?4.读,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三、读中想象,读
3、出情感。1.再把诗读两遍,试着想一想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自学,默读,思考诗的大意。)2.展开想象,读出情感。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1)读完这首诗,你的眼前会浮现怎样的画面?(在荒凉的边关,一轮明月将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2)对于“秦”和“汉”,你了解多少?(3)在“明月”和“关”前面加上“秦时”和“汉时”这两个时间词,让你想到了什么?(说明边塞上的战争经历了很长时间,经历了许多朝代,从未停止。)(4)正确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边关”。像这样前文含有后文省略的词,后文含有前文省略的词的修辞手法叫“互文见义”。(5)引读:明月依旧,边
4、关如故,只是这延续了千百年的战争,从未停止过,依然是“秦时明月汉时关。”(6)再来看第二句,“万里长征人未还”,这里的“人”指的是谁?(征人)他们在那里?他们在干什么?一句“人未还”让你想到了什么?(拓展思维,学生想象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征途遥远、历尽苦难。感悟诗歌的情感。)(7)想象练笔:征人的亲人们,又会想些什么?白发苍苍的双亲,拄着拐杖,倚在门口,对远方的儿子说:勤劳善良的妻子,牵着一双儿女,站在村口,对远方的亲人说:孤苦年幼的孩子,对远方的父亲喊一声:(8)一句“人未还”让我们尝尽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情感写这一句的?(体会诗人对征人的同情,对和平的渴望。)第二句:
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1)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对这句的理解。(2)“龙城飞将”是谁?(3)介绍阴山:阴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是一座东西走向的山脉,自古以来以来是中原地区抵挡外族入侵的天然屏障,阴山这边,就是我们可爱的家园,怎能任由侵略者的践踏?王昌龄啊王昌龄,你为什么对朝廷不满,为什么这么渴望能征善战的将军?同学们,在读读这 一句,有没有更深的体会?(体会作者满腔的爱国之请,把对诗歌的理解推向高潮。)(4)正是因为王昌龄这满腔的爱国热情,才发出了这气壮山河,流传千古的感慨“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5)闭上眼睛,品读诗的意境,背诵诗歌。四、拓展读诗,读懂诗人。1.一句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1秋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9 古诗三首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