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人教新课标.doc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8 0人已下载
| 下载 | 加入VIP,免费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 下册 语文教案 15 一个中国 孩子 呼声 新课
- 资源描述:
-
1、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相关资料联合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根据1945年6月在美国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签署的联合国宪章,于同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参加宪章签字的51个国家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主要机构有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行政首长为秘书长。总部在纽约。课文题目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文分析这篇精读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战争与和平”单元的第课,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一封信。信中缅怀父亲一个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并代表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课文饱含
2、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学情分析由于小学生对战争特别是战争中痛失亲人罕有情感体验,只能从电影、电视中目睹一些场面,教师可利用音像呈现及影片剪辑、提供数据资料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缩小学生与文本在内容、时空、情感上的视界差距,使学生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失父之痛和渴望和平的心情。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尽可能地结合有关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课文内容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加深对一些重点语句的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独立发挥,读出个性。新课程理念还强调拓展语文教育资源。同时,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链接了丰富的课外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
3、的苦难,突破教材难点。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指导学生理解信的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3.引导学生学生结合课外资源理解重点词句和体会情感,以及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4.指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缅怀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的英雄,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诵读导引、涵咏品味,体会和平的可贵和对和平的无比渴望以及热切呼吁和平的真挚感情。2.指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树立维护和平的观念。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自学生字新词;参照自主预习卡做好预习。2.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
4、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教师活动)学案(学生活动)微课设计指导一、谈话揭题,引导质疑。(约5分钟)谈话导入:1.同学们,当你在和平环境中享受着幸福、安宁的生活时,你可曾想到还有许多人因为战争正挣扎在死亡线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倾听一个中国孩子面对战争所发出的呼声吧!2.看到这个课文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1.齐读课文题目。2.自由提出自己的问题。将学生带入战争与和平的话题,带人情境,引出新课,从而更好地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约10分钟)1.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找出新字新词。 2.引导学生认读词语。解释:“蓝盔”课件出示维和部队的照片:维和部队士
5、兵统一戴蓝色盔帽或贝雷帽(蓝色象征和平),上有联合国英文缩写“UN”,臂章缀有“地球与橄榄枝”图案,也称蓝盔部队。1.初读课文,找出新字新词。2.认读词语,了解“蓝盔”。本环节通过补充资料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扫除阅读的障碍,为深入体会感情做了铺垫。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约15分钟)1.指导学生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指名读有关段落,教师相机指导:读出对爸爸的崇敬、思念之情,读出孩子心中强烈的渴望。1.相互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一是加强读的训练,为深入理解奠定基础,二是在读中进一步强化文章的层次,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结构。四、课堂小结。(约5分钟)教师
6、总结: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一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因为可恶的战争,罪恶的战争,让这个家庭破碎,让一个满怀期待的孩子痛心疾首。下节课我们将走进作者的内心,感受他的情感世界。自由畅谈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五、布置作业。(约5分钟)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完成课外作业。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
7、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
展开阅读全文
课堂库(九科星学科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诗两首》精题精练.doc
