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新学习单教案.docx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五 单元 15 真理 诞生 一百 问号 之后 学习 教案
- 资源描述:
-
1、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1.会写“域、惯”等12个字,会写“真理、领域”等19个词语。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并说出自己受到的启发。3.能概括文中列举的三个事例,体会课文是怎样用事例来说明观点的;能了解每一个事例的表达顺序。4.能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并说出自己受到的启发。2.能概括文中列举的三个事例,体会课文是怎样用事例来说明观点的;能了解每一个事例的表达顺序。能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合作填表理清脉络品词析句诵读感悟创设情境感悟生活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
2、2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执行时间: 月 日执教:1.会写“域、惯”等12个字,会写“真理、领域”等19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提出观点印证观点总结观点”的行文思路。3.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板块一标点导入,点明观点1.书写标点,观察思考。师:(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这是一个什么标点符号?生:问号。师:它有什么含义?生:表达疑问语气。一般用于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 师:把问号的上半部分拉直,它会变成什么标点符号呢?(课件演示动画:把“?”拉直变成“!”)生:变成了感叹号。师:感叹号有什么含义?生:用在感叹句的末尾,表
3、示强烈的感情。2.引入课题,解释“真理”。师:由问号变成感叹号,这看似简单的符号变换,却被作者用来形象地向我们阐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师:先看看这两个标点符号的变换,再看看课题,想一想:“?”代表课文题目中的哪个词语?“!”又代表课文题目中的哪个词语?生:“?”代表词语“问号”,“!”代表词语“真理”。师:你认为什么是“真理”呢?生:真理就是最符合实际、永恒不变的正确的道理。师:那你们知道哪些真理?谁能说几个揭示真理的名言警句?生: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师:以上的名言警句都阐明了真实的道理,都被实践证实是正确
4、的,所以我们称它们为真理。这些真理在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指导着我们的言行。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师:“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说得对吗?课文是如何证明这个观点的呢?让我们带着问题去学习这篇课文。板块二初读课文,理清条理1.自读课文,自学字词。师:现在请大家按要求自读课文吧!自读要求:自读课文,自学字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自由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师:课文读完了,本课的词语你会读了吗?(出示课前预学单第1题,检查生词,三排词语分别指三名同学领读,其余学生跟读。)1.读一读下面的词语,注意读准字音。把不会认读的生字词圈出来多读几遍。领域司空见惯花圃盐酸溅落石蕊魏国搜集
5、蚯蚓出版阶段真理建树疑问敏感提取明显无聊不可思议吻合偶然文献证据系统整理见微知著灵感机遇师:哪些汉字的读音需要我们注意呢?生:“搜”是平舌音。“圃”读p,不要读成f。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读得也很准确。请你们把这些词语再读一遍。(生读)师:我们再来看看本课的会写字(课前预学单第1题词语中本课会写字变红),哪些字在书写时需要特别注意呢?请大家看看课前预学单第2题说一说。(出示课前预学单第2题)生:“惯”的右上部分是“毌”,不要写成“田”。“搜”右边上部的一短竖要上下出头。“圃”是全包围结构,外框方正,里面部分略窄长。“蕊”是上下结构,下面三个“心”组合要紧凑。“蚓”是左右结构,“弓”窄长,末笔竖长
6、而直,为垂露竖。师:你观察得真仔细。现在,我们就来写一写这几个易错字吧。(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师:本课要求会写的字你们都会写了吗?请大家完成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看谁做得又快又好。活动一:看拼音,写词语。ln yhu pjin lus kn jin un( 领域 )( 花圃 )( 溅落 )( 司空见惯 )qi ynch bn zhn ljin wi zh zh( 蚯蚓 )( 出版 )( 真理 ) ( 见微知著 ) (生完成活动一,老师出示答案,写得不对的学生自行订正。)师: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到这四个成语,然后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出示课前预学单第3题)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连一连。
7、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锲而不舍追究事物产生的根源。见微知著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追根求源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订正。)2.默读课文,厘清顺序。师:认识了生字,理解了重点词语后,接着我们来解答最开始提出的问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说得对吗?课文是如何证明这个观点的呢?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观点明确,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完成课前预学单第4题。(学生默读课文)4.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填一填。本文先提出“_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_”的观点,然后围绕观点列举了_三_个
8、具体事例,最后_总结全文_,再次强调观点。师:哪个同学来说说课文是如何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生:文章第12自然段开门见山, 提出了本文的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生:课文题目“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是文章的中心论点。生:第35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列举了三个具体事例,证明开篇提出的观点。生:第67自然段,作者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观点。师:真不错,你们把课文的脉络梳理得很清晰。我们现在来总结一下,全文是按照什么思路来写的。生:全文是按照“提出观点印证观点总结观点”这一思路来写的。师:你说得很对。这样的写法很有代表性。(教师板书:提出观点印证观点总结观点)师:我们看课文
9、的第12自然段,先来体会作者是如何提出观点的,再找出这两个自然段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生:第1自然段直接提出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2自然段进一步阐述这个观点。两者是递进关系。板块三理解事例,填写表格1.初读课文,概括事例。师:现在,我们聚焦课文第35自然段,看看作者围绕观点列举了哪些事例。谁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生:第一个事例是英国的化学家波义耳从紫罗兰花瓣遇盐酸会变色的现象中受到启发,制成了石蕊试纸。生:第二个事例是魏格纳通过观察地图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生:第三个事例是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阿瑟林斯基发现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师:同学们的概括简明扼要,抓住了人物及关键事件,
10、非常好!2.深入理解事例,填写表格。师:了解了三个事例的内容后,我们再来细看第一个事例的相关段落,填写下面的表格。(学生默读第3自然段)人物现象“问号”探究过程“真理”波义耳紫罗兰花瓣遇盐酸会变红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进行了许多实验发现植物酸碱反应并制成了石蕊试纸师:第一个事例中,波义耳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生:紫罗兰花瓣遇盐酸会变红。(教师根据回答逐一出示答案) 师:看到这一现象,波义耳产生了哪些疑问?生: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师:针对这些疑问,波义耳做了些什么?生:进行
11、了许多实验。师:最后他找到“真理”了吗?生:找到了。他发现了植物酸碱反应并制成了石蕊试纸。师:现在请大家根据示例一的分析方法再细读描写另外两个事例的相关段落,同桌合作补全表格。(出示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二)活动二:深入理解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学生自读课文,同桌合作补全表格。)师:我们通过这个表格来梳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又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这一观点?最后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学生先思考,然后举手发言。)师:谁来分享一下你的答案?在第1课时,我并没有急于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而是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
12、论证的?学生熟读课文之后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在突破教学重点时,我以“?”拉直变成“!”为本节课的主要线索,一步步引导学生初步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印证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力争做到教学设计新颖,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语言精练,让学生紧紧抓住三个具体事例来理解观点、得出结论,并举一反三,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落到了实处。设计意图课堂教学开始时要有亮点,才能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环节以标点符号“?”到“!”的变换引入,令学生眼前一亮,紧接着自然引出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设计意图本文是按照“提出观点印证观点总结观点”的思路来写的,条理非常清晰
13、。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结构,设计了填空练习,为学生搭建实用的学习支架。设计意图在“深入理解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这个环节中,采取由“扶”到“放”的方法,首先师生共同填写第一个事例的相关内容,再让学生独立补全表格。设计这个表格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三个事例中了解真理诞生的过程。第2课时课型:新授执行时间: 月 日执教:1.通过品读三个事例,体会课文是怎样用事例来说明观点的,并了解每一个事例的表达顺序。2.结合三个事例与“阅读链接”,体会科学家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并说出它给人的启示。3.能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板块一解析事例,感知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14563.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