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类型加强小学语文能力训练.doc

  • 上传人:a****
  • 文档编号:219515
  • 上传时间:2025-11-15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15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加强 小学语文 能力 训练
    资源描述:

    1、加强小学语文能力训练一、加强小学语文能力训练的意义从一般教学论讲:教学是传授知识还是培养能力是传统教学论和现代教学论的根本区别点。传统教学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传授知识,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主要是发展学生的智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我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对学生德、智、体、美素质的全面激发。而教学的核心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正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新大纲”)所提出的“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学生的发展应

    2、是全面的,就是要全面激发学生的语文素质。这里要对语文素质作一全面理解。语文素质应包括:语文能力;做人的良好性格和思想、品德、情感、习惯。良好的思维品质及思维能力;中国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积累及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心理素质。语文能力是小学语文素质的核心,培弄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核心的目的任务。因为小学语文是工具学科,是基础工具学科,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学科。小学语文就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学科;对小学生来说,学习语文就是要掌握祖国的语言工具。儿童是在逐步掌握语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通过语文学习,儿童不仅能获得语言,而同时还会获得文化科学知识,提高思想认识和思维能力,丰富情感。读书,还会提高学生的说话

    3、、作文能力,把自己要说的话、想到的事、看到的事或做过的事,用口头或文字表达出来,进行思想交流,达到相互了解。也就是说,只要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才能学会各科知识,所以语文学科具有再认知的功能。其再认知的功能体现在:(l)通过语言实践获得语言,获得字、词、句、段、篇语文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利用语文能力进行交流、解释、记忆;(2)通过语言理解和记忆获得各科文化科学知识;(3)掌握获得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方法,即自学方法。这三项认知功能,以第一项为基本认知功能。正因为有这一基本认知功能,语文学科才具有再认知特点;学生具有了语文能力,才能再学习。所以说学好语文是学好各科知识的

    4、基础。正因为语文学科具有获得再学习的动能,语文学科才具有工具性。这种工具性表现在再认知上,才把语文称之为基础工具学科。凡工具学科,就必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能力。数学是工具学科,要具备计算能力;语文是工具学科,必须具有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叶圣陶先生早就明确指出:“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联成一贯;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倒能够‘行’的地步,

    5、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这里谈的习惯,即指能力而言。这段话说明:第一,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意义。叶老把语文能力看作为“生活的能力”。也就是“新大纲”所提的学习语文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总之,要达到使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必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第二,明确指出知识和能力的关系。知识是必要的,通过理解获得知识;理解知识之后,还必须通过语文实践形成语文能力。知识和能力的关系,是出发点知;一是终极点行。由知到行,必须经过理解和训练。从以上论述不难看出培养小学语文能力的意义。从而也说明:江西省资溪县从80年代初所进行的小学“语文能力”教材教改实验,正体现

    6、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该项实验的内容提出:“以能力为序列能力训练的目标;以学生为主体能力训练的教学思想;以课文为例子能力训练的教材运用;培养学习兴趣能力训练的心理动机;指导学习方法能力训练的途径;养成良好习惯能力训练的归宿。”这一套“语文能力”教材教法体系,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有了保障。二、学生语文能力的掌握必须进行严格训练小学语文能力的掌握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训练。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行”就是实践,就是练习。叶老还指出:“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的人身

    7、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也不会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所以讲说和指点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的人来多练习,硬是要按照规格练习。练成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够代替的,非自己动手,认真练习不可。”这段话虽然是针对练习写字的技能技巧而言的,但同样用于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形成。这段话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学生语文能力的掌握和语言习惯的形成,不能只靠教师讲解、指点还必须经过学生自身的练习,二者结合起来就是训练;(2)语文能力训练必须落实在学生身上;(3)学生语文能力的掌握,必须按照规格认真练习,来不得丝毫马虎。所以小学生学习祖国语言,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语言训练,才能逐步提高语文能力。有人说,强调

    8、语文课的语言训练,有人会把语文课上成支离破碎的练习课。这种情况是存在的,这是对语言训练的误解。除了将“训练”和“练习”混同外,主要对语言训练的内涵不清楚。语言训练应包括:语言理解、语言欣赏、语言积累、语言运用等方面。(1)要训练学生理解和欣赏语言的能力。语言是载体,语言包括内容和表达形式两方面,二者是统一的。要教会学生通过语言形式理解语言表达的内容。过去重在内容理解,轻语言形式的掌握;要教会学生理解、欣赏语言表达的个性体现,即作者在具体情境中遣词造句、表情达意所透示出的个性特征和语言韵味。从而训练学生的语感。(2)要训练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有人认为积累语言就是记忆、背诵。虽然教师指导学生理解读

    9、、背内容,教给读、背方法,这是对的。但是为什么重点背诵某一部分,这一部分的语言精华在什么地方?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如果学生不了解这些,背下来又有何用?不要忘记要学生积累的是语言的精华,只有语言精华积累多了,学生才能在说、写中灵活运用。(3)要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即说、写训练。语言积累为语言运用打下基础。同时还要进行说、写的单独训练。“新大纲”提出“口语交际”是要进行训练的。总之,语言训练包括丰富的内容,不能用支离破碎的练习课来代替。叶老对训练还有一番具体解释。他说:“所谓训练,当然不只是教学生拿起书来读,提起笔来写。就算了事。第一,必须讲求方法。怎样阅读才可以明白通晓,摄其精英,怎样写作才可以清楚畅达,表其情意,都得让学生们心知其故。第二,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因为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情,仅仅心知其政,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事的。”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加强小学语文能力训练.doc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19515.html
    相关资源 更多
  •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doc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doc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考试直接用】.docx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考试直接用】.docx
  • 2022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7章 函数及其图象17.4 反比例函数阶段强化专训(新版)华东师大版.doc2022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7章 函数及其图象17.4 反比例函数阶段强化专训(新版)华东师大版.doc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综合题】.docx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综合题】.docx
  • 2022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7章 函数及其图象17.4 反比例函数第5课时 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解实际问题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doc2022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7章 函数及其图象17.4 反比例函数第5课时 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解实际问题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doc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综合卷】.docx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综合卷】.docx
  • 2022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7章 函数及其图象17.4 反比例函数第5课时 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解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新版)华东师大版.doc2022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7章 函数及其图象17.4 反比例函数第5课时 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解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新版)华东师大版.doc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精练】.docx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精练】.docx
  • 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第三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七章综合测试题 华东师大版.doc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第三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七章综合测试题 华东师大版.doc
  • 2022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7章 函数及其图象17.4 反比例函数第5课时 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解实际问题学案(新版)华东师大版.doc2022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7章 函数及其图象17.4 反比例函数第5课时 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解实际问题学案(新版)华东师大版.doc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研优卷】.docx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研优卷】.docx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满分必刷】.docx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满分必刷】.docx
  • 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第三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专题复习(1) 华东师大版.doc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第三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专题复习(1) 华东师大版.doc
  • 2022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7章 函数及其图象17.4 反比例函数第4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应用教学设计(新版)华东师大版 (2).doc2022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7章 函数及其图象17.4 反比例函数第4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应用教学设计(新版)华东师大版 (2).doc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模拟题】.docx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模拟题】.docx
  • 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第三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 期末自我检测题(B卷)(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doc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第三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 期末自我检测题(B卷)(无答案) 华东师大版.doc
  • 2022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7章 函数及其图象17.4 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 认识反比例函数说课稿(新版)华东师大版.doc2022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7章 函数及其图象17.4 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 认识反比例函数说课稿(新版)华东师大版.doc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最新】.docx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最新】.docx
  • 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第三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 一元一次方程小结与复习(二) 华东师大版.doc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第三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 一元一次方程小结与复习(二) 华东师大版.doc
  • 2022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7章 函数及其图象17.4 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 认识反比例函数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doc2022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7章 函数及其图象17.4 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 认识反比例函数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doc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新】.docx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新】.docx
  • 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第三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 一元一次方程小结与复习(一) 华东师大版.doc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第三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 一元一次方程小结与复习(一) 华东师大版.doc
  • 2022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7章 函数及其图象17.4 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 认识反比例函数学案(新版)华东师大版.doc2022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7章 函数及其图象17.4 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 认识反比例函数学案(新版)华东师大版.doc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巩固】.docx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巩固】.docx
  • 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第三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 一元一次方程单元综合检测题(一) 华东师大版.doc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第三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 一元一次方程单元综合检测题(一) 华东师大版.doc
  •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2022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7章 函数及其图象17.3 一次函数第4课时 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说课稿(新版)华东师大版.doc2022春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7章 函数及其图象17.3 一次函数第4课时 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说课稿(新版)华东师大版.doc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完整版】.docx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完整版】.docx
  • 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第三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 7.3实践与探索(第1课时)教案 华东师大版.doc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镇第三初级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 7.3实践与探索(第1课时)教案 华东师大版.doc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加入我们 - 常用工具与软件 - 公益活动

    copyright@ 2020-2024 www.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