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A)美猴王_北师大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语文 教学 设计 猴王 北师大
- 资源描述:
-
1、美猴王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古代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认识作者塑造美猴王这一形象的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2、继续巩固小说知识,学习分析小说中的艺术形象;3、学习本文语言通俗、生动、简洁的特点;4、了解、巩固小说情节层次的划分;5、了解、巩固小说中艺术形象的表现手法。重点难点重点:把握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难点:了解作者塑造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的意义,从而正确把握本文中心。教学方法结合上课内容,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准备讲故事、速背、模仿配音、表情朗读。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与本课有关的一段剧情。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神话小说,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他的西游记在中国
2、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什么是神话小说?它源于以神为中心的古代传说。古人不能分清人和神的概念,认为天地万物都具有同人一样的生命,往往借神话去说明一切,把它作为一个民族的共同信仰。这些神话在民间广泛流传,经过后人不断加工而写成小说,叫做神话小说。,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就是对传统题材加以改造,注人他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认识,进行再创作而成的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神话小说。 西游记共一百回,主要写的是美猴王孙悟空战胜妖魔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全书可分为三个部分;(第1?回)是第一部分,叙写孙悟空的历史,交代它被众猴拥立为王,得道成仙,大闹天宫,结果被如来佛降伏在五行山下;(第812回)写唐僧取经的缘起
3、,包括如来佛造经,唐僧出身,魏征斩龙,唐太宗冥游,唐僧应诏出发取经;(第13一100回)是第三部分,这部分是全书的主体,主要写孙悟空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途中战胜八十一难,终于取回真经。课文节选的是全书的开端,写美猴王的来历,以后的故事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下面我们来欣赏这篇课文。(二)阅读要求 1默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给课文的生字新词注音释义,扫除文字障碍。 2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故事情节,了解课文内容。(三)赏析课文并讨论第一部分内容 1学生讨论,整理课文层次,理清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1自然段)(故事开端);写石猴出世。 讨论要点:石猴不比众猴,是破仙石而出,所以虽不是母体所生,却肢体
4、俱全。起笔就显出它的神异出众,为后文写孙悟空的神通广大,降伏妖魔埋下了伏笔。内容:美猴王节次第2节上课时间修改批注撰稿人黄敏持有人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古代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认识作者塑造美猴王这一形象的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2、继续巩固小说知识,学习分析小说中的艺术形象;3、学习本文语言通俗、生动、简洁的特点;4、了解、巩固小说情节层次的划分;5、了解、巩固小说中艺术形象的表现手法。重点难点重点:把握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难点:了解作者塑造美猴王这一艺术形象的意义,从而正确把握本文中心。教学方法熟悉课文,理清故事情节,了解大概内容。 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教学步骤 (一)复习上节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