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2 卖报小姑娘的歌.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2 卖报小姑娘的歌 四年级 上册 语文教案 32 小姑娘
- 资源描述:
-
1、第32课卖报小姑娘的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边读边想,体会小女孩生活的窘迫与艰难,抓重点诗句了解聂耳为小毛头写曲子的原因,了解写歌的过程。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音乐家聂耳对小毛头的同情和爱护,了解聂耳高超的音乐才能,体会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懂得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重点难点 抓重点诗句了解聂耳为小毛头写曲子的原因,了解写歌的过程,感受大音乐家聂耳对小毛头的同情和爱护,了解聂耳高超的音乐才能,体会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懂得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教学课时1课时。第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2、【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卖报歌,学生欣赏。2.教师简单创作背景介绍“一二八”事件:1932年1月28日夜间,日本侵略军由租界向闸北一带进攻,驻守上海的19路军在全国人民抗日高潮的推动下,奋起抵抗,开始了淞沪抗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海日本工厂工人举行抗日同盟罢工,各界人民组织反日救国会,纷纷参加抗日义勇军、运输队、救护队等,积极支援前线。淞沪抗战在上海军民的英勇斗争下,坚持了一个多月,使日本侵略者受到沉重打击,死伤1万余人,四度更换司令。由于国民党政府坚持不抵抗政策,破坏淞沪抗战,19路军被迫撤离上海。在英、美、法等国调停下,国民党政府和日本签订了卖国的淞沪停战协定
3、。 3.谈话导题:在“一二八”事件中,上海闸北一带很多人家失去了家园,很多人过着流浪的生活。一个小女孩为了帮妈妈挣钱贴补生活被迫到大街上去买报纸,她叫小毛头,小毛头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板书课题:卖报小姑娘的歌,学生齐读课题。二、诵读课文,初步探究。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1)在读课文时把自己不认识和不理解的生字、词语勾画出来,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2)不好读或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3)边读边勾画批注:在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出比明白的问题;在感受深刻的句段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根据课后提示,边读边做记号。(4)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同桌或小
4、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读课文的体会,互相帮助解决疑难问题。2.学生根据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阅读课文。3.小组交流自己读懂的问题,解决疑难问题。4.检查自读和交流情况:(1)课件出示文中的重点词语,指名读,指名领读,开火车读。 申报 椭圆 清脆 拥挤 匆忙 轰炸 流浪 睫毛 聂耳 安娥 遭遇 悲惨 琢磨 分配 试探 爽快 流传 羊角辫 眨眼睛 又黑又亮 迫不及待 街头巷尾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并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地方。5.理清顺序:(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怎样给课文划分段落?每部分写了什么?(2)小组交流。(3)代表发言,教师点拨。 这篇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
5、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10自然段),主要介绍聂耳在街上遇到卖报小姑娘,了解到她的悲惨生活,决定为她写一首卖报歌。 第二部分(1113自然段),讲聂耳回家后请安娥写出歌词并很快谱上了曲子。 第三部分(1417自然段),讲述聂耳请小毛头试听卖报歌,并进行修改。 第四部分是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卖报歌很快在全国流传开来。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一)交流探究110自然段1.了解小女孩的外貌及聂耳与小姑娘相遇。(1)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描写小女孩外貌的语段,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这样写的作用。(2)小组交流,小组正整理并记录交流结果。(3)教师小结: 椭圆的小脸,一双眼睛又黑又亮,扎着两条羊角
6、辨。(描写了小女孩的外貌,表现了小女孩的可爱。) 她小手冻得通红还挥着报纸,迎着下车的人流,叫喊着。但是买报的人很少。人们一个个从她的身边匆忙地走过去了。(描写了在寒冷的早晨里小女孩的悲惨遭遇。) 这些描写为聂耳后来对她产生同情做了铺垫。(4)课件出示:“报童的叫卖声像钉子似的把聂耳的双脚钉住了。”学生交流自己读后体会到什么?(“像钉子似的把聂耳的双脚钉住了”是个比喻句,说明报童的叫卖声对聂耳很有吸引力。这个比喻句形象地表现出聂耳此时心境这样冷的天,这个小姑娘怎么还在外面卖报纸呢?这样多冷呀!这么冷的天,没有人买小女孩的报纸,她就不能早一点回家休息。)(5)报童的叫卖声让聂耳让聂耳停下了脚步,
7、同学们大胆想象一下:听到叫卖声,聂耳心中会想些什么?(这个小女孩真可怜,这么久都没人买她的报纸;好可怜的孩子,我应该帮帮她。)(6)聂耳是谁?(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聂耳(19121935) 原名聂守信,字子义,又作紫艺。笔名曾用过黑天使、噪森、浣玉、王达平等。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自幼喜爱花灯、滇剧等民间音乐,会演奏多种民间乐器。大革命时期曾参加进步学生运动,18岁到上海,考进“明月歌舞团”,向黎锦晖学习作曲。1933年创作了开矿歌、卖报歌。1935年,写下了建国后定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他还创作了毕业歌、大路歌等著名的曲子。他从事音乐创作时间只有两年多,共创作了
8、41首音乐作品。聂耳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第一次在歌曲中塑造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光辉形象,是我国当之无愧的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2.了解小女孩的生活状况。(1)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描写小女孩生活状况的语段,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2)小组交流,小组正整理并记录交流结果。(3)教师引导全班交流: 通过阅读你了解到小女孩的生活状况怎么样?(小女孩的家境十分贫困,生活十分艰辛,生活悲惨。)从哪里看出小女孩生活贫穷悲惨?(“一二八”轰炸以后,小姑娘没有家到处流浪;小姑娘的父亲一直生病,上街卖报纸帮妈妈维持生活;天很冷,小姑娘冻着双手卖报,但买报的人很少。)(4)学生带着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感情地
9、朗读课文110自然段,读出小女孩的悲惨生活和可怜。(5)谈话过渡:这个生活悲惨的小女孩在旧社会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是毫不起眼的小人物,可为什么这个小人物的故事能流传至今呢?(因为聂耳为这个小姑娘写了一首歌。)(二)交流探究1113自然段,了解聂耳为小女孩写歌。1.聂耳是一位非常有同情心的作曲家,对劳动人民充满感情。他被小毛头的悲惨遭遇打动了,于是决定为小女孩作卖报歌。聂耳是怎么做的?2.课件出示: 聂耳立即去找作家安娥,向她讲了小毛头的遭遇,说他想写一支曲子反映报童的悲惨生活,请安娥写一首歌词。安娥热情地答应了。 “好,那么您现在同我到街上去!马上去!”聂耳迫不及待地带着安娥来到大街上,请她站
10、在远处听小毛头叫卖报纸,琢磨歌词。 几天后,安娥把歌词写出来了。聂耳很快配上了曲子。一首具有儿童特点的卖报歌写成了3. “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就是急迫得不能再等待的意思。)“琢磨”是什么意思?(就是思索、考虑的意思。)4.学生自由朗读,抓住“立即”“迫不及待”“很快”等词语感悟聂耳对小毛头的极度关心。(三)交流探究1417自然段,了解聂耳为小女孩改歌。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417自然段。2.教师引导交流: 从“聂耳打着拍子一字一句地教起来”能体会到什么?(能体会到聂耳没有架子,平易近人。) 从聂耳的语言“你认为哪里不顺口,还有哪些话要说,我可以改。”又体会到什么?(从这里可以体会到聂耳很虚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2012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15古文阅读课件.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