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简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简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 简阳市 2016 2017 学年 高一上 学期 期末 检测 语文试题 WORD 答案
- 资源描述:
-
1、简阳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高一 语文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上对应的虚线框内。2第卷和第卷中的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3. 主观题必须用黑色墨水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第卷 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法: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书法与绘画、音乐等
2、纯艺术门类不同,它不仅仅是艺术,因为书法首先是中国的文字。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母体和载体,独一无二的书法无疑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它文化的标志之一。我们对传统的文化、传统的书法要有敬畏之心。中华文明和中国艺术独特性的代表之一,就是我们自古沿用下来的书法。中国的书法拥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它是历代书法家精神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国人智慧的“舍利子”。一个对自己文化都不敬畏的民族何谈自尊。回顾历史,作为文字的书法,是完全实用性的,是人们生活、交往、奏事不可缺少的;但作为艺术,中国古代书法家追求法度,追求书卷气、文人气,使书法不仅成为人们用来记叙和表述思想的实际手段,更成为用来体现文
3、人的才情和学养的载体,也即所谓“字如其人”“书为心画”。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书法艺术延续了近三千年的辉煌,正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从二十世纪初西方的钢笔进入中国以来近半个世纪,硬笔代替了毛笔,使中国书法渐渐不再具有实用性。尤其是近十多年来,随着电脑的高速发展和普及,这一代年轻人不要说写毛笔字了,甚至即将远离硬笔,进入一个无纸无笔的键盘时代。过去,古人入私塾读书,识字、吟诵、书写三者是合而为一的,是一个不可分拆的整体。但是,在现代教育兴起之后,中国文字的整体性和书卷气的传统被拆解:文字、音韵、书法,成为不同专业;文字归于中文,吟诵归于表演,而书法归于美术;识字作为必修课,书法却成
4、为选修课。而今研究中文的,往往不了解书法;美术学院学书法的,并未开设文字、音韵的课程。可见,书法传统在代际绵延中发生了多次重大变化,书法之“法”对于使用毛笔的人来说,越来越隔膜,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书法的认识也越来越混乱。尤其是经历了上个世纪的战乱与运动,书法传统的脉搏被人为地割裂了,直接造成了今天书法创作、鉴赏与批评的标准不断地泛化甚至是丧失。书法不仅是写字,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一种睿智的方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文化不能遗传和移植,也不能复制和再生,必须从小培养,必须要不断坚持,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甚至是一辈子。孜孜不倦、点滴积累,耳濡目染、薪火相传,不然就会
5、在不知不觉中丢失。汉字对中国文化来说,是母体,是源头,是根本。书法应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必修课。弘扬传统书法事业,正是弘扬中华文化最基本的因素,也是“文化安全”的保障所在。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新被呼唤、中华民族精神重新被构建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的中青年书法家需要不断努力补上传统文化的精深课程,同时还要发挥自身的影响力,用生命凝结的书法艺术,呼唤出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全力肩负起我们应该承担的文化责任与历史使命。1下列关于“书法艺术”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为艺术,书法同绘画、音乐等纯艺术不同,它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他文化的标志之一。B中国文字具有五千年的发展史,它是中国历代书法家精神的结晶,
6、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C作为文字的书法,是完全实用性的,是人们生活、交往、奏事不可缺少的;但作为艺术,中国古代书法家更用书法来体现文人的才情和学养。D书法不仅是写字,还有更深层的蕴含,它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一种睿智的方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2下列对“书法艺术”渐趋衰落的原因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现代教育将文字、音韵、书法分割成不同的专业,阻碍了书法艺术的发展。B古人入私塾读书,识字、吟诵、书写三者是合而为一的,是一个不可分拆的整体。C二十世纪战乱与运动人为地割裂了书法传统的脉搏,直接造成了今天书法艺术标准的泛化甚至是丧失。D近十多年来,随着电脑的高速发展和普及,年轻人写毛笔
7、字少了,使用纸质少了。当前时代甚至即将进入一个无纸无笔的键盘时代。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书法作为自古以来延续下来的中华文明和中国艺术独特性的代表之一,我们应该对其有敬畏之心。B书法传统在代际绵延中发生了多次重大变化,书法之“法”对于使用毛笔的人来说,越来越隔膜,人们对于书法的认识也越来越混乱。C汉字对中国文化来说,是母体,是源头,是根本。中国书法是中国人智慧的“舍利子”,可以说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书法史。D传承书法艺术,就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青年书法家要肩负起应该承担的文化责任和历史使命。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留
8、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及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属沛公。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后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行,烧绝栈道。后破
9、项羽,大定天下,封功臣,乃封张良为留侯。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引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
10、什方侯。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留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注释:赤松子:相传为上古时神仙。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公侯伯子男是自从周朝就开始沿袭的古代爵位(官位),天子以下,公爵最大,侯爵其次,伯爵再次,子爵跟上,男爵最小。B中国古代等级森严,指
11、称死亡也因人而异: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C辟谷是古人对种植稻谷的另一种说法,常用于文人士大夫身上,表明回归田园,寄情山水的情怀志向。D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5下列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A作为一个谋士,张良料事如神,他从秦将是“屠者子”推断出“易动以利”,并让沛公“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后来事态的发展果真如张良所料。B张良劝说刘邦烧掉通往封地的栈道,为的是表明没有回归中原的野心,坚定了项羽认为刘邦忠心耿耿的判断。C由于汉王分封功臣时有失公正,以致有些军吏想相聚谋反,幸亏张良
12、及时献计,让汉王封平生最憎恨的雍齿为什方侯,才平息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叛乱。D无论是秦朝末年还是汉王平定天下之后,张良都为汉王立下了汗马功劳,并被封为留侯,但张良却“置荣利而不顾”,辞官归隐,以致吕后也感慨“何至自苦如此乎”。6关于文中画线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B 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C今以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D今以
13、三寸知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7把文中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2)以天下不足遍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读下面唐诗,完成8-9题。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声中, 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 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 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 愁倚两三松。 (注:霭,云雾。)8.请找出颈联中用得最精妙的两个字,并进行赏析。(5分)答: 9.有人说这首诗主要的人物形象是李白,有人说这首诗主要的人物形象是道士
14、,你认同哪一种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6分)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作者对陈同甫寄予希望且直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 , ”。(2)沁园春长沙中,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 , ”。(3)荆轲刺秦王中“ , ”两句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了荆轲义无反顾的精神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价值三万元的土巴碗(行吟水手)教授是艺术学院的教授。教授平时喜欢收藏瓷器、木雕、字画、金石、玉饰等,但大多值不了几个钱,主要是找点乐子而已。那天,教授从外地
15、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回来,看见家门口的一棵梧桐树下蹲着一个三十多岁的乞丐,面前放着一个装满零钱的碗,身边靠着一个八九岁左右的小男孩。和其他乞丐不同的是,这个乞丐的手里捧着一本书,正在教孩子认字。孩子的一只手依赖地搁在他的肩上,他回过头耳语般地对孩子说了一句什么,孩子咯咯咯笑了起来。那一刻,教授的眼眶湿润了。他想起几十年前在一个山村的农家小院里,做小学老师的父亲手把手教自己写字的情景。教授情不自禁地走到乞丐跟前,蹲下身子,摸着小男孩的头,对乞丐说:“你们是从哪儿来的?”乞丐说:“山南。”教授说:“那是个穷地方啊。”乞丐说:“就因为穷,孩他娘才跟着一个外乡人跑了。我年前害了场大病,没法再种地养家,就
16、只好带着小孩出来乞讨”教授被深深地打动了。一个沦落的乞丐,在生活都难以保障时,竟然还教儿子读书识字。看得出,他们对美好的生活依然充满了希望。感动之余,教授掏出一张一百元面额的人民币送给了乞丐。临走前,教授盯上了乞丐面前放着的那个装满零钱的碗。那是一只土巴碗,土得掉渣,做工粗糙。教授眯着眼睛,专注地端详着那只土巴碗,久久不忍离去。乞丐被教授的举动给搞蒙了,一只白送都没人要的土巴碗,怎么就让眼前的这位城里人发起了呆?这时,教授拿起了那只碗,又仔细看了看,然后对乞丐说:“这只碗,卖给我好吗?”乞丐一听连连摇着头说:“不,不不不”“哦?”教授吃惊地看了乞丐一眼,“看来你知道这只碗的价值了?那你开个价吧
17、,打算多少钱卖给我?”乞丐一愣,脸红了,连忙说:“不不不,一只土巴碗,白送都没人要,哪能卖你钱?你真想要,拿去得了。”教授的眼睛一亮。教授说:“这只碗明明是古董,这样吧,我给你三万元,你将这只碗卖给我,去找个事干干,也好让孩子有学上,怎么样?”三年后一个秋日的黄昏,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人走进了教授家的门厅。当时教授正在伏案填写一张准备寄往贫困山区,用来资助山区教育事业的汇款单。教授一眼就认出了中年男人,他就是三年前的那个带着小孩乞讨的乞丐。与三年前不同的是,乞丐的身上多了件名牌西服,手里提着一盒高级礼品。乞丐坐在教授家的客厅里,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乞丐说:“我这次来是向你表示感谢之意的,是你的
18、三万元钱让我站了起来。”教授说:“那么,这几年你都干了些什么事呢?”乞丐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发,小声说:“三年前,我用卖碗所得的三万元和别人合伙在老家那边弄了个窑场,做起了烧瓷。一些烧瓷拿出去卖时竟被人误认作了古董,我们也就将错就错地当古董卖,几年下来,好歹也弄了几个钱。”教授的眉头紧紧地皱在了一起。教授说:“那个小男孩,他现在上几年级了?”乞丐说:“我叫他退学回家帮我打理生意了。”教授愣住了,他做梦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一种结局。良久,教授起身走进了卧室,从卧室里拿出来一只碗,正是乞丐在三年前卖给教授的那只土巴碗。教授说:“这只碗,只不过是一只再也普通不过的土巴碗而已。”乞丐说:“既然你一开始就知
19、道这只碗不值钱,那干吗还要花三万元冤枉钱买它?”教授说:“我当时买的不是一只一文不值的土巴碗,而是一种生活态度。”乞丐有些弄不懂了。教授轻轻地挥了挥手,慢慢地闭上了眼睛。教授对乞丐说:“你走吧,你怎么还坐在那里?”乞丐说:“我没坐啊,我站着呢!”教授说:“我怎么老觉得你还是没有站起来!”乞丐在走出教授家门厅时,听见了瓷器碎裂的声音。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3分)A“教授”收藏的瓷器、木雕、字画、金石、玉饰等大多值不了几个钱,表明他并非指望这些藏品升值,因为他生活中不缺钱,缺的是乐子。B如果不是“教授”用三万元买那只土得掉渣的土巴碗,小说中的“乞丐”一定
20、不会成为一个发不义之财的人。C小说中“一个八九岁左右的小男孩”虽不是主要人物,但设置这个人物对推动情节的发展和深化小说的主旨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是小说中必不可少的人物。D本文将“小男孩”和“乞丐”、“乞丐”和教授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手法传达出了作者褒贬分明的思想感情。E小说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及动作神态描写来表现“乞丐”命运的变化和呈现“教授”复杂难言的内心活动。12.请简要概括并分析“教授”这个人物形象?(6分) 13.小说三次写到“站”,请分别概括并说明各自的含义?(4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 若 水2016年1月13日,中国著名
21、语言学家、文字学家周有光迎来了111岁大寿。这位文化界的名人一生经历可谓充满传奇,精彩异常。周有光十岁时,随全家迁居苏州,进入当时初始兴办的新式学堂读书。后来,与同为语言学家的吕叔湘成为同学。1923年,成绩优异的周有光中学毕业,在亲友资助下,来到上海圣约翰大学就读。1925年,周有光改入光华大学继续学习。大学毕业后,他与夫人张允和同往日本留学。1935年,周有光放弃日本的学业返回上海,任教光华大学。在此后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基本都在经济、金融领域工作,并出国任职。解放后,放弃了海外优裕的生活,毅然选择回国。在周有光的工作经历中,最为人熟知的或许就是他参与“汉语拼音方案”的工作。有资料称,是周有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链接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20723.html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