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广安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师范大学广安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 广安 实验学校 2020 2021 学年 第三次 月考 语文试卷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一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等考生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填涂在相应位置。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迹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小题,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高考作文当引领阅读高考作文命题除具有评定与选拔
2、的功能,还具有引导功能,通常表现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但从语文学习的角度看,仅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是不够的。学生需要关注社会问题,也需要多读书、读好书。但现实情况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把大量时间花在了“做题”上,并没有“一心只读圣贤书”。学生读书不是太多了,而是远远不够。因此,高考作文命题应该充分起到引领学生阅读的作用,引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就语文学习而言,仅仅学习课本中有限的文章远远不够。著名作家叶圣陶早就讲过,课本选的文章不过是一些例子。语文学习当然不能只学这些例子,而必须大量阅读。教育学中常常讲到“情感教育”,但很少说清怎样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真正的情感教育是接受人类高
3、尚的情感,将这些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这肯定要依赖阅读达成。 大量阅读是学生写作能力形成的基础。学生是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精神世界的。学生的写作应该反映自己的成长经历,描绘自己心中日益扩大的、新奇的世界。而写作的过程又是进一步开阔自己的视野,与古今杰出人物对话的过程,也就是使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断丰富和扩大的过程。教师指导学生作文,应该主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文学、历史、哲学,而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阅读时的独特感受与思考表达出来。这样,学生不仅有话可说,而且能说得饱含意蕴。 读书让人有一个充实、丰盈的精神世界,让人懂得世界与人类的真善美,让人获得精神的自由。同时,读书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
4、能力。法国学者拉孔布维斯曼在语文的未来对古典研习的再思考中指出:“一个新的历史情形对我们而言首先就像一篇待解读的文本。”“世界与一篇文本全无二致,它们都是表达意愿与语法规则及类型的结合,需要经过繁复的程序进行重构。世界有待于我们去阅读,而读者正是通过阅读世界逐步建构自身的。”这就是说,阅读的价值不仅在于丰富知识以及一般意义上的获得智慧,阅读本身就是解构世界的预演。书是阅读的对象,人们通过读书而获得阅读的能力。“世界”也是阅读的对象,需要人们去阅读它、理解它、把握它。人通过读书培养了阅读的能力,包括感受能力,分析能力,联想与想象的能力,判断与欣赏的能力,由此也获得了“阅读世界”的能力。 高考作文
5、命题引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还会影响整个社会的读书风尚。近年来,中央一直倡导全民阅读。高考作文命题取材名著,会有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名著。很多家长为了了解孩子阅读名著的情况,自己也会阅读名著,与孩子交流阅读体会和看法,由此在家庭中形成阅读氛围。如果每个家庭都有藏书、有交流,孩子与家长一起阅读和讨论名著,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整个社会就离书香社会、学习型社会不远了。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高考作文命题具有引导功能,不仅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还应该充分起到引领学生阅读的作用,引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B.语文学习不应当只学习课本上
6、所选的“例子”,还应当大量阅读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书籍,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C.阅读的价值主要并不在于丰富知识、获得智慧,主要在于让人精神世界充实丰盈,让人懂得真善美,让人获得精神的自由。D.读书能够培养人的多种能力,包括阅读的能力、感受能力、分析能力、联想与想象的能力和判断与欣赏的能力,直至认识世界的能力。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一开头就从高考作文命题的引导功能谈起,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扩展开去,引出本文“高考作文当引领阅读”的论点。B.本文第二、三、四自然段集中笔力谈阅读对于人生的重要作用,目的在于说明高考作文应当引领学生阅
7、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C.本文第四自然段引用法国学者拉孔布维斯曼的话,是为了证明该段开头“读书让人有一个充实、丰盈的精神世界”这个分论点。D.本文第五自然段进一步拓展论证,将高考作文命题的作用由学生推及家长,推及家庭,推及社会,逐层扩展,一直推及到影响整个社会的高度。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3分)A.在现实生活中,学生陷入“题海”,沉迷于做题而忽略了读书,充分发挥高考作文命题对阅读的引领作用就是一种解决的办法。B.语文学习的对象绝不能仅限于教材,应当通过教材中的例子,举一反三,大量阅读,从而懂得世界与人类的真善美,获得精神的自由。C.高考作文命题应当着眼于引领学生多读书、读好
8、书,引领学生通过对文、史、哲等社科书籍的大量阅读丰富和扩大自己的精神世界。D.由于中央对全民阅读的一直倡导,再加上高考作文命题对整个社会风尚的影响,我们的社会就快要建成书香社会和学习型社会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 图一游学目的统计 图二我国参与游学用户规模【注】2018年至2020年为预测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产业信息网”) 材料二:“我国现有K12阶段(即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在校生人数约1.8亿,游学、夏今营参与比例预计在5%左右,近1000万人次。预计三年内,参与比例有望超过10%,前景广阔。”携程旅游日前发布的2017-20
9、18年度中国游学旅行报告)称,“越来越多中国家庭热衷去国外参加游学、营地类旅游,2018年预计规模达到100万人次,收入超过300亿元。”报告还指出,“游学业务以每年超过100%的速度增长”。同时,价格更亲民的国内游学的增长率是出境游的2倍以上,达到120%,人均团费在4200元左右。“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游学,孩子的游学年龄都向低龄化发展。”携程游学平台负责人张洁说,“用户数据显示,2017-2018年度,用户初次体验海外游学平均年龄在12.1岁,初次体验国内游学平均年龄在8.8岁,相比2015-2016年度分别下降0.8岁和1.2岁。(摘编自暑期游学,如何游学兼得人民日报2018年8月11日
10、)材料三: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些项目游而不学,只在普通旅游产品上打上“游学”标签,价格立即水涨船高;一些项目走“奢华路线”,吃大餐,住豪华酒店,甚至安排奢侈购物,完全复制成人游“套路”;一些项目以体验名校、提高外语能力为幌子,实际上就是带孩子转转校园、跟外国人聊聊天;一些组织机构资质堪忧,项目设计粗糙,隐含安全风险各种项目良莠不齐,游学乱象令人担忧。而家长即便感觉“被坑”,也很难维权。其实,游学的目的在于增长见识、提升素质,精髓在于“浸入式”体验风土人情、吸收文化养分。真正的游学应该包含多元教育元素,有专业课程设置、教学任务或研究课题,而不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欧美国家成熟的营地教育传统
11、、研修游学机制,目光聚焦于帮助孩子打开眼界、提高素质,而非钻进钱眼里。(摘编自莫忘海外游学的“初心与远方”“新华网”2018年8月8日)材料四:当下的研学旅行发源于古时的游学。春秋时期孔子率领众弟子周游列国14年,杏坛讲学,修订六经;唐代李白年轻时便走出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古人通过学习与游历的融合,增长见识、锻造坚韧意志、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正如严复所说:“大抵少年能以旅游观览山水名胜为乐,乃极佳事。因此中不但怡神遗目,且能增进许多阅历学问,激发多少志气,更无论太史公文得江山之助者矣。”研学旅行的概念最早于2013年由国务院提出,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
12、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发布,研学旅行首次由多部门联合发文落实推进。研学旅行是指由学校根据区城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目前,我国研学旅行尚处于起步阶段,关注度已逐年升温。(摘编自研学旅行:孩子“走出去”,知识“记下来”,“人民网”2018年8月10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游学目的统计”统计图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游学的目的主要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外语语言能力、锻炼独立自主能力等。B.
13、从“我国参与游学用户规模”统计图中可以看出,从2016年到2020年,不论是游学用户规模还是增长速度都呈上升趋势。C.从携程旅游的统计看,游学活动呈现以下特点:增长速度快、国内游学增长率高于出境游、游学年龄较往年有降低的趋势。D.从材料三反映的现状来看,目前的游学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价格高昂重“游”不重“学”、组织机构的资质不过关等。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携程旅游所说的“前景广阔”是指游学等项目能带来经济效益,这种较强的诱惑力无疑会给游学项目的开发、研究提供动力。B.造成“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游学现状的主要原因是些组织者或旅游机构的做法与游学应
14、有的形式大相径庭。C.2013年国务院提出与古人游学有某种相似性的研学旅行概念,其根本原因在于现行的学校教育存在着种种弊端。D.政府发出文件对研学旅行的形式提出了建议,指明了方向,但只有完善与研学旅行相应的配套机制才能保障研学的目的和实质。6.阅读以上四则材料,请从不同的角度就如何规范游学谈谈你的建议。(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一张照片李全三合村的李老头家的一张照片被人炒到了两万,但李老头死活都不肯出售。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再也坐不住了。因为那一张照片是我拍的,而且差点因为它连工作都没有了。三年前,三合村遇上了百年难遇的洪水。我是市里某报的一
15、名记者,第一现场当然离不开我的身影。那天,又一次洪峰即将到来,抗洪子弟兵刚把村里的老百姓转移走,正准备撤离时,就见洪水里有一个人影,我和几个子弟兵什么都没有说,就跳下水去救那个人。等子弟兵把那个人救起来一看,大家都吃了一惊,这人却是本县的县委刘书记。刘书记指了指远处说:“里面还有一个老人,赶紧营救他。”几个子弟兵一听村里还有人,马上让另外两个子弟兵把刘书记送走,他们去救人,可刘书记死活不肯走,说:“我也去。”几个子弟兵有些为难了,怎么能让刘书记再次冒险呢?刘书记有些不快,又说:“快,不能再等了,如果洪峰到来之前,我们不能把他救出来,我们怎么对得起我们的农民兄弟?再说,我对那里的路熟悉,我带路,
16、会事半功倍。”刘书记这样一说,大家再没办法阻止他,只好让他随着大家的船开往村里。我凭着职业的敏感,知道这才是新闻,赶紧把相机紧紧拿在手里,随时把最好的镜头拍下来。被困在村里的人就是李老头,为了家里的一头猪,死活不走。见我们来让他撤走,他就破口大骂起来:“你们这些混蛋,大水快来了,还回来干什么?”李老头的这句话,让我非常地反感。我们可是冒着生命危险来救他,他却这样对待我们。刘书记没理睬李老头的骂声,跳下水一把抓住李老头,几个子弟兵见状也跟着跳下水,一起把李老头拉上了船,我不失时机地拍下了这个镜头。等船只到安全地方,李老头居然问我刚才的照片拍得怎么样。我正在气头,淡淡地告诉他要相信我的技艺,可李老
17、头不相信,非要看看照片。我只好把相机取下来,把刚刚拍的那些一张张地给他看了。他似乎还有些不满意,问道:“这是什么照片?我要的是纸质照片。”我解释说:“这是数码相机,根本用不着去洗。”李老头还是不相信,问道:“这么宝贵的照片怎么不洗出来?”傍晚,我要回城里把照片和稿子交给报社,刚上车,李老头跑了过来,非要缠着我一起进城,我有些不情愿,可他说:“李记者,如果你不让我跟着你去,那说明你拍的照片是假的。”这个李老头真难缠,我哭笑不得,就随他吧。一到城里,李老头非要我带他去洗照片的地方把那张照片洗出来,给他一张。我想,反正顺路,又花不了几块钱,便答应了他的要求。洗好照片后,李老头拿着照片看得跳了起来,说
18、了谢谢,转身便不见了踪影。我正想如何摆脱他,这正是一个机会。待我回到报社里发照片时,才发现那张照片找不到了,便回到洗照片的地方,那个洗照片的小伙红着脸告诉我,李老头叫他把这张照片从我的相机里删除,我才想起,在我把相机给那个洗照片的小伙子时,报社领导打电话来,我到外面接电话去了。结果,县委书记勇救农民的事,只是文字报道,不见照片。报社领导很是生气,不相信一个名记者会做出这样的事,马上把我调到校对室做校对工作直到现在。因此,我对李老头也耿耿于怀。如今,刘书记刚调到省里任职,他却趁机把这张照片炒高价出售。第二天,我就驱车来到了三合村,在村长的带领下,好不容易在村东头找到李老头。他老多了,却一眼就认出
19、了我,大声喊道:“哎呀,李记者,多年不见了,你是越来越年轻了。”李老头的话,让我非常生气,马上质问他:“你为什么让洗照片的小伙子把我照片删了?现在又要炒这张照片?”李老头叹了一口气,说:“李记者,其实其实,你在报纸上把照片登出来,大家看后都会忘掉,时间一久,大家都会忘记那件事,我把照片保存到现在炒作,只是让大家都记住他们,因为因为他们都是我的恩人。”我想说点儿什么,可感觉到语言竟是那么苍白无力。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开头写李老头家的一张照片被人炒到了两万,但他死活都不肯出售,这样写为读者留下了悬念,使小说更有吸引力。B.县委刘书记在小说
20、中着墨不多,但小说通过他的言行,将一个心系百姓、不顾个人安危的基层干部形象表现得非常到位。C.文中写到在又一次洪峰来临之际,李老头却“为了家里的一头猪,死活不走”,这样安排情节是为了突出李老头的自私自利。D.“我”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但却是不可缺少的线索人物,小说的所有情节都和“我”有关,“我”是主要事件的亲历者。8.小说中的李老头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9. 小说以“一张照片”为题有什么用意?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杨士奇,名寓,以字行,泰和人。 建文初,集诸儒修太祖
21、实录,士奇已用荐征授教授当行,王叔英复以史才荐。遂召入翰林,充编纂官。 士奇奉职甚谨,私居不言公事,虽至亲厚不得闻。在帝前,举止恭慎,善应对,言事辄中。人有小过,尝为拚覆之。广东布政使徐奇载岭南土物馈廷臣,或得其目籍以进。帝阅无士奇名,召问。对曰:“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帝遽命毁籍,仁宗即位,擢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时有上书颂太平者帝以示诸大臣皆以为然士奇独曰陛下虽泽被天下然流徒尚未归疮痍尚来复民尚艰食更休息数年庶几太平可期。帝曰:“然。”因顾蹇义等曰:“朕待卿等以至诚,望匡弼,惟士奇曾五上章,卿等皆无一言。岂果朝无阙政,天下太平
22、耶?”诸臣惭谢。 宣宗之初即位也,阁中惟士奇、荣、溥三人。荣疏闿果毅,遏事敢为,然颇通馈遗,边将岁时致良马,帝颇知之,以问士奇。士奇力言:“荣晓畅边务,臣等不及,不宜以小眚介意。”帝笑曰:“荣尝短卿及原吉,卿乃为之地耶?” 士奇曰:“愿陛下以曲容臣者容荣。”帝意乃解。荣以此愧士奇,相得甚欢。 宣宗崩,英宗即位,方九龄。军国大政关白太皇太后。太后推心任士奇、荣、溥三人,有事遣中使诣阁谘议,然后裁决。三人者亦自信,侃侃行行意。士奇既耄,子稷傲狠,尝侵暴杀人。言官交章劾稷。朝议不即加法,封其状示士奇。复有人发稷横虐数十事,遂下之理。士奇以老疾在告。天子恐伤士奇意,降诏慰勉。士奇感泣,忧不能起。九年三
23、月卒,年八十、赠太师,谥文贞。 (节选自明史杨士奇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时有上书颂太平者帝以示诸大臣皆以为然士奇独曰陛下虽泽被天下然流徙尚未归疮痍尚未复民尚艰食更休息数年庶几太平可期B时有上书颂太平者帝以示诸大臣皆以为然士奇独曰陛下虽泽被天下然流徙尚未归/疮痍尚未复/民尚艰食/更休息数年/庶几太平可期/C时有上书颂太平者帝以示诸大臣/皆以为然/士奇独曰陛下虽泽被天下然/流徙尚未归疮痍尚未复民尚艰食更休息数年/庶几太平可期D时有上书颂太平者帝以示诸大臣皆以为然士奇独曰陛下虽泽被天下然/流徙尚未归疮痍尚未复民尚艰食更休息数年/庶几太平可期11.下列
24、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一般对平辈或尊辈要称字。B岭南,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C礼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典礼、科举、学校等,礼部侍郎是礼部的最高长官。D崩,也称作驾崩、山陵崩,是古代表示帝王或皇后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杨士奇器度宽宏,不计较小事。广东布政使徐奇拿岭南土特产赠送给朝臣,名单中没有杨士奇,皇帝询问此事,杨士奇予以解释,没把此事放在心上。B杨士奇忠言直谏,不从众歌功颂德。对有人称颂天下太平一事,杨士奇独抒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18916.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