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汪清县四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9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省 汪清县 2019 2020 学年 语文 上学 第二次 阶段 考试 试题
- 资源描述:
-
1、吉林省汪清县四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题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14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 )A.忤视(w) 夜缒而出(zhu) 变徵之声(zh) 卷帙浩繁(zhn)B.偏袒(tn) 越俎代庖(z) 自怨自艾(i) 图穷匕见(jin)C.箴言(zhn) 间至军中(jin)飨士卒(xing) 惶恐不安(hung)D.睚眦(z) 头晕目眩(xun)被八创(chung) 并行不悖(bi)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无能为也已 B.往而不反者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此亡秦之续耳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2、是(2分)( )A.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不过, 只是。B.以乱易整,不武 易:替代。C.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善:好好地。 D.比诸侯之列 比:比较。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项是(2分)( )A使使以闻大王 B.今太子迟之, 请辞决矣C. 烛之武退秦师 D.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若属皆且为所虏B.吾其还也 君知其难也C.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日 以其无礼于晋D.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何厌之有6.下列句子与“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项是(2分)( )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太子及
3、宾客知其事者C.沛公安在 D.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7.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传说为春秋时鲁国左丘明所撰,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著作,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B.编年体是以年代顺序记录所发生的历史事件的史书,特点是时间概念清楚。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资治通鉴就是一部编年体史书。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例,鲁迅先生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D.“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秋毫无犯”“劳苦功高”“图穷匕
4、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五个成语,均出自鸿门宴。二、课内阅读,完成812题(本题共5小题,共17分)。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日:“毋从俱死也。”张良日:“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日:“为之奈何?”张良日:“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日:“鲰生说我日: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日:“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日:“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日:“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日:“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日:“秦时与臣游
5、,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日:“孰与君少长?”良日: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日:“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日:“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日:“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6、 当:对等,比得上B.素善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情 谢 :感谢D.不如因善遇之 遇:对待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项是(2分) ( )A.备他盗之出人与非常也 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D.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10.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一句中“夜”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常以身翼蔽沛公 B.若入前为寿C.发尽上指,目眦尽裂 D.吾得兄事之11.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项伯夜访,给张良通风报信,目的在于报答当年的救命之恩,却被张良利用,使一触即发的项、刘矛盾出
7、现了转机。B.张良要刘邦“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刘邦一点就通,不但对项伯“兄事之”, 更“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竭力奉承,终于使项伯受其蒙蔽。C.在楚王即将来犯万分危急的形势下,要刘邦“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显出张良的沉稳机警,处变不惊的性格特点。D.刘邦本无意做关中之王,因“鲰生的劝说才生此念头。人关后,他秋毫无犯,“籍吏民,封府库”,可见其对项王并无二心。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9分)。(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2)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三、默写(共6分)。13.
8、(1)_,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2)土地平旷,_。桃花源记(3)先帝不以臣卑鄙,_,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4)_,有所广益。出师表(5)所以动心忍性,_。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_,不宜异同。出师表四、课外文言文阅读,完成1417题(本题共4小题,共19分)。王诞,字茂世,琅邪临沂人,太保弘从兄也。诞少有才藻,晋孝武帝崩,从叔尚书令珣为哀策文,久而未就,谓诞日:“犹少序节物一句。”因出本示诞。诞揽笔便益之,接其秋冬代变后云:“霜繁广除,风回高殿。”珣嗟叹清拔,因而用之。袭爵雉乡侯,拜秘书郎,琅邪王文学,中军功曹。隆安四年,会稽王世子元显开后军府,又以诞补功曹。寻除尚书吏部郎,仍为后军长史,领
9、庐江太守,加镇蛮护军。转龙骧将军、琅邪内史,长史如故。诞结事元显嬖人张法顺,故为元显所宠。元显纳妾,诞为之亲迎。随府转骠骑长史,将军、内史如故。元显讨桓玄,欲悉诛桓氏,诞固陈修等与玄志趣不同,由此得免。修,诞甥也。及玄得志,诞将见诛,修为之陈请;又言修等得免之由,乃徙诞广州。卢循据广州,以诞为其平南府长史,甚宾礼之。时广州刺史吴隐之亦为循所拘留,诞日:“将军今留吴公,公私非计。孙伯符岂不欲留华子鱼,但以一境不容二君耳。”于是诞及隐之并得还。除员外散骑赏侍未拜高祖请为太尉咨议参军转长史尽心归奉日夜不懈高祖甚委仗之北代广固领齐郡太守。七年,以诞为吴国内史。母忧去职。高祖征刘毅,起为辅国将军,诞固辞
10、军号,墨绖从行。时诸葛长民行太尉留府事,心不自安,高祖甚虑之。毅既平,诞求先下,高祖日:“长民似有自疑心,卿讵宜便去。”诞日:“长民知我蒙公垂眄,今轻身单下,必当以为无虞,乃可以少安其意。”高祖笑日:“卿勇过贲、育矣。”于是先还。九年,卒,时年三十九。以南北从征,追封作唐县五等侯。 (节选自宋书.王诞传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除员外散骑常侍/未拜/高祖请为太尉咨议/参军转长史/尽心归奉/日夜不懈/高祖甚委仗之北伐/广固领齐郡太守B.除员外散骑常侍/未拜/高祖请为太尉咨议参军/转长史/尽心归奉/日夜不懈/高祖甚委仗之北伐/广固领齐郡太守C除员外散骑常侍/
11、未拜/高祖请为太尉咨议/参军转长史/尽心归奉/日夜不懈/高祖甚委仗之/北伐广固/领齐郡太守还。D.除员外散骑常侍/未拜/高祖请为太尉咨议参军/转长史/尽心归奉/日夜不懈/高祖甚委仗之/北伐广固/领齐郡太守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 )A.“崩”即“死”,常用于皇帝。古谓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日卒,士日不禄,庶人曰死。B.“拜”,文中指由平民之身而被授予官职,又如擢、拔等都是表示官职升迁的词语。C.“母忧”,母亲的丧事。我国古代,母亲去世后,为官者一般要离任为母守孝三年。D.“侯,古代的爵位。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世其制多因时而异。1
12、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诞富有才华。他小时候才华就已显现,特别是帮堂叔王珣写的哀策文添加佳句,受到王珣称赞。B.王诞历任多职。他跟随元显任功曹,后任军长史、镇蛮护军和龙骧将军等,其间,多次立下战功。C.王诞见解中肯。他针对卢循强留广州刺史吴隐之的事情,向卢循陈述自己的见解,他和吴隐之得以归D.王诞深受恩宠。他尽职尽责而深受高祖的器重,高祖夸赞他“勇过贲、育,死后被追封为侯。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修,诞甥也。及玄得志,诞将见诛,修为之陈请。(2)长民知我蒙公垂眄,今轻身单下,必当以为无虞。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13、820题(本题共3小题,共15分)。 村庄的脊梁 李光彪 依我看,每一个村庄都有骨有肉,有自己的脊粱。我从小出生在云南楚雄千里彝山的脊背上,村庄的脊梁如母亲温暖的背,用彝家刺绣的花裹被背着我长大。 故乡的村庄以一条三四百米长、近千级的石梯为轴,如一只巨人的手,把古老的村庄举在半山腰。凸凹不平的石阶如祖先的脊梁,背负着山村厚重的历史,岁月的沧桑。村庄躺在山坡上,说大不算大,说小也不小,几百年的繁衍生息至今,也只有稀稀疏疏五十多户人家。分布在石梯左右的房屋和院落,就像村庄发达的肌肉。从早到晚,春夏秋冬,石梯静静地承载着村庄的早晨与黄昏,承载着村庄的快乐与忧伤。 在我枯萎的记忆里,那架从村脚延伸向村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20秋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5能力提升训练课件:第5课 滕王阁序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