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类型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核心素养教案(2025春详细版).doc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218918
  • 上传时间:2025-11-15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46.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课外古诗词诵读
    资源描述:

    1、课外古诗词诵读【核心素养】文化自信增强对中华优秀诗词文化的热爱。语言运用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思维能力把握诗歌的内容,理解诗歌意境,提高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领会诗歌主旨。(重点)审美创造鉴赏诗歌中运用的写作手法,感悟诗歌语言和意境之美。(难点)【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泊秦淮和贾生。2.结合相关背景,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泊秦淮【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抢答游戏,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大家可以举手抢答。(1)杜牧是哪个朝代的诗人?(2)这个朝代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是谁?后人合称他们为什么?(3)除了“大李

    2、杜”还有“小李杜”,“小李杜”指的是哪两位诗人?(4)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这条河是在哪个省?在古代它是个怎样的地方?(5)玉树后庭花是一首怎样的诗?(题目依次出示)预设(1)唐朝。(2)李白和杜甫,后人把他们合称为“李杜”或“大李杜”。(3)“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隐和杜牧。(4)江苏省。秦淮河穿南京城而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鳞次栉比,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5)此诗为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他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玉树后庭花被后世称为亡国之音。师:如今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在这样的情形下听到此曲,他的心情是怎样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杜牧的泊秦淮。

    3、(板书文题)设计意图本环节从与诗歌相关的文学常识和典故导入,采用抢答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已有知识,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二、初读诗歌,感知内容1.朗读全诗,感受节奏、韵律。(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正音,划出节奏并自由朗读。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从节奏、感情基调等角度指导学生。(3)学生齐声朗读,教师指名朗读。2.默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结合课本旁边的注释和工具书,以及每首诗下面的解说,尝试理解这首诗的大意。预设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沙滩,夜晚在秦淮河岸停船,靠近一家酒馆。卖唱的歌女不懂

    4、什么叫亡国之恨,在秦淮河对岸,还唱着玉树后庭花。3.齐读诗歌,探究诗歌内容。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齐声朗读诗歌,然后合作交流,探究下面的问题。(1)一、二句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三、四句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学生齐读后结合资料,讨论问题并作答)预设(1)一、二句写了“烟”“水”“月”“沙”“酒家”等景物,勾画出秦淮河两岸迷蒙的景象,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渲染了一种凄清的氛围。(2)夜泊秦淮,诗人听到隔江传来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表面上诗人是谴责卖唱的女子不知亡国之恨,实际上是斥责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以读促知,引导

    5、学生掌握读诗的方法,并逐层细化来完成初中古代诗歌的教学目标。三、品读诗歌,揣摩情感师:同学们,阅读下面这首诗歌,联系泊秦淮,探讨这两首诗在主题上的相同之处。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1)学生齐读题临安邸,自由揣摩诗意。(2)教师解读诗意。预设诗的头两句抓住临安城的特征,写出了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后两句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慨。“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似的。“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

    6、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直斥南宋朝廷忘了国恨家仇,简直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3)学生讨论,比较分析后作答。预设两首诗都是借古讽今。题临安邸倾吐了郁结在诗人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泊秦淮中一曲玉树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了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连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一个“犹”字透露出作者的批判之意、忧虑之情。师小结: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

    7、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致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对比阅读的方式感受借古讽今诗歌的特点,同时归纳诗歌主题,深化学生对诗歌的认识。贾 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其一)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其二)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学生齐读诗句)师:同学们知道这些诗句都是谁写的吗?(生:李商隐)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商隐的诗贾生。(板书文题)设计意图由李商隐比较出名的诗句导入,以诗引诗,既能营造学习诗歌的意境,也

    8、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初读诗歌,感知内容1.朗读全诗,感受节奏、韵律。(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正音,划出节奏并自由朗读。贾 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从节奏、感情基调等角度指导学生。(3)学生齐声朗读,教师指名朗读。2.默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师:结合课本旁边的注释和工具书,以及每首诗下面的解说,尝试理解这首诗的大意。预设汉文帝在宣室咨询被放逐的大臣,贾谊的才能更是无人能比。可惜深夜汉文帝在座席上向前移动靠近他,不是关心百姓而是关心鬼神之事。3.齐读诗歌,探究诗歌内容。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齐声朗读诗

    9、歌,然后合作交流,探究下面的问题。(1)“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这两句中的“求”“访”二字写出了文帝对贾谊的什么态度?从字面上看,诗人对汉文帝的态度是褒还是贬?(2)第三句中的“可怜”一词耐人寻味,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诗人可怜什么。(学生齐读后结合资料,讨论问题并作答)预设(1)首句的一“求”一“访”,仿佛在热烈颂扬汉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可谓求贤若渴。“求贤”而至“访逐臣”,更可见汉文帝网罗贤才已达到“野无遗贤”的程度。次句是汉文帝对贾谊的赞叹之词。“才调”与“更无伦”的赞叹配合,令人宛见贾生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诗的形象感和咏叹的情调也就自然而然地显示出来了

    10、。这两句,由“求”而“访”、由“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汉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从字面上看,对汉文帝是褒扬的。(2)可怜贾生才华无与匹敌,却得不到皇帝的重用(可怜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可怜自己像贾生一样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可怜天下苍生,因为皇帝关心“鬼神”甚于关心百姓(可怜皇帝不关心百姓而关心鬼神)。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同时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为后面理解诗歌的情感作铺垫。三、品读诗歌,揣摩情感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齐声朗读诗歌,然后合作交流,探究下面的问题。(1)对于汉文帝求贤若渴,夜半与贾谊促膝长谈的做法,诗人持什么态度?由此可见本诗用了怎样的写作

    11、手法?(2)本首诗仅仅是为了讽刺汉文帝吗?有没有更深的含义?(学生齐读后结合资料,讨论问题并作答)预设(1)诗人语含讽刺,运用了欲抑先扬的写作手法。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义,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并赞叹贾生的才华。直到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促膝谈心,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至此,揭露了汉文帝不关心国计民生,只顾求仙访道的嘴脸。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欲抑先扬则不能达到此效果。(2)此诗托古讽今,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隽永。诗中有讽刺,有感慨。从表面看,诗人讽刺的是汉文帝,实际上是托古讽今。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或

    12、信道,服药求仙,以求长生,而不问民生疾苦,更难礼贤下士。同时,诗人怜贾谊正是自怜。既表达了对皇帝的讽刺,又抒写了自己的怀才不遇。师小结:贾生是一首托古讽今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诗人通过讽刺汉代帝王虽能求贤却又不知真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皇帝看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一心求仙访道而不顾国计民生的现实,也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设计意图第二首诗歌的学习模式跟第一首基本一致。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一个习惯性的认识,习得学习诗歌的基本方法。四、总结存储古诗中常有托古讽今、感慨国家兴亡之作。像泊秦淮这首诗,就将对历史的咏叹与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阅读时要注意寓情于景的手法,体味那

    13、种兴亡之忧融入悲凉意境的沉重感;而对于贾生这首诗,则应注意欣赏它欲抑先扬、议论精警的特点。第2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和约客。2.结合相关背景,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歌意境,提高分析鉴赏诗词的能力。3.体会诗歌中诗人表达的情感。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顾导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师:同学们,请齐声朗读这两首诗。还记得这两首诗是谁的代表作吗?(生:杨万里)对,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作品,描写的是美丽的自然景

    14、物。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看看这首诗里诗人描写的又是什么。(板书文题)2.了解作者及背景。(参见状元大课堂本课本课作者简介部分、”背景链接”栏目)设计意图由学生已经学过的诗人的代表作品导入,以诗引诗,既能营造学习诗歌的氛围,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人论世,有利于学生把握诗歌中蕴含的情感。二、初读诗歌,感知内容1.朗读全诗,感受节奏、韵律。(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正音,划出节奏并自由朗读。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从节奏、感情基调等角度指导学生。(3)学生

    15、齐声朗读,教师指名朗读。2.默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结合课本旁边的注释和工具书,以及每首诗下面的解说,尝试理解这首诗的大意。预设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空欢喜一场。当你进入万山环绕的圈子里,你刚攀过一座山,又马上被另一座山阻拦。3.齐读诗歌,探究诗歌内容。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齐声朗读诗歌,然后合作交流,探究下面的问题。从“赚”“错”“放”“拦”等词语可以看出,这首七言绝句写得通俗易懂而又生动形象,请分析这些词语的表现力。(学生齐读后,讨论问题并作答)预设“赚”是“骗”的意思。行人心目中的下山容易,与实际上下山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山的主

    16、观想象骗了。一个“错”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放”“拦”两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万山”以人的行为和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形象地描绘出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且富有情趣。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同时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为后面理解诗歌的情感作铺垫。三、品读诗歌,揣摩情感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齐声朗读诗歌,然后合作交流,探究下面的问题。1.读下列材料,说说这些诗句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1)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3)苏轼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4)杜甫望

    17、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王安石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6)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2.请说说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表达了怎样的哲理。(学生齐读屏显资料,讨论问题并作答)预设1.都是富有哲理的名句,有表层含义也有深层含义。2.诗人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有充分的估计,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这样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险如夷。教师小结: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是一首哲理诗,此诗明写登山的感受,实为谈人生哲理,即在取得一定成绩时,万万不可自得自满,而应不断

    18、进取。设计意图第三首诗歌的学习模式虽与前两首一致,但主要采用学生自学的方式,教师适当引导、总结,以此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并巩固上节课所学的方法。约 客【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激趣导入师:有两句古诗“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道出了相约的无限美好。然而,如果相约未成,人们又会有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跟随赵师秀的约客一诗,共同来感受一下吧。(板书文题)2.了解作者了解作者及背景。(参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简介部分、”背景链接”栏目)设计意图由与“相约”有关的诗句导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初读诗歌,感知内容1.朗读全诗,感受节奏、韵律。(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正音,划出节奏并自由朗读。约

    19、 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从节奏、感情基调等角度指导学生。(3)学生齐声朗读,教师指名朗读。2.默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师:结合课本旁边的注释和工具书,以及每首诗下面的解说,尝试理解这首诗的大意。预设梅雨时节,家家户户都被笼罩在烟雨中,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到处都是蛙鸣。时过午夜,已约好的客人却还没有来,(我)无聊地拿着棋子敲击桌面,震落了灯花。3.齐读诗歌,探究诗歌内容。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齐声朗读诗歌,然后合作交流,探究下面的问题。这首诗描绘了几幅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学生齐读后结合资料,讨论问题

    20、并作答)预设描绘了四幅画面:(1)梅子黄熟的江南雨季,烟雨蒙蒙,家家户户都笼罩在蒙蒙的细雨之中。(2)笼罩在蒙蒙烟雨中的青草池塘里,传来阵阵蛙鸣,江南的夏夜寂静而美好。(3)主人约客,耐心而又带有几分焦急地等待着客人,盼望听到客人的叩门声,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4)主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渐渐快要燃尽,主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敲棋的动作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设计意图本环节沿用前面三首诗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感知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同时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为后面理解诗歌的情感作铺垫。三、品读诗歌,揣摩情感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齐声朗读诗歌,然后合作交

    21、流,探究下面的问题。诗的三、四两句捕捉到了诗人怎样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细节,结合诗句分析表达效果。(学生齐读后结合资料,讨论问题并尝试作答)预设通过对诗人身处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动作细节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了约客未至的怅惘心情。“落灯花”固然是敲棋所致,但也委婉地表现了灯芯燃久、期客时长的情形,诗人怅惘失意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教师小结:约客这首诗采用寄情于景的写法,描绘了诗人在一个梅雨绵绵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百无聊赖的心境。全诗可谓形神兼备,生活气息浓郁,又毫无雕琢之气。设计意图本首诗歌的学习模式同前三首一样。通过前三首诗歌的学习,学生逐渐习得学习诗歌的基本方法。教师在具体操作时,可以进一步简化,以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本首诗歌的学习。四、总结存储这节课学习的两首古诗都十分有趣。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语言明白如话,灵动活泼,幽默诙谐,富有哲理,意趣横生,同学们要仔细体会它的这些特点。课下还可以多找一些哲理诗来品读。约客构思精巧、描写细腻,诗中的环境、动作描写细致入微地烘托出人物的心理活动。读此诗,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情趣。这四首诗各有特色,根据其各自特色,各有侧重地逐一学习。在依次分析四首诗歌后,学生既能欣赏到不同风格的诗歌,又可以学习到统一的诗歌学习方法,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6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核心素养教案(2025春详细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18918.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达标题).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达标题).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统计与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 2 用样本估计总体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统计与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 2 用样本估计总体练习(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轻巧夺冠).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轻巧夺冠).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统计与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 1 随机抽样、统计图表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九章 统计与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 1 随机抽样、统计图表练习(含解析).docx
  • 新疆哈密地区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新疆哈密地区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考试直接用).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考试直接用).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8 隐零点与极值点偏移问题 培优课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8 隐零点与极值点偏移问题 培优课练习(含解析).docx
  • 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含解析).doc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理(含解析).doc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综合题).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综合题).docx
  • 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数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doc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数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含解析).doc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综合卷).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综合卷).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7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零点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7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零点练习(含解析).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6 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6 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练习(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突破训练).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突破训练).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5 利用导数研究恒(能)成立问题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5 利用导数研究恒(能)成立问题练习(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研优卷).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研优卷).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满分必刷).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满分必刷).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4 函数中的构造问题 培优课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4 函数中的构造问题 培优课练习(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模拟题).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模拟题).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3 导数与函数的极值、最值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3 导数与函数的极值、最值练习(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最新).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最新).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新).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新).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2 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2 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练习(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巩固).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巩固).docx
  • 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1 导数的概念及其意义、导数的运算练习(含解析).docx2023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一元函数的导数及其应用 1 导数的概念及其意义、导数的运算练习(含解析).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实用).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实用).docx
  • 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数学(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doc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终质量评估数学(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doc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完整版).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完整版).docx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夺分金卷).doc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夺分金卷).docx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