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谈中国诗课时优案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3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中语文 第三 单元 10 中国 课时 解析 新人 必修
- 资源描述:
-
1、谈中国诗1读准字音精髓()犬吠()饶恕()深挚()纯粹()梵文()叫嚣()颦蹙()轻鸢()答案sufishzhcufnxiocyun2词语辨析(1)悠远幽远一幢幢灰白墙的老屋子,饱受了风雨的侵袭,彰显着一种沧桑积淀后的黯然,走在这的小巷中,不禁让人产生的情怀,感受到时间的无情。(2)领会领略但事实上,即使许多阿拉伯世界的激进分子和学者已超越个性来看待问题的本源,夸夸其谈他们的目的,也意味着他们并没有挑战的深层含义。在万千古木中,松树拔地而起。无限风光之时,这些古典朴素的松树比那些万紫千红、千娇百媚的花儿更吸引人的注意力。答案(1)幽远悠远(2)领会领略解析(1)“悠远”,指离现在时间长;距离远
2、。多用于时间。“幽远”,指深远;远而幽静。侧重于环境。第一空指“小巷”,故选“幽远”;第二空,由“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可知,应选“悠远”。(2)“领会”指领略事物而有所体会,侧重指有所体会。“领略”指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侧重指大体了解。对象是“挑战的深层含义”,应选“领会”。对象是“无限风光”,应选“领略”。3成语辨析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并说明理由。(1)10月6日,港城烟台晚霞绚烂迷人,回肠荡气,霞光四射,引得市民纷纷驻足拍摄。()解释:(2)他用笔坦然利落,一蹴而就,显现出道家文化的博大精深。()解释:(3)什么叫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行动点首先就
3、是领导干部放下那种居高临远的架子,走进群众、深入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释:(4)当不公平是社会通则时,最大的不平等都数见不鲜。但当一切都已或多或少抹平时,最小的差距都引人注目。()解释:答案(1)回肠荡气: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不能用来形容“晚霞”,本句错用了对象。(2)一蹴而就: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语境强调的是才思敏捷,应用“一挥而就”。(3)居高临远:处在高处看得远,形容目光高远。而语境说的是高高在上的架子,不合语境。(4)数见不鲜:数,音shu,屡次。指经常看见,并不新奇。“最大的不平等”与“数见”矛盾,应为“见怪不怪”。
4、1快速阅读课文,完成脉络梳理。答案篇幅短词气安和2阅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中西诗的异同点,完成下表。(可自我总结,也可用文中语句,意思对即可)答案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谈中国诗的篇幅,作者以爱伦坡的话立论,不仅指出了中国诗的特点及其原因,还指出了中国诗的特殊之处: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B作者主要通过道理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式具体论述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的风格,比如将中国诗的“比重”比作蜘蛛网之于钢丝网,将中国诗的音调比作吹芦管。C本文最后论述中国诗的总体特色,并且启示人们,论诗必须根据本国文化根基,只有这样才全面科学。D本文在行文布局上的主要特点是以综合为纲,
5、以比较为网,中外相容,古今兼顾,且处处都设机巧,让读者回味无穷。答案B解析B项,“主要通过道理论证和比喻论证”错,主要论证方式是对比论证,把西洋诗与中国诗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论证。一、基础检测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中西诗不但内容常相同,并且作风也往往。斯屈莱欠就说中国诗的安静使他联想起魏尔兰的作风。我在别处也曾详细说明贵国爱伦坡的诗法所产生的纯粹诗,我们诗里几千年前早有了。我有意对中国诗的内容不讲。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如是而已。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但有良心
6、的人全听得见,耳朵太听惯了麦克风和无线电或者A暗合忽略差异除非B契合忽略差别除非C契合忽视差异因为D暗合忽视差别因为答案A解析“暗合”指没有经过商讨而意思恰巧相合。“契合”指投合,意气相投。结合语境,此处应选“暗合”。“忽略”指疏忽,不在意;没注意到。加上“有意”,有“略过”的意思,与语境相符。而“忽视”意为不重视,不注意,与后文“不讲”意义不连贯。故此处选“忽略”。“差异”与“差别”指形式或内容上的不同。故此处选“差异”。“除非”表条件关系,而“因为”表因果关系,此处是条件关系,故选“除非”。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该区人社局把促进就业作为一号工程,坚持高标准定位,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