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牛栏山第一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6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牛栏 第一 中学 2012 2013 学年 10 月月 语文试题 答案
- 资源描述:
-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牛栏山第一中学高二年级2012-2013学年度10月月考语文试卷(注意:111小题,请在机读卡上作答。)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坍圮/癖好 筵席/垂涎三尺 讥诮/金蝉脱壳B.堤岸/提防 胼胝/民脂民膏 山冈/刚柔相济C.狙击/刀俎 谄媚/陷害忠良 拮据/诘屈聱牙D.恪守/可汗 毗邻/如丧考妣 契约/锲而不舍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旧城保护和改造工作的稳步推进,不仅带动了房地产开发,取得了经济效益,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聚集着人气,改善着人居环境。B.谈起三聚氰胺,许多
2、奶粉用户深恶痛绝。当有关媒体记者探访生产有毒奶粉的企业负责人时,他们往往三缄其口,讳莫如深。C.本公司承接室内装潢业务,拥有先进的设计理念和专业的施工队伍,秉承“用心服务”的宗旨,使无数家庭蓬荜生辉,使您的消费物超所值。D.历史无数次地证明,大凡在艺术上独树一帜的大师往往能虚心求教,吸纳百家之长,同时又能师心自用,别出心裁,在继承的基础上勇于创造。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任何人也不能动摇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坚定意志,任何人也阻挡不了两岸推进交流合作,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历史潮流。B.在神舟九号飞船返回舱开舱仪式暨搭载物交接仪式上,有关专家指
3、出本次搭载物种丰富,涉及学科领域众多,研究课题规格及产业化经济价值是以往历次搭载中最大的。C.罗映珍每天守候在丈夫身旁,含泪写下了600多篇充满爱的日记,她不仅唤醒了许多人在这纷杂时代中对内心情感的拷问,也唤醒了自己因公受伤沉睡多年的丈夫罗金勇。D.旨在通过钻探研究地震机制、捕捉余震直接信息以提高地震监测和预警能力的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工程,将于近日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科学院组织实施。4.根据所给的解释,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使用的都不是其本义的一项是( )A可望而不可即 若即若离 解释:即,篆书写作 。说文解字说“即,即食也”,表示一个人靠近食物,所以,“即”的本义是“靠近”。B才
4、华横溢 物华天宝 解释:华,篆书写作 。说文解字说“华,荣也”,“荣”指的是草木植物的花,所以,“华”的本义是“花”。C顾名思义 顾影自怜解释:顾,篆书写作 。说文解字说“顾,还视也”,“还视”是回头看的意思,所以,“顾”的本义是“回头看”。D杳无音信 信誓旦旦解释:信,篆书写作 。说文解字说“信,诚也”,意思是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所以,“信”的本义是“言语真实”。5.根据语段内容,在横线处选填的语句及选择的理由,都恰当的一项是( )随着网络书店的兴起,实体书店是否还有发展空间呢?调查显示,目前仍有七成多的读者依然在新华书店等实体书店选购图书,只有24%的读者是通过网络书店买书,而这些人在网
5、络购书之前,多数已到实体书店看了样书。这说明广大读者对实体书店仍有强烈的需求。此外, 。所以,出版界专家也认为,虽然网络书店的出现给实体书店带来很大冲击,但实体书店却是网络书店不能替代的。【甲】实体书店给读者提供了良好的购书体验,因而能够给读者带来直接的阅读刺激【乙】网络书店与实体书店最大的差距在于无法带给读者良好的购书体验和阅读刺激A选择【甲】。理由:“此外”中的“此”指读者对实体书店有需求,【甲】句说的是实体书店对读者有更大影响,而专家的观点正是基于这两点得出来的。B选择【甲】。理由:【甲】句是一个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相对于【乙】句“网络书店”与“实体书店”的比较,【甲】句表述严谨,更易于
6、得出结论。C选择【乙】。理由:“此外”表示后句内容与前句所述不同,前句“实体书店是否还有发展空间”的叙述主体是实体书店,后句叙述主体就应是网络书店。D选择【乙】。理由:专家能得出“实体书店却是网络书店不能替代的”这一结论,就是基于“网络书店与实体书店尚有较大差距”这种现象的客观存在。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李白、杜甫、白居易都继承并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B北宋文学家苏轼是豪放词风的开创者,念奴娇赤壁怀古笔力雄健,意境开阔,历来被人们看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C林冲是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之一。他由八十万禁军教头到被逼上梁山的人生遭
7、遇,反映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D在先秦历史散文中,左传是编年体的史书,国语和战国策都是国别体的史书。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袪。重耳遂奔狄。居狄五岁而晋献公卒,里克已杀奚齐、悼子,乃使人迎,欲立重耳。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已而晋迎其弟夷吾立之,是为惠公。惠公七年,畏重耳,乃使宦者履鞮与壮士欲杀重耳。重耳闻之,乃谋赵衰等曰:“始吾奔狄,非以为可用与,以近易通,故且休足。休足久矣,固愿徙之大国。夫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诸侯。今闻管仲、隰朋死,此亦欲得贤佐
8、,盍往乎?”于是遂行。 过五鹿,饥而从野人乞食,野人盛土器中进之。重耳怒。赵衰曰:“土者,有土也,君其拜受之。”至齐,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有马十二乘,重耳安之。重耳至齐二岁而桓公卒,会竖刀等为内乱,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留齐凡五岁。重耳爱齐女,毋去心。赵衰、咎犯乃于桑下谋行。齐女侍者在桑上闻之,以告其主。其主乃杀侍者,劝重耳趣行。重耳曰:“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必死于此,不能去。”齐女曰:“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过郑,郑文公弗礼。 重耳去之楚,楚成王以适诸侯礼待之,重耳谢不敢当。赵
9、衰曰:“子亡在外十余年,小国轻子,况大国乎?今楚大国而固遇子,子其毋让,此天开子也。”遂以客礼见之。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成王曰:“子即反国,何以报寡人?”重耳曰:“羽毛齿角玉帛,君王所余,未知所以报。”王曰:“虽然,何以报不穀?”重耳曰:“即不得已,与君王以兵车会平原广泽,请辟王三舍。”楚将子玉怒曰:“王遇晋公子至厚,今重耳言不孙,请杀之。”成王曰:“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之!” 重耳至秦,缪公大欢,与重耳饮。是时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以九月卒。十二月,晋国大夫栾、郤等闻重耳在秦,皆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为内应甚众。于是秦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重耳出
10、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 (选自史记晋世家有删节)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 固:坚持 B重耳安之 安:安于享受C穷而来此 穷:贫穷 D重耳谢不敢当 谢:辞谢8.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耳闻之,乃谋赵衰等曰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B过五鹿,饥而从野人乞食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C即不得已,与君王以兵车会平原广泽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D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重耳经历坎坷困苦的一项是( ) 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 饥而从野人乞食
11、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醉重耳,载以行 过曹,曹共公不礼 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 A B. C. D.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骊姬进谗言,重耳未向献公告别就逃到蒲城,被追杀时又逃到狄;惠公即位后,又被追杀,只得逃往齐国。 B重耳逃到齐国后,齐桓公给予他很好的待遇,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并送给他十二匹马。桓公死后,因齐国内乱,重耳只好决定离开齐国。 C重耳逃到楚国后,楚成王以对待诸侯的礼节对待他。当楚成王问他回晋国后怎样回报时,重耳以“退避三舍”回答,激怒了楚国将领子玉。 D晋惠公死去后,晋国的几位大夫劝说重耳回晋国。在逃亡十九年后,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
12、国。11.下列文言短文,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阮 光 禄 在 剡 曾 有 好 车 借 者 无 不 皆 给 有 人 葬 母 意 欲 借 而 不 敢 言 阮 后 闻 之 叹 曰 吾 有 车 而 使 人 不 敢 借 何 以 车 为 遂 焚 之A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B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C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D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